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8191854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色彩在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艺术 刘庭杰 陈科艺摘要 本文从教学用多媒体课件的色彩调和、色彩基调与色彩对比这三个方面,对实际设计制作课件中的色彩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多媒体课件制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色彩 应用艺术多媒体课件不同于传统文字教材,它主要是以形象、直观的视觉图像来表现教学内容。我们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既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技术性,又不能忽视其整体艺术性。色彩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课件制作中也可以作为信息表达的有效工具,运用合理就可以在表达信息的同时增强文稿效果,使鲜明生动的图像诉诸人的感官,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着的感情,从而确保演示卓

2、有成效,提升教学质量。一、色彩表达及其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作用“色彩是视觉最响亮的语言。”色彩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独有的特点,诠释着使用者的不同心声,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时间占80%,而形体感觉时间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不仅给人的印象迅速,更有使人增加识别记忆的作用。色彩还是最富情感的表达要素,具有不同颜色的相同信息可能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可以使用红色和橙色的文字显著增强单词“Hot”的含义,相反,使用蓝色文字,则该单词的含义就会被弱化。课件中

3、的视觉元素有背景、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想要在课件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追求这些元素的秩序化、层次化,使教学演示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必须从课件的色彩调和、色彩基调与色彩对比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恰当把握色彩的和谐,增强多媒体教学的感染力完整的课件是一个由多页面构成的系统,页面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因此,不但要考虑单个页面内部色彩关系,还要顾及页面间色彩的整体结构关系。色彩组合将起到关联幻灯片中元素的作用,使之产生协调的效果。这实际上是强调对色彩调和的“度”的把握,也即色彩的“和谐”。例如,课件中的重点信息应采用诱目性高的颜色,色彩的诱目性不单指显不显眼,而是说色彩可以引发人们

4、注意力的程度。一般暖色中的红、黄、橙的诱目性高;冷色的诱目性较低,如蓝、绿、紫等。使用诱目性高的颜色,同时还要兼顾与其他颜色的和谐。再如,补色的强烈对比可产生动态效果。对于前景文字,可以通过使用补色进一步加以突出。当课件中使用图片时,也可尝试选择图片中的一种或多种颜色用于文字颜色。如果使用多种背景色,可考虑使用近似色,构成近似色的颜色可以柔和过渡并不会影响前景文字的可读性。最后,在制作课件时要准确把握页面间的色调关系,进行充分调和,使其呈现出色彩倾向,一定要防止某一页面甚至多个页面不能纳入总体色彩结构而破坏课件的整体性,导致过“花”过“乱”。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要用最少的颜色表现主题和氛围,并

5、有丰富的层次,避免使观众眼花缭乱。同时要避免页面之间的色调没有任何差别与对立而产生绝对雷同,致使课件“灰”或“暗哑”,一版到底。运作课件的过程不同于幻灯演示,也不同于电影播放,因此,课件设计者还要注意页面色彩的变化节奏,利用色彩的变化来调节学习者的注意力起伏。三、正确选择色彩基调,增加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力在课件制作过程中,经常用一种色彩或几种近似色为主导,使整个画面产生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色彩倾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色彩基调。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色彩基调要与课件内容、结构、风格、样式相吻合,起到打造情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突出事物特征等作用。选择基调颜色的关键是要在专业性和实用性之间作出平衡

6、。1.针对听众层次选择颜色色彩的审美与人的主观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同一色彩也可因人的情感状态、色彩的使用位置产生多重个性。因此,不同色彩基调使用,会激发听众的心理意识水平和不同情感,从而启发其对具体事物的联想与心灵感受。作为应不同场合、不同讲授目的需要而设计的课件,首先,要做到针对听众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来完成,这就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听讲的是什么人,以确定色彩的选择方向。年轻人比较不喜欢代表消极中庸的灰色,应采用明朗轻快的高明度色和给人热烈、火热、冲动感觉的暖色,显得活泼有亲和力;而对年纪大一些的听众则更倾向于使用给人安静、冰冷、理智感觉的冷色。2.根据教授内容任务选择颜色在制作教育入学指南以及学

7、科专业介绍的课件时,可以选择极具视觉冲击力,强烈积极而又具有震撼效果、富有张力的红色为主色调,来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力;在制作文学艺术类专业以及虚拟动画成份较多的教学资源时,用蓝色作为背景或以蓝色为基调,作为课程主题内容中心物体和人物的色彩,比较容易使课程内容和学习者的情感体验相互融会,增加受众在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应;而对于实用性较强但理论性又比较单调的理工类课程的制作,可以考虑使用各种纯度比较低的色彩作为主色调,如草青、浅蓝、牙白、粉红等。这些色彩从视觉的感应来看,情感体验分量较轻,带有一种宁静、清澈、流畅的感觉,但可以使学习者对课程的枯燥内容,产生容易接受的松弛效果,对学习过程的持久性有不容

