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卓越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8559662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卓越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合肥市卓越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卓越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卓越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合肥市卓越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重关系。毋庸讳言,“差序格局”依然是解释关系运作最有力的概念。首先还是重温那个著名的波纹比喻吧: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费孝通语)这段表述强调了差序格局的关键运作机制:“推”。费老说“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并说“由己到天下是一圈圈推出去的”。有趣的是,费老提出“差序格局”时是指出它具有伸缩性的,也就是可以推出去,也可以收回

2、来,但他并没有在“收”上着墨太多。费老在乡土中国中也提到了自己人:“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自己人关系有两种生成方式,一是亲缘性,二是交往性。从关系类型来看,也大致可以分为亲缘性自己人和交往性自己人。自己人的两种生成形式是可以区分清楚的,但两种自己人关系却并非截然区分的,比如亲缘性自己人也可以通过交往变为交往性自己人,交往性自己人也可以进入亲属关系变成亲缘性自己人。自己人是差序格局中的突变,在中国人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一个人可以在缺失交往性自己人的情况下通过亲缘性自己人获得人之为人的本体意义,

3、反之则不然,即使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功能满足,却无法弥补本体性价值的空虚。比如“死门子”是指那些埋头过日子却极少与村落中其他人发生社会交往的家庭,他们虽然因此会缺少许多社会支持交往性自己人,但仍能通过家族亲缘性自己人获得必要的功能性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生前有人供养死后有人祭祀的完整的“人”,他们作为人的本体性意义照样可以获得。相比之下,没有家庭的“光棍”尽管可以通过参与社会交往获得交往性自己人支持,却因为缺乏亲缘性自己人尤其是家庭,而被乡土社会认定为不完整的人。再来看交往性自己人。这类自己人关系是通过社会交往建立的。对中国人来说,社会交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交往对象既有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针对

4、不同的对象和情境,交往规则和交往方式也会有所改变。交往性自己人的确立主要是“突变”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双方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确立自己人关系其实是“突然”完成的。2012年7月份,笔者在江汉平原官桥村做田野调查时曾与一位60多岁的老人讨论他的朋友关系。这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给另外一个村的老人免费耕田,两人关系之好远近闻名,有村民说老人很傻,因为他很少得到对方的回报。老人跟笔者说那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是可以拿命换的,耕田算不了什么,他从不计较对方的回报。笔者后来去访谈老人的那位朋友,那位老人对此也是心安理得,并说这样的朋友才真正靠得住。在众多交往性关系中,通过检验成为自己人的毕竟只是少数。现实

5、中会出现交往双方的定位偏差,即“我拿你当自己人,你却拿我当外人”的情况,这说明“自己人”是可以作为交往期待而脱离实质内涵存在的,换句话说,将普通交往关系“自己人化”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交往策略。只要宣称将某人作为自己人了,就可以将某些交往期待加之其身,成为对对方的道德压力,促使其改变交往规则,用真正自己人的方式回报。(摘编自王德福乡土中国再认识)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差序格局里,水的波纹与中心的远近,是根据亲缘关系确定的。B. “推”,既是差序格局的运作机制,又反映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C. “自己人”可以截然分为两类:亲缘性自己人以及交往性自己人。D. 我把

6、你置于关系格局的核心,你却可能把我置于关系格局的边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从“亲缘性自己人”和“交往性自己人”两个角度,对差序格局的组合形态和运作逻辑作了考察。B. 文章开篇引用费孝通对“差序格局”所做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状态的运作机制。C. 文章将“死门子”和没有家庭的“光棍”对比,指出两类“自己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是不同的。D. 援用官桥村一个老人为另一个老人免费犁田的交往事例,旨在论证交往性自己人是突变的结果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差序格局不同,在团体中,团体里的人相对同一,他们对于团体的关

7、系是相同的。B. 亲缘性自己人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但也因此使人缺失了部分社会支持。C. 处于关系格局其他位置的人,一旦变成了自己人,他将突然跨越到核心的位置。D.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由于大家相处时间久,知根知底,自己人化策略很难施展。参考答案:1. D 2. D 3. B【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

8、、曲解文意等等。项,“水的波纹与中心的远近,是根据亲缘关系确定的”理解错误,水的波纹是靠自己人推出去的,“自己人关系有两种生成方式,一是亲缘性,二是交往性。”可见,水的波纹与中心的远近,不一定由亲缘关系确定的。项,“推,反映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中的“伸缩性”错误,这只是费老这样认为的。项,“截然分为两类”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两种自己人关系却并非截然区分的,比如亲缘性自己人也可以通过交往变为交往性自己人,交往性自己人也可以进入亲属关系变成亲缘性自己人”。故选。【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9、,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项“旨在论证交往性自己人是突变的结果的观点”分析错误,举这个例子旨在论证“自己人是可以作为交往期待而脱离实质内涵存在的”。故选。【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项,“但也因此使人缺失了部分社会支持”说法错误,文中指出“缺少亲缘性自己人,会被乡土社会认定为不完整的人”,并不能由此断定“有了亲缘性自己人,会因此使人缺失了部分社会支持”。故选。【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

