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28511746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华东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世界近现代经济史资本主义经济史一、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经济: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根源:商品经济发展 条件:航海、造船技术发起国:葡萄牙、西班牙 :欧洲美洲(发现新大陆) 航海家、航线 达伽玛:欧洲印度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影响:推动了海外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要求会背) 2、(1)文艺复兴:(14-16世纪)影响: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们的束缚,解放了人

2、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2)启蒙运动:(17、18世纪)影响:猛烈冲击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们的束缚,解放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3、政治上:宗教改革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进行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5、英、法、美、俄、日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三、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三次科技革命时间国家标志重大发明意义作用认识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改良蒸汽机的研制珍妮机万能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 时代”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二

3、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美、德电机、内燃机发明使用汽车飞机“ 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美国电子计算机(核心)、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信息(化)时代”四、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1、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2、表现:罗斯福行政(1933年)(1)内容:首先整顿银行;颁布 (基础或核心);颁布农业调整法; 和 (针对失业刺激消费)(2)特点: 经济(3)作用:国内: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国际:为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宝贵经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五、二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二战后资本主

4、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日本“三足鼎立”A共同原因:美国经济援助;罗斯福新政经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和平外部环境B表现:欧共体(1967年)欧盟(1993年);80年代下半期,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2)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A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发展。B共同愿因:地理位置优越;引进外资、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重视教育。六.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根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中国2001年加入WTO)是经济全球化的重点和标志。3、认识

5、:发达国家为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为最大受害者; 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顺潮流,抓机遇,迎挑战,趋利避害,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坚持对外开放,(3引进)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史(苏俄苏联)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核心内容:实行 (农业); (3)作用:集中全国有限的物资打退敌人的进攻,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4)弊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2、新经济政策( 年):(1)背景: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核心内容: 代替余粮收集制(农业);允许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

6、展(商业)(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0世纪二三十年代)(1)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运动;(2)评价:A成就: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B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集体农庄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源。2、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失败原因: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而 改革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课堂检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

7、;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邓小平却只有1、524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 )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 罗斯福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A、 B、 C、 D、2、下列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特征的是( )A、福特汽车公司 B、东印度公司 C、美孚石油公司 D、微软公司3、既能达到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

8、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的是( )A、冷战政策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组织建立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5、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缩小了贫富差距。C、高新科技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D、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的联系,把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6、右图是德国欧宝汽车部分零部件生产分布示意图反映了( )A.世界经济

9、呈现全球化趋势B.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C.意大利的经济生产总值超过德国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7、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建设欧洲人的欧洲”。这指的的是( )A、欧共体 B、欧盟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8、2005年9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年度榜单,微软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比尔盖茨以51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第十一年雄踞全美富豪排行榜榜首。近一年来,微软公司平均每月增加资产4亿美元。这充分说明( )A、人类已经完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科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D、企业的利润获取主要靠市场竞争9、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10、、水力电力蒸汽 B、水力蒸汽电力C、蒸汽水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10、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根据材料可见,当今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大量进口原料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C、美国的经济援助 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二、识图填空题:11、以下是一些国际组织的会徽,请你写出他们的名称。(8分)三、材料解析题:(12分)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

11、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世界统一起来,统一的程度大大超越了早先在罗马人时代、蒙古人时代所曾有过的统一程度,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组装地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影响?(2)材料二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哪一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支配者? (3)材料三反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哪一组织的成立最能体现这一趋势?(4)为顺应这一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四、读图题: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杰出的改革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1)图一中的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推行的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是什么? (2)图二的人物实行的改革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哪一项措施对于我国当前解决下岗职工具有借鉴意义。(3)图三中的人物为推动本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1分)(4)上述三位人物的改革得以取得成效的相同之处是什么?(2分)5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