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新铺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8199265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新铺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新铺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新铺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新铺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广东省梅州市新铺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西伯利亚的温暖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

2、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

3、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

4、定会死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

5、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

6、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托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B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C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E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她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2)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

7、用?请简要分析。(6分)(3)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这篇小说设计了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对这一情节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选A项3分,选E项2分,选D项1分。 D项“语言妙趣横生”的说法不准确,应为“平实”;B项说托可可夫斯基态度收敛是因为“害怕工人报复自己”有误;C项说“卡尔”找回逃走的工人于文无据。)(2)从情节上看,日记本揭开了以往事件的真相,使卡尔和工人们消除了对托可可夫斯基的误解和仇恨,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日记本塑造了托可可夫斯基忍辱负重,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

8、 从表现主题上看,日记本成为了村子的族谱,卡尔在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都揭示了人间有爱就有温暖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3)外在冷漠残忍,内心善良。保护素不相识的工人们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 充满智慧。当卡尔砸到沙皇士兵时,他用皮鞭、木棒抽打他直至伤残,实际上是救卡尔于沙皇士兵的枪口之下。 忍辱负重。在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默默地保护着工人们。 有牺牲精神。他为了让工人能够逃出虎口,不惜自杀以创造机会。(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分析正确得6分)(4)观点一:赞同,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

9、内涵和主题。(2分) 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动机是创造机会让工人们逃走,这与他一贯把自己的无私大爱献给工人们的性格完全吻合,是使人物性格发展完善的必要情节。 是情节发展的必然。托可可夫斯基想用自己的死制造混乱,让工人们想办法趁乱逃走,这一设计使情节更完整,更连贯,也使后文情节合理展开。 艺术效果上更能震撼人心。为挽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情节是读者的内心收到更强烈的震撼,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表明观点后,从情节、主题、结构设计、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答不赞同这一情节的设计,只要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而充分,亦可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的论

10、述文,完成1214题。(9分)“诗言志”观念被近代学者视为“千古诗教之”,又被现代学者视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我们不妨以“诗言志”观念的演进作为中国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诗言志”见于尚书尧典,它只是原始乐教的一个关目,沟通人神的一条途径,达致“神人以和”的一种手段。早期的“诗言志”还不是独立的文学观念,而是宗教观念。但它为后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自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以后, “诗”被纳入礼乐教化的体系之中,与世俗政教和文化制度紧密结合。“采诗”和“献诗”制度使“诗”成为表达氏族情感和沟通政治情绪的工具,完成了从“神明昭告”向“天子

11、听政”的转变。社会礼乐制度规范和仪式运用规则赋予了诗乐以意义和价值。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这种发展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通过“赋诗言志”以摆脱乐教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独立“言志”功能;一是通过“礼”“仪”之辨以摆脱典礼仪式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内在意义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春秋诗教传统,为诗的观念解放和文学观念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使诗进入到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 “献诗陈志”的礼乐教化增强了诗的社会性功能,文学观念的伦理道德要求可以从这里获取实践理性经验。“赋诗言志”的春秋诗教赋予了诗的独立性价值,文学观念的私人化倾向可以从这里开放出个体人格和精神

12、情感的奇葩。当诗获得独立价值并与个人精神生活和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独立的文学观念也就同时发生了。春秋末年,孔子继承西周以的诗教传统,强调其“兴、观、群、怨”的社会功用,提倡用诗培养君子“威仪”和“气志”,并指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术路径,将重视集体仪式的传统诗教改变为重视个体人格修养的新诗教,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成熟和文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孔子的文学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头,无论道家、墨家,还是后起的法家,都从孔子文学观念中得到启发,并循着各自的学术路径表达他们各自的文学观念,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着文学观念的发展和文学思想体系的建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学思想一直

13、被奉为正统,引导着并规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探讨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路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观念的发生路径和建构过程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节选自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有删改)12下列不属于诗言志可作为中国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的理由的一项( )A“诗言志”被近代学者视为“千古诗教之”,被现代学者视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B 我们从“诗言志”观念的演进中,认识和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C 道家、墨家和法家都从孔子文学观念中得到启发,孔子文学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头。D“罢黜百家”后,儒家文学思想一直被奉为正统,引导着并规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1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4、( )A早期的“诗言志”虽不是独立的文学观念,但为后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我们仍可视其为“千古诗教之”。B西周时“诗”被纳入礼乐教化的体系之中,这使“诗”的社会性功能得到增强的同时也受到了礼乐的束缚。C通过“赋诗言志”和“礼仪之辨”,“诗”的独立性价值得到凸显,这为文学观念的成熟奠定了基础。D孔子将“诗”与个体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提倡用“诗”培养君子的“威仪”和“气志”,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14概括“诗言志”观念的演进所经历的三个阶段。(3分) 。参考答案:12B“认识和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是“诗言志”作为“标本”的作用,而不是可称为“标本”的理由。 13D

15、 “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错。原文中有“孔子继承西周以的诗教传统,强调其兴、观、群、怨的社会功用”。14参考答案:(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早期的“诗言志”是宗教观念,是达到“神人以和”的一种手段。西周时,“诗言志”与礼乐教化联系紧密,成为表达氏族情感和沟通政治情绪的工具。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进入到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