宋词经典课件第八讲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28611747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3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经典课件第八讲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宋词经典课件第八讲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宋词经典课件第八讲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宋词经典课件第八讲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宋词经典课件第八讲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经典课件第八讲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经典课件第八讲 经典词派辛姜词派(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词派:辛弃疾与姜夔词派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壮词与以姜夔等为代表的风雅词, 是南宋中期以来最 重要的两个词派,其特征明显且影响深远。所谓词派,当然只是一种回溯性的 文学考察角度, 辛弃疾和姜夔,并不一定有开宗立派的明确意识, 词派中的成 员也并没有形成紧密的团体关系。但由于作品意蕴、 创作风格及审美观念等方 面的成就及巨大影响力, 辛、姜两人分别成为这两个词派的核心 。 以此来梳理南宋词坛, 在宏观上是有其合理性的。大略言之 ,从析派角度来看, 两派分别上承苏轼、周邦彦之风;从辨体角度 来看, 辛派词雄豪激壮,充溢着时代的强音。姜派词清空骚雅, 展现出南宋文人 新的审美趋向 ;从正变角度来看,

2、 辛派词向来被视作词之变体, 然变而有法, 推 动了词体发展。雅词派则向来被视为词坛正声, 韵度高绝, 代表了文人词的高度 。 这两个词派在词坛的并盛, 促成了南宋中期词坛的辉煌, 也是宋代文人词趋于极 盛的表现。第一单元 南宋时局与辛弃疾词派辛弃疾词派是指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核心的一个创作流派。这一词派的成形, 与南宋的政治局势及国家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际, 词的音乐娱乐功能, 逐渐为文学表达功能所取代。在许多词人笔下, 词成为抒发 志向、表达观点的体式, 并展现出强烈的豪壮之气。从主题到风格, 都成为独具 特色的一大流派。 辛弃疾和南渡时期以来的许多词人如张孝祥、陆

3、游、陈亮、刘 过、刘克庄等, 在当时即或互相砥砺, 或往来交流, 或异代同慨。虽风格有同异之别, 水准有高下之分, 但在后人心目中都将其归为一派, 并以辛弃疾为这一词派的代表。南宋初年, 面临金人进犯、中原沦陷、国事危急的形势, 南宋举国上下同仇 敌忾, 涌现了高涨的爱国浪潮。在这样的社会局势下, 一向与时局没有关联性的 词这种音乐文艺形式之中,也开始出现了时代风云的激荡, 成为有些词人书写爱 国情感与对时局思考的载体。赵鼎、李光、李纲、胡铨、张元干、张孝祥等一批 爱国志士的词, 都呈现出慷慨豪迈的气度, 以及与时代剧变的密切关系。如张元干的贺新郎: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底

4、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 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 疏星残月, 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 语。雁不到, 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 听金 缕。这是张元干为胡铨流放新州而作的送行词, 胡铨因曾上书反对与金国和议, 请斩 秦桧等三人而被贬官, 绍兴十二年(1142) 再贬新州 , 当时文网严酷, 亲友都不 敢相送,张元干此时已七十六岁, 却毅然作此词相送 。 “慷慨悲凉, 数百年后尚 想其抑塞磊落之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如李纲的喜迁莺晋师胜淝上词: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5、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百万南牧, 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 在谢公处画, 从容颐指。 奇伟。淝 水上, 八千戈甲, 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 旌旗麾动, 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 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此词咏史, 却是借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以激励南宋君臣的抗敌信念, 词作 内涵有丰富的政治与时局的背景, 而风格也趋于豪壮激越。 这一时期可以视为辛派词的先声。高宗后期, 国势渐稳。金国完颜亮南侵失败后, 北方发生内乱。 辛弃疾也在 此时南归入宋。 而南宋孝宗即位后,锐意有为, 任用张浚发动北伐。 虽然其后北 伐失败, 宋金对峙局面也渐趋稳定, 但这种时

