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228588624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数学 ( 下册) 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 (下册) 知识点1、同级运算: (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不同级运算: (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 连减算式 ),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二、表内除法

2、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 =每份数。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 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 ; 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8、在

3、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 “谁比谁少多少?”。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 ?”,“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9、单价数量 =总价。总价单价 =数量。总价数量 =单价。三、图形与变换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4、平移的方法: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找到原图形的各个

4、顶点。把各个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四、万以内数的认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 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 都不读。3、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

5、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4、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 计数单位组成。5、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 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就大,反之就小;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6、最大的一位数: 9,最小的一位数: 1 最大的两位数: 99,最小的两位数: 10。最大的三位数: 999,最小的三位数: 100。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五、克和千克1、质量的

6、单位:克和千克。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 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 克。4、1 千克=1000克=1公斤。进率是 1000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6、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 千克 换成克.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注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如果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作 10 再减.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七、统计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

7、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八、找规律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数列的变化规律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 填一填:1.62 的前面是(),后面是()。2. 比 26 大 3 的数是()。比 84 小 20 的数是()。3. 一个数,个位上 5,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3,这个数是()。4.5 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形。5.72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6. 一张 10 元可以换()张五元,也可以换()张1 元。二、判断:(1)九十六写作 90

8、6。()(2)86中的“8”在十位上,表示8 个十。()(3)文具盒是长方形。()(4)若+20=+15,那么 ”、“=四、(1)略( 2)5243(3)三角形正方形五、38321687064374815385565六、1、15 天()2、(1)78-60=18(下)(2)86-60=26(下)3、略4、47+20=67 (只)5、(1)5 元+2 元 3 角=7元 3 角(2)2 元 3 角-5 角=1 元 8 角(3)5 元+9角=5元 9 角10 元-5 元 9 角=4元 1 角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第二单元第 1 课时, 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_二章(单元)节 1

9、课时课题平均分设计者课标分析知识技能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数学思考 1.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2.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 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 1.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 了解数学可

10、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 至第 28页共 4 节内容安排 8 个例题。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一),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利用表内除法解决相关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一),学生已经熟背乘法口诀表,初步学习用表内乘法解决除法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

11、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乐趣。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会动手正确的摆和分。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数学作业纸预设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奖励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 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二、课前检

12、测师布置任务: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预习存疑,二次探究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我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 3 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教学例题1(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预习第二课时并完成预习单第4 页。七、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数学三年级下册货比三家教学反思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货比三家教学反思范

13、文日常生活中,商店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学生们也是每天都会接触到商店,因此本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去商店逛一逛,给学生创造货比三家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中,教师的 适时引导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因此,上课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只负责引导不直接给出答案,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比如比较 5.1 元和 4.9 元的大小时,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比较、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解决的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下面谈两点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1、应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层次思维培养。本节的“货比三家”在讲课实践中仅仅是“小数大小比较”的. 一个知识点,应该继续在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串,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水平上。让学生经历这种中高层次的探究思维过程更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