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

上传人:卡****v 文档编号:228321013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长素生理作用概要介绍复 习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2、向光弯曲部位在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4、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 。5、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 有 , 。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以下主动运输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生长旺盛的部位IAAPAAIBA问题探讨1、对于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2、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讨论: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曲线AB段表示:_2、B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表示_3、C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

2、是_ 4、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效应是_。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生长 的促进作用加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对生长无影响抑制生长问题探讨问题探讨010-1010-810-610-410-2c/molL-1促进生长抑制生长根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ABCD茎BC芽BC说明:1.不同。如图所示,对于根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10 mol/L;对于芽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8 mol/L;而对于茎来说,最适浓度大约是10-4 mol/L。2.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 向光性原因:在单侧光线照射下, 背光一

3、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细胞生长慢,结果使茎朝向光源一侧弯曲。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信息。2.生长素所发挥的生理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表现为:浓度:低浓度促进 高浓度抑制 过高浓度杀死敏感程度: 最适浓度:茎芽根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点:P50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两重性 从细胞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细胞的伸长、分裂和分化。从器官水平上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

4、、成熟和衰老。植物种类: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根 芽 茎细胞年龄:幼嫩细胞衰老细胞顶端优势顶端优势:顶端优势: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端优势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优势生长素的应用A、1图的现象是:B、2图的现象是:C、3图的现象是:D、三图说明:E、1图中从上而下第三侧芽生长较第一、第二侧芽好 可以说明:F、许多树木形成宝塔形树冠原因是: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顶端优势顶端优势顶端优势被解除顶端优势被解除顶端优势顶端优势顶

5、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顶芽产生的生长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积累,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素在侧芽积累,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这是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结果,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这是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结果,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积累,越靠近顶芽的侧芽的生长素积累越多,侧芽芽积累,越靠近顶芽的侧芽的生长素积累越多,侧芽受抑制,所以远离顶端的侧芽生长较好。受抑制,所以远离顶端的侧芽生长较好。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侧芽对生长素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侧芽对生长素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2134对比

6、1与2, 3与4的浓度: 21 43 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在太空的宇宙飞船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根、茎生长的方向如何?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度不同对根生长起抑制作用对茎生长起促进作用浓度高浓度高1.生长素类似物的概念2(1)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促进生根)(2)生长素的应用(无子蕃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刺激素刺激未授粉未授粉的雌的雌蕊柱头或子房而获蕊柱头或子房而获得的,其原理是应得的,其原理是应用用生长素能促进果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实发育的生理作用的生理作用培育无子果实培育无子果实( (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 )原理原理: :胚珠种子产生生长素果实方法方

7、法: :花蕾期去雄,套袋,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子房-萘乙酸(NAA)、2,4-D、生根粉 NAA是具有生长素类活性的萘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组织培养体系,可以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树木扦插成活率,提高座果率,防止采前落果。它具有与IAA不同的环状结构,但其侧链与IAA相同,比IAA稳定,因此常代替IAA使用。 2,4-D的化学名称是2,4-二氯苯氧乙酸,它是一种除草剂,现在广泛应用于无菌培养体系,用于诱导细胞增殖。2,4-D除了作为除草剂之外,它最显著的用途是引起脱分化和未组织化的细胞生长,另外,它还具有使幼苗矮化粗壮的功能。但2,4-D能够引起染色体变异,使用时必须格外小心。生

8、根粉是一类可以用来促进插条生根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溶解于酒精或水,一般以生长素类物质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如ABT生根粉(商品名称艾比蒂生根粉)就含有萘乙酸和吲哚乙酸等。它的主要作用是:能提供插条生根所需的生长促进物质,能促进插条内源激素的合成,能促进一个根原基分化形成多个根尖,以诱导插条不定根的形态建成。生长素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A、B、C、D表示扦插的四枝同种植物的芽的情况,请问:谁最先长出根?为什么 ?ACDBP51探究: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如何设计实验?要设置哪些浓度?如何才能得出准确的最适浓度?设计表格记录结果,转换成图知识结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植

9、物的生长植物生根保蕾保铃果实发育应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顶端优势,解除顶端优势;茎的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生长;无子番茄;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反馈练习1、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A顶芽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 B顶芽里的营养物质积累过多 C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积累在侧芽 D侧芽里的生长素浓度不够2、顶端优势的现象表示植物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3、番茄细胞染色体数为24,用生长素处理番茄花蕾所得到的无籽番茄,其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 ) 、CCB4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本质相同 B均由专门腺体产生 C

10、均能影响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 D含量少,作用大D5发育着的苹果,如被虫蛀后不再生长的主要原因是虫蛀食了幼果的( )A幼嫩种子 B幼果的果肉C果皮 D受精卵A6.在黄瓜植株上,有的雌花结出果实,有的雌花上的“小黄瓜”不能发育。请分析回答(1)“小黄瓜”属于雌蕊的_部分。(2)用何种方法可使此“小黄瓜”发育长大? _ 这样长大的黄瓜与自然长成的有何不同? _(3)以上现象可以说明,子房的发育不一定需要_子房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没有种子种子 实 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迎春花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NAA溶液可促进迎春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插条生根。 二探索生长

11、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结论NAA促进迎春条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某某浓度是NAA促进迎春条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二.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本实验的实验设计主要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控制好无关变量)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即每组不少于3个枝条) 三、预实验 在科学探究时,有时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 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的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1)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 迎春条要求: 。 a.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

12、分的面积,促进成活。b.一般需剪去扦插枝条的一部分叶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并且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蒸腾作用2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生长良好、粗细长短大致相同所选枝条带芽的数量和饱满程度相同2.设计实验步骤(2)分组处理NAA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 :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浸泡法 沾蘸法2.设计实验步骤(3)培养 将处理好的插条,放在 条件下,分组进行 (土壤栽培/水培)。相同且适宜水培(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设计表格、画曲线图等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