6、局变化又激起了士大夫的恢复之志。 辛弃疾、陈亮、陆游等词人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影响下, 积极地参 与到实现恢复大计的事业中, 同时这种抱负也自然地融入到他们的词作中, 展现 出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气概。以辛弃疾为核心, 以陆游、陈亮等为羽翼, 就构 成了辛弃疾词派的中坚。 其中, 尤以致力于在词中抒写立志恢复的气节与功名的 辛弃疾为代表, 其词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词的艺术容量和抒情功能在他 手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元好问自题乐府引云:“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 后便到辛稼轩。”贯云石阳春白雪序亦谓:“东坡以后,便到稼轩。”辛弃疾 在苏轼 “以诗为词”的基础上,发展了 “以文为词”

7、的手法, 以词言志抒怀,更 自由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性情、学问及胸襟志向。辛弃疾词力求把爱国壮志化为战 斗行动, 试图在恢复中原的不世之勋中, 实现自己的才能抱负, 这种政治热情令 其词充满着英雄主义色彩。南宋后期至宋元之际, 金国灭亡后, 南宋又与蒙元南北对峙了数十年, 最终 覆灭于蒙元铁骑之下。这时期的不少词人, 在时代的沧桑变故之中,创痛巨深, 积愤难已, 产生了不少血泪斑斑之作。宋末的文天祥、刘辰翁、汪元量等人发扬辛派词风, 又加入了国破家亡的时代悲音, 抒发深沉的悲情, 为辛派词注入了沉郁悲壮的审美特质。如文天祥的 酹江月:乾坤能大, 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睡, 那更寒虫四壁

8、。横槊 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 重来淮水, 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 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 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此词为文天祥兵败被俘, 在押解赴大都途中留别友人邓剡而作。词中参用苏轼念 奴娇 词韵, 气格上却更接近辛弃疾词,以慷慨激昂的情调, 展现出对南宋王朝的一片丹心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 。 又如刘辰翁的金缕曲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 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 白首人间今 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 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 泪如 雨。 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 桃花前度。风雨

9、断魂苏季子, 春 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 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 血,向谁诉。此词是刘辰翁在宋亡后与子刘将孙自临安归来途中闻杜鹃而作, 遗民泪尽之情状 显露无遗, 从杜鹃的鸣叫声的兴起无尽的亡国哀思,词格沉著而词情悲痛。 宋末 这些眷恋故国而发之于忠愤的作品, 也同样成为时代的折射和缩影, 构成了辛弃 疾词派的有力后劲。第二单元 辛弃疾词派的阵容辛弃疾词派的成员以辛弃疾为核心, 上接南宋初期的赵鼎、 李光、李纲 、 胡 铨等名臣以及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 以南宋中期的韩元吉、陆游、陈亮、刘过 等词人为声气相通的羽翼, 以南宋后期的刘克庄、文天祥以及刘辰翁等遗民词人 为

10、后继与余波。 这词派贯穿于整个南宋时期,对南宋词坛的整体风貌有深刻影 响。一 、 辛弃疾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多达六百二十多首, 是宋代词人中存世作品最多的。 辛弃疾不是般意义上的文人, 而是人中 “青兕”(义端语) 、词中“真虎” (陈 亮语) ,他早年在北方起兵抗金, 后南归入宋, 以极高的胆略和忠勇奋发的志向, 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先后担任江西提刑 、 湖北转运副使、 福建 、 江西、湖南、 浙东诸地安抚使等方面大员之职。辛弃疾文武全才, 其所撰美芹十论、九议 等奏议类文章,指陈天下大势如指诸掌,而谋划进取北伐之策亦富于远见卓识, 决非空谈兵事, 而往往是可以坐言起行的具体措施,体现出宋代文