10、)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裘山山不知是谁提议的,每人讲一个故事。当这个提议摆上桌面时,桌前坐着的八个人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简班长叫简单,如今早已是简处长了,他醉意浓浓地说,我可是天天看报的,大小报都看,从上班看到下班,谁要剽窃报上的现成故事,我马上就能知道,罚他喝

11、酒!大家一个个说着自己的故事,引来一阵阵笑声。简单说,严亮,你讲讲吧,让我们也了解了解你。他一边说一边看着米晓岚,米晓岚若无其事的样子,但看得出,她的内心并不轻松。严亮和米晓岚上高中时就挺要好的,上大学后依然情深意长。没想到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后,一下分到了西藏。两人就此分了手。孙家杰见严亮不讲,就说,这样吧没等他说完话,张平均自顾自地说,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在自己的酒楼喝酒,喝高兴了,就站起来大声宣布,今晚所有的客人都免单!这下可好,欢声雷动,夸我是个豪爽的老板严亮说,比起你们讲的这些故事,我的生活实在太平淡了。我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叫察隅,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米晓

12、岚插话说,察隅怎么会和成都海拔一样呢?差得太远了。严亮看她一眼说,你怎么知道?这是他们俩今晚第一次搭话。严亮说,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那儿有一种毒蚊子,它只要在你手上叮一下,你整条胳膊都会肿,半个月才能好。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蝎子煮熟了吃可以消毒,要是生吃会不会更好些呢?我就决定试试。简班长说,你小子胆子还挺大。他注意到,米晓岚抬起头来,有些担心地看着严亮。严亮笑笑说,我找来一个卫生员,让他观察我的情况。结果吃下去后,没有任何中毒反应。我这才大胆地用到临床上,当天就能止疼止痒,三天就能消肿。把我们团长高兴的,给我记了一功。简单说,严亮,我认为你讲的这个吃蝎子的故事,是今晚最精彩

13、的故事。大家哄地笑起来,纷纷说,同意!同意!一个细细的声音突然响起,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评出最精彩的了?米晓岚笑笑说,我来讲最后一个吧。米晓岚说,我认识一个女人,读中学时爱上了班上的一个男生。男生也很爱她。他们彼此说了许多山盟海誓的话。后来,男生大学毕业分到了西藏。在家人的坚决反对下,她只好和他分手了,其实坦率地说,家人不反对,她自己也缺乏勇气,也害怕面对西藏可是分手后,她怎么也忘不了他,怎么也无法开始新生活。去年暑假,女人终于决定去西藏找那个男生。她想也许见到他,发现他还爱着自己,自己也还爱着他,她就有勇气面对西藏了。女人坐飞机到了邦达机场,一下飞机,她就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像要死掉一样。

14、到分区后得知,去他那个边防团的路被洪水冲断了,而且断了不止一处,正在抢修。她只好住在分区的招待所等。在招待所,她见到了许多要去那个边防团探亲的家属,不少人还带着孩子。那些日子,她听到了太多关于军人家属的故事,那些故事让她非常具体地明白了当一个军人妻子的艰辛和不易,她有些害怕了。分区司令员请沿线的地方政府协助,先把这些女人送到道路中断的地方,女人们步行走过塌方处后,再由下一段路的地方政府接上,继续往前走。就这样,一段一段地往前移。可是最后来接应她们的拖拉机无论怎么挤,也挤不下所有人。护送她们去的分区干事非常为难。政委的家属见状说,我回分区慢慢等着吧。这时,那个女人拦住了政委的家属,说,还是我下去

15、吧,我不是家属,没道理挤这个座位的,我只是去看一个朋友。她和那些女人分开后,返回了分区,又返回了成都严亮直直地看着米晓岚,好像被她的故事定住了似的。米晓岚艰难地笑笑,说,我承认,我没有勇气面对,所以我就半途而废了。严亮忽然说,不,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还有个结尾。结尾是,当那些女人到达时,所有的丈夫们都等在路口,他们呼啦一下冲上去,和自己满身风尘的妻子孩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作为医生,我当时也站在那里等她们。当我看到这一场景时,忽然想,幸好我没结婚。苗娜忽然大声说,不是说好了不许讲伤心故事的吗?她的眼泪和话同时涌出。没有人说话。(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严亮和米晓岚是一对从中学时就要好的恋人,但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分到西藏之后,两人却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米晓岚缺乏面对西藏的勇气。B.严亮之所以说他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是因为想在同学面前显得体面一些而故意说的。C.米晓岚专门乘坐飞机赶到西藏去见严亮,是因为她怎么也忘不了严亮,无法开始新生活,她想做一次努力,看自己是否有勇气面对西藏。D.小说以“每人讲一个故事”开篇,构思非常巧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讲故事”也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E.严亮看到战友与他们的家属泪流满面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