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含山西流水学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8266944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含山西流水学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含山西流水学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含山西流水学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含山西流水学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含山西流水学校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锌锰干电池 B氢氧燃料电池 C镍镉电池 D铅蓄电池参考答案:B略2.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苯与溴反应生成溴苯 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C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 D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参考答案:C略3. 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参考答

2、案:D4. 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C略5.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常温下,44.8L氯气所含的分子总数为2NA个B. 在标准状况下,NA个O2分子与2NA个HNO3分子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C. 在1L 0.1mol/L的氯化铵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是0.1NA个D. 在1mol Na2O2固体中,含有2NA个O22离子参考答案:CA. 在常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44.8L氯气所含的分子总数不是2NA个,A错误;B. 在标准状况下硝酸是液体,NA个O2分子与2NA个HNO3分子所占的体积之比不是12,B错误;C. 在1

3、L 0.1mol/L的氯化铵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含Cl-的数目是0.1NA个,C正确;D. 在1mol Na2O2固体中,含有NA个O22离子,D错误,答案选C。6.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强碱性溶液中:K+、Mg2+、Cl?、SO42?B. 室温下,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Fe3+、NO3?、SO42?C. 含有0.1 mol/L Ca2+的溶液中:Na+、K+、CO32?、Cl?D.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Cu2+、NO3?、SO42?参考答案:B【分析】A、强碱性溶液中镁离子会沉淀;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Na+、

4、Fe3+、NO3?、SO42?不反应;C、碳酸钙难溶;D、铜离子呈蓝色;【详解】A、强碱性溶液中镁离子会沉淀,故A错误;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Na+、Fe3+、NO3?、SO42?不反应,故B正确;C、碳酸钙难溶,故C错误;D、铜离子呈蓝色,故D错误;故选B。7. X、Y、Z、W、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Z、W三元素所形成的化合

5、物一定为共价化合物B.原子半径:r(M)r(Y)r(Z)r(W)r(X)C.W和M形成的化合物不能与强碱反应D.Y、Z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YZ参考答案:B8.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正确的是( )A铍(Be)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砹化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硫酸锶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盐酸D硒化氢是无色、有毒、比硫化氢稳定的气体参考答案:A略9. 从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10、18、36、54、.推测第十周期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200 B.770 C. 290 D.292,参考答案:C10.

6、下列各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A乙酸 B甲烷 C苯 D乙烯参考答案:D11.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参考答案:B略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1.5 mol O2的体积约为33.6 LBNaOH的摩尔质量是40 gC100 m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则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D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 参考答案:D13. 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

7、都相同的空心铝球和铜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铁溶液中片刻,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浸没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平衡 B. 两边烧杯中的溶液质量均增加了C. 两烧杯中均无气泡产生 D. 右边铜球质量不变参考答案:BA左边烧杯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右侧烧杯发生Cu+Fe2(SO4)3=2FeSO4+CuSO4,设金属质量均为54g时,左侧质量增加48g,右侧质量增加54g,杠杆不平衡,故A错误;B左边烧杯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设参加反应的Al为54g时,生成氢气6g,溶液质量增加,右侧

8、烧杯发生Cu+Fe2(SO4)3=2FeSO4+CuSO4,溶液质量增加,故B正确;C左边烧杯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有气体产生,故C错误;D右侧烧杯发生Cu+Fe2(SO4)3=2FeSO4+CuSO4,Cu的质量减小,故D错误;故选B。14. 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形成闭合回路、有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构成原电池要求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材料作电极,故错误;B、符合原电池的构成的条件,故正确;C、 酒精是非电解质,故错误;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错误。1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

9、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w.w.w.k.s.5 u.c.o.m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参考答案: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 6分)为了用实验的方法验证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案一:学生甲用水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水反应的情况方案二:学生乙用稀盐酸作试剂,比较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两实验方案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是方案 ,原因是 。(2)学生乙在实验中取了一段黑色的镁带,投入稀盐酸中,现象不十分明显,请分析原

10、因。(3)学生丙另辟蹊径,不用镁、铝的单质,而用镁、铝的可溶盐及一些其它化学试剂,进行实验也得出正确的结论,简述学生丙用的是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1)二,常温下镁和铝几乎不和水发生反应,而和酸反应较明显 (2分)(2)未除去镁表面的氧化膜 (2分)(3)取镁、铝的可溶盐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均产生氢氧化物沉淀,过量碱液可使生成的Al(OH)3溶解,而Mg(OH)2则不溶。 (2分)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实验室配制欲配置480 mL 0.4 molL-1的NaOH溶液。根据配置溶液的具体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该溶液应选用 mL容量瓶。 (2)用托盘天平称取 g固体N

11、aOH。 (3)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至500mL的大烧杯中,倒入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容量瓶。(4)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 ,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和均匀。 (5)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离刻度线约1-2厘米时,用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盖好瓶塞,摇匀。(6)配制好的溶液 (填“能”或“不能”)长期存放在容量瓶中。(7)以下因素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参考答案:(1)500 mL (2分

12、) (2) 8.0 g (2分)(4) 容量瓶,(1分) (5) 胶头滴管 (1分)(6) 不能 ,(1分) (7)A、C (2分)18. 请你设计至少两种方法除去细小的铁颗粒中混有的细小的铝颗粒。(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方法一:可以使用NaOH溶液洗涤混合物,铁与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而Al可溶于NaOH溶液。2Al2NaOH2H2O2NaAlO23H2经过滤、洗涤可以得到铁。方法二:可以使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吸引出来而留下杂质铝。方法三:向混合物中加FeCl3溶液,Al与FeCl3反应:A1FeCl3FeAlCl3,用水洗涤并干燥。19. 某元素原子序数为21,试问:(1)它有多少个能层?多少个能级?占有多少个原子轨道?(2)此元素有多少个未成对电子?它的价电子数是多少?参考答案:(1)4、7、11(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