11、人中少见的战 略家的眼光与见识。辛弃疾的激情与抱负镕铸为其词中的英雄主义基调, 与那个 需要英雄的时代相激荡, 同时, 辛弃疾由北入南, 将北方的山川之气也带入了绮 丽的江南词坛, 这样就产生出辛弃疾踔厉风发、喑呜沉雄的新词风。辛弃疾南归 后由于种种原因屡遭弹劾, 在精力最弥满、最渴望驰骋疆场的年纪, 却被迫闲居 十余年, 这种经历也塑造了他或郁怒悲壮的英雄感怆, 或寄情田园山水的不平之 鸣,或心危词苦的比兴之作, 使得辛弃疾的词在忠怀忧国、慷慨论兵之外, 还有 着多元化的面貌, 激厉、妩媚, 兼而有之,表现出真正的大词人不主故常的特色。二 、 张孝祥在高宗绍兴年间到孝宗 乾道年间, 张孝祥是

12、词坛大 家。 南宋周密绝妙好词就 将其词列为卷首。其念奴娇 (洞庭青草) 上追苏轼的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被视 作东坡之后,唯可堪比美 的中秋词。这类词表现出 比较明显的东坡词风的影响。 但张孝祥又曾参与抗金名臣张浚的幕府, 效力于前线。 因此他的 水调歌头(雪洗虏尘静)这类词,以忠愤悲慨之笔抒写爱国激情, 慷慨悲壮, 骏发踔厉, 与辛弃疾词风就比较接近了。 因此张孝祥的于湖词二 百二十余首, 上承苏轼, 下开辛弃疾 , 是两者之间的重要过渡与中介。三 、 陆游作为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的诗名自然超过了词名。 但 放翁词 百四十余首仍有其特色。 陆游于乾道七年(1171) 入四川宣

13、抚使王炎幕府, 也亲 身到过南郑前线, 是有实际战场体验的词人。这点与辛弃疾有类似之外。 而陆 游被迫闲废于绍兴山阴故乡的经历, 复与辛弃疾闲居于江西铅山、 信州的感受颇 有相同。 故陆词与辛词在不少方面颇为相通。 南宋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 谓陆游词: “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 ;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 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其实陆游词不仅在激昂感慨方面与辛 弃疾词相通, 在飘逸高妙、流丽绵密方面, 与辛词也是相通的。 两位词人都以多 元化面貌出现在南宋中期的词坛上。 仅取其面,是不足以理解辛、陆二人的。四 、 陈亮陈亮是南宋中期的名士,他的 中兴五论上孝宗皇帝书

14、等政论文, 与 与辛弃疾的美芹十论九议等文章,都当时论北伐大计、讲恢复之举的宏 文的代表。要读懂他们的词, 就必须先读这几篇文章。 叶适书龙川集后 谓陈亮“有长短句四卷。每章就,辄自叹曰:平生经济之怀,略已陈矣。” 看来陈亮是自觉地在词中表达经国济世之怀抱的。 清冯煦蒿庵词论评陈亮之 词“忠愤之气,随笔涌出,并足以唤醒当时聋聩,正不必论词之工拙也”。其实 如其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中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 于中应有 , 个半个耻臣戎”这样的词句, 是有意以接近散体文的句法入词,造成横放恣肆 、 纵笔磅礴的艺术效果。这是对传统词法的突破, 并不能以 “拙”视之。陈亮与辛 弃疾为好友。淳

15、熙十五年(1188) 两人于江西上饶的 “鹅湖之会”上, 畅谈时局 抱负, 并留下五首著名的贺新郎唱和词, 成为词坛佳话。其中辛弃疾笔下的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 补天裂” 、 “南共北, 正分裂”, 以及陈亮笔下 的 “壮士泪, 肺肝裂”等,正反映了代爱国志士的踔厉忠愤之气、英雄失志之 悲。五 、 刘过刘过 , 字改之, 是南宋时期的江湖文人, 曾为陆游、辛弃疾所欣赏, 和陈亮 以及岳飞之孙岳珂也颇友善。南宋的江湖文人多奔走干谒之举, 刘过也不例外。因此他的有些词作是有意摹仿辛弃疾的。如宁宗嘉泰三年(1203) ,辛弃疾任浙 东安抚使兼知绍兴府时,刘过即效辛弃疾的词风作沁园春(斗酒彘肩) 词 投赠, 这首词的气格、 体格都颇有稼轩词的豪气。据说辛弃疾得之大喜,邀请刘 过赴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