8、忽视的心理舒张作用。3.考虑演示环境选择颜色我们都知道色彩能表达感情,引起不同的情感回应。考虑到讲授课堂的环境,巧妙的色彩应用也能够起到突出课件强调讲授,或者协调统一融洽格调的作用。如轻而明亮的色彩会给人一种柔软、安静的感觉,重而暗淡的色彩会让人感觉硬、厚重。红、橙、黄等暖色系色,让人感觉温暖,给我们带来热闹、鲜艳、愉快、动感等印象,适合于寒冷的冬季使用。而蓝、蓝绿等冷色让人感觉冷,但同时这些颜色能让人心绪稳定下来,还会带给我们沉稳、冷峻、寒冷、凉爽、整齐的印象,适合于燥热的夏秋季。黄绿、绿、紫、等中间色系则没有明显的暖寒感觉。高彩度的色彩给人以华丽气派的感觉,适合需要隆重展示的场合;低彩度的

9、色彩给人以朴素的感觉,适用于科技类教学、学术交流等场合。四、合理利用色彩对比,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在色彩配置时,为了防止画面的单调,应充分利用色彩的对比来唤起学生的注意。色彩对比是两种并列的颜色因色相、明度、纯度三属性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互相衬托的作用。在课件制作中,利用色彩对比可突出主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色相对比利用不同的色相之间的对比可以造成不同效果,如近似色对比较弱,令人感觉柔和;而补色相对比则强烈醒目。但如果用对比强烈的颜色作比较,如红与黄绿或红与蓝绿相衬,容易造成对比过度,和谐不足,从而丢失许多中间层次。长时间观看这样的强烈反差,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因此一

10、般常用近似色进行对比,以获得悦目、柔和的艺术效果。但要注意近似色对比若使用不当,会产生呆板、单调的感觉。不宜使用红绿、红蓝、绿蓝、蓝黄这些组合颜色对比,因为他们会使相邻边界产生振荡和余像。亮度对比以色彩而言,黄色明度最高,红、绿次之,紫、蓝最低。明暗深浅差距越大,对比越明显。色彩不同,但明度接近的色彩对比效果较弱;而色相接近但明度差别较大的色彩对比较强烈。例如,下列背景色和文字颜色的组合就很合适:紫色背景绿色文字、黑色背景白色文字、黄色背景紫红色文字,以及红色背景蓝绿色文字。纯度对比画面中颜色反差的强弱与色调的相对纯度有较大关系,复色比单色具有更柔和的反差效果。在利用色彩对比时还要注意色彩对比

11、的可行性。我们都明白,配色时需要有对比才好看,但更要注意避开“灰”和“邪”的配色。“灰”就是对比性太差,没有精神,显得灰、脏。而所谓“邪”,就是指对比极度的不和谐、扎眼,让人很不舒服。要避开“灰”和“邪”的配色,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只要寻求色彩、明暗、饱和度三者之间的统一就行了。五、实际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背景和素材的色彩设计风格要统一和谐,但同时人们的生理特性又本能地需要多样化的新的刺激。因此,强调和谐的同时不应该排斥对比,也应在对比中达到和谐。对比是以合理的色彩布局为前提,以色觉平衡为准绳,只有在对比中求和谐,在和谐中体现力度,才会使课件色彩具有美的视觉感受,二者相辅

12、相成。绝对的调和是单调而平淡的,绝对的对比只会产生过强的刺激,破坏了美感。因此,保持对比与调和的有机性才能使课件富有活力并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愉悦。其次,“纸上谈兵”固然容易,实际应用中却要困难得多。因此,我们要将以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掌握了色彩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后,还需要围绕学习者的感受不断实践,勤加揣摩。同样,在实践中,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不能一成不变或者拘泥于条条框框,要兼顾实际的要求和使用效果,灵活多变地进行应用。参考文献:1约翰内斯依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2李虹.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2006.3吴雅琴.课件设计中色彩的合理应用J.教育传播与技术,2005.4日古贺惠子著.袁阴译.实用色彩设计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张宪荣,张萱.设计色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翟音.色彩设计/中国美术院校教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