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磐东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8199415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磐东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磐东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磐东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磐东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磐东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参考答案:A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

2、与史实不符。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启蒙思想。解答本题注意把握关键的时间信息“18世纪前半期”和地点信息“法国”,由此得出材料中的现象与启蒙思想密切相关。2. 1945年10月,刚刚更名的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场噩梦。一旦醒来,说兴奋不是,说安慰也不是。应清算的历史被清算了,我们只觉得幸福与感谢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 对该社论理解正确的是()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噩梦”始于日本对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C“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直不断上升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台湾获得新生的原因参考答案:D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五

3、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噩梦应该是始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故B项错误;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不是一直不断上升的,比如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胜利,日本被迫归还台湾,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故D项正确。3.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幅图片中的内容均

4、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翻土工具,所以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应该是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故答案选C,ABD三项含义与材料主题不相符合。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4. 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 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 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参考答案:D注重血缘纽带体现的是“族约”的主要特点,不是功能,故A项错误;“族约”主要是为了约束家族成员,并非追求政治平等

5、,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某一家族的“族约”,因此强化专制统治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等内容有利于凝聚宗族,从而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5. 列宁说:“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指的是当时的A沙皇专制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帝国主义D反革命叛军参考答案:B6. 这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分水岭,实际上也是“左”倾错误在两个历史时期中的结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

6、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由盲目走向自觉的转折点,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由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转折点。这两次会议是中共二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A.B.C.D.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由不成熟到走向成熟的转折点的两次会议分别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共中共历次重要会议7.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7、”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A B C D参考答案:B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参考答案:A9.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

8、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清初的山西人口结构中,从多到少依次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了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故A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整个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政策,故排除C项;因为追求财富,当时在山西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思想观念改变。【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是高考备考知识点之一。尤其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

9、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10. 图6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参考答案:B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维新变法失败于1898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17年”,故排除A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17年”,故排除D项;由图片中的信息

10、“新知事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是旧官僚之行为”即可排除C项,选择B项。11.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

11、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A项表述是该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符合题意,正确;B项表述出现于汉武帝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出现于宋明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属于明清之际黄宗羲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12. 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B王国维“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在古史新证中提出的二重证据法)C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D梁启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

12、疑态度”参考答案:B史料。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墓被发现”才是本题的题眼,“墓”才是实物史料,而实物史料才是第一手史料,才最具有说服力。而“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正是和材料的观点吻合的。13. 元世祖忽必烈诏“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统摄”,诸侯如真定史氏、保定张氏等,都一度被削去军权,保留的都是文职。忽必烈此诏旨在A.保障中央政府集中控制军事大权B.实行兵民分治以便削减军事力量C.实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D.有效地抑制汉地世侯的割据势力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军官掌兵戎

13、,各有所司,不相统摄”“都一度被削去军权”可知,忽必烈此诏旨意在实行军民分治,削弱地方的军事权,故B项正确;“管军官掌兵戎”说明军事并不都由中央控制,只是地方的军权要受中央节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分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不是材料强调主旨,故排除D项。14.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西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发展 D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参考答案:D15. 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

14、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C节省了人力 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参考答案:C16.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参考答案:C17.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参考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18. 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 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