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228261242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专题-说明类主观题解法微专题讲座七说明类主观题解法1题型特点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2解题方法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带着问题

2、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具体来说要做到:(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有效信息。要特别注意抓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从中解读答题重点。(2)从材料与教材之间找关联点。从教材中找命题的知识背景或命题依托的知识点,确定材料与教材知识的关联点、相似点。教材中知识点的表述,是准确答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3)从材料内容与问题角度找相关点。有的时候,仔细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可以获得阅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信息,可以避免答题时抛开材料或问题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

3、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念。在“互联网”领域,政府可以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完成对各部门信息数据的整合。通过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互通共享,促使政府部门联动创新、优化服务。“互联网政

4、务服务”更注重服务,从百姓和企业的体验出发,尽可能地简化办事流程。材料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打破了传统政府公民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局限,拓宽了交流新渠道。政府机关通过网站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等多种方式,倾听百姓的心声,根据公民的建议提升服务能力;民众通过网络问政、网络建议、网络投诉与举报等方式反映诉求,表达观点和建议,真正地参与到政府管理工作中去。(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有何意义。(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与政府进行互动。解析:试题关注热点之“互联网政务服务”,材料一呈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材料

5、二解读了新形势下互联网带来的公民与政府交流渠道的变化。第(1)问要求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政府自身建设的意义。应紧密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互通共享”“政府部门联动创新、优化服务”“简化办事流程”等得出相应的答案。第(2)问要求说明公民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与政府进行互动分析。作答时应该紧密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政府的变化和公民的改变,从这两个角度进行相应的作答,不可偏颇。答案:(1)“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方式,使政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以优化政府服务改革,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提高政府部门间的办事效率,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

6、理等能力。(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序进行政治参与。提升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题型训练说明类主观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精神文化产品要传播正能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中央主要媒体突出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力激发了全

7、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同时,习近平还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说明新闻媒体如何创作出具有正能量的精神文化产品。(2)精神文化产品要传播正能量,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解析:本题考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1)问,首先要分解设问,注意设问主体是“新闻媒体”,问题指向是“创作出具有正

8、能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然后依据“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了主旋律”和“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对接教材知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等。第(2)问,首先要依据教材知识指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然后结合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精神文化产品要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性。答案:(1)新闻媒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文化产品蕴含价值观,而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

9、作用。文化精品中包含的积极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低俗产品中的消极价值观会对人们产生错误引导。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6年以来,各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努力打造“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努力让百姓享受更“对口味”的公共文化服务。安徽按照“一场(综合文体广场)两堂(讲堂、礼堂)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村史村情墙、乡风民俗墙、崇德尚贤墙、美好家园墙)”的要求,在全省建设了百余个“农民文化乐园”;重庆打造文化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联盟,“农民工学历教育帮扶”“农民工图书馆”

10、“农民工公寓”等特色服务很受欢迎;广西来宾实施村级公共文化“五个一”工程,统一建设灯光篮球场、文艺舞台、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活动室、农民文艺队伍和篮球队。文化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为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对接百姓需求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仍面临“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市场培育程度不高”等问题,应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1)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分析安徽等地是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社会

11、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1)问,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明确安徽等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的措施,然后回扣教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不难得出问题答案。第(2)问,矛盾的基本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就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对立统一关系。答题的关键在于说明政府与市场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我们既要看到政府与市场的对立性,合理减少政府调控,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又要看到政府与市场的同一性,可以通过政府调控,弥补文化市场的缺陷。

12、它们的对立统一最终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答案:(1)加强政府投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发展基层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成为文明风尚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看到政府与市场的对立性,合理减少政府调控,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又要看到政府与市场的同一性,通过政府调控,弥补文化市场的缺陷。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提高市

13、场开放程度的基础上,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以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32016年7月,“首届米兰中华美食文化节”在米兰开幕。专程从中国赶赴米兰参加首届米兰中华美食文化节的“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厨师团的名厨们纷纷亮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珊瑚白菜、花雕熏鱼、奶香木瓜、广式烧鸭、蒜香鸡翅、杏香虾排、扬州炒饭近20道出自中国优秀厨师之手的精美菜肴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7层餐厅里处处飘溢着诱人的香气。中华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

14、,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不仅仅是美味,还有对大自然的赐予怀有的敬意和情感。(1)结合材料,说明中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中华美食为什么要“就地取材、应时而作”。解析:第(1)问,意识的作用包括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明确这些后调用这两部分知识说明中华美食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此外,也不能漏答美食的创造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结果这一点,第(2)问,“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体

15、现,据此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作、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华美食之所以要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是因为不同地方的食材有着不同的特性,只有就地取材才能保持传统美食的风味。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

16、合。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中华美食,但食物能否成为美味,取决于人们的制作是否尊重各类食材搭配的规律,为此必须就地取材、应时而作。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然而目前我国仍有5000多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有33万个。专家分析认为,疾病灾害、缺乏资金、缺少文化是贫困人口长期不能脱贫的重要原因。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时刻牵挂着贫困地区农民脱贫问题。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