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高一知识点汇总_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28171937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高一知识点汇总_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高一知识点汇总_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高一知识点汇总_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数学高一知识点汇总_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高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是将来决战高考取胜的关键阶段,尽早进入角色,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空间几何体表面积体积公式:1、圆柱体:表面积:2Rr+2Rh体积: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R2+R(h2+R2)的体积: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3、a-边长,S=6a2,V=a3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5、棱柱S-h-高V=Sh6、棱锥S-h-

2、高V=Sh/3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rS底=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r2h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h(R2-r2)11、r-底半径h-高V=r2h/3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r3=d3/6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h(3a2+h2)/6=h

3、2(3r-h)/3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h3(r12+r22)+h2/6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2Rr2=2Dd2/4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2空间直角坐标系定义:过定点O,作三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它们都以O为原点且一般具有相同的长度单位、这三条轴分别叫做x轴(横轴)、y轴(纵轴)、z轴(竖轴);统称坐标轴、通常把x轴和y轴配置在水平面上,而z轴则是铅垂线;它

4、们的正方向要符合右手规则,即以右手握住z轴,当右手的四指从正向x轴以/2角度转向正向y轴时,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轴的正向,这样的三条坐标轴就组成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点O叫做坐标原点。1、右手直角坐标系右手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规则:x轴、y轴、z轴互相垂直,分别指向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已知点的坐标P(x,y,z)作点的方法与步骤(路径法):沿x轴正方向(x0时)或负方向(x0时)或负方向(y0时)或负方向(z已知点的位置求坐标的方法:过P作三个平面分别与x轴、y轴、z轴垂直于A,B,C,点A,B,C在x轴、y轴、z轴的坐标分别是a,b,c则(a,b,c)就是点P的坐标。2、在x轴上的点分别可以表

5、示为(a,0,0),(0,b,0),(0,0,c)。在坐标平面xOy,xOz,yOz内的点分别可以表示为(a,b,0),(a,0,c),(0,b,c)。3、点P(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c);点P(a,b,c)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c);点P(a,b,c)关于z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c);点P(a,b,c)关于坐标平面xOy的对称点为(a,b,-c);点P(a,b,c)关于坐标平面xOz的对称点为(a,-b,c);点P(a,b,c)关于坐标平面yOz的对称点为(-a,b,c);点P(a,b,c)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b,-c)。4、已知空

6、间两点P(x1,y1,z1),Q(x2,y2,z2),则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5、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已知空间两点P(x1,y1,z1),Q(x2,y2,z2),则两点的距离为特殊点A(x,y,z)到原点O的距离为6、以C(x0,y0,z0)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方程为特殊地,以原点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方程为x2+y2+z2=r2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3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的基本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2

7、)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f(x),xA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定义域,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值域.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4)相等函数: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这两个函数相等;这是判断两函数相等的依据.2.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3.映射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注意:一个方法求复合函数

8、y=f(t),t=q(x)的定义域的方法:若y=f(t)的定义域为(a,b),则解不等式得a两个防范(1)解决函数问题,必须优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2)用换元法解题时,应注意换元前后的等价性.三个要素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值域是由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所确定的.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时,则认为两个函数相等.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f:AB的三要素是两个集合A、B和对应关系f.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4多面体1、棱柱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的性质(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

9、边形(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2、棱锥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棱锥的性质:(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3、正棱锥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正棱锥的性质:(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a、相

10、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51: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适用于所有直线K=-A/B,b=-C/BA1/A2=B1/B2C1/C2两直线平行A1/A2=B1/B2=C1/C2两直线重合横截距a=-C/A纵截距b=-C/B2:点斜式:y-y0=k(x-x0)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表示斜率为k,且过(x0,y0)的直线3:截距式:x/a+y/b=1适用于不过原点或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表示与

11、x轴、y轴相交,且x轴截距为a,y轴截距为b的直线4:斜截式:y=kx+b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表示斜率为k且y轴截距为b的直线5:两点式:适用于不垂直于x轴、y轴的直线表示过(x1,y1)和(x2,y2)的直线(y-y1)/(y2-y1)=(x-x1)/(x2-x1)(x1x2,y1y2)6:交点式:f1(x,y)m+f2(x,y)=0适用于任何直线表示过直线f1(x,y)=0与直线f2(x,y)=0的交点的直线7:点平式:f(x,y)-f(x0,y0)=0适用于任何直线表示过点(x0,y0)且与直线f(x,y)=0平行的直线8:法线式:xcos+ysin-p=0适用于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12、过原点向直线做一条的垂线段,该垂线段所在直线的倾斜角为,p是该线段的长度9:点向式:(x-x0)/u=(y-y0)/v(u0,v0)适用于任何直线表示过点(x0,y0)且方向向量为(u,v)的直线10:法向式:a(x-x0)+b(y-y0)=0适用于任何直线表示过点(x0,y0)且与向量(a,b)垂直的直线11:点到直线距离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d=|Ax0+By0+C|/A2+B2两平行线之间距离若两平行直线的方程分别为:Ax+By+C1=OAx+By+C2=0则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d为:d=丨C1-C2丨/(A2+B2)12:各种不同形式的直线方程的局限性:(1)点斜式和斜截式都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2)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3)截距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或过原点的直线;(4)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中系数A、B不能同时为零.13:位置关系若直线L1:A1x+B1y+C1=0与直线L2:A2x+B2y+C2=01.当A1B2-A2B10时,相交2.A1/A2=B1/B2C1/C2,平行3.A1/A2=B1/B2=C1/C2,重合4.A1A2+B1B2=0,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