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8165184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 逯长春摘 要 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紧密耦合的整体性、相互协调的统筹性和优势互补的集聚性,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向。推进一体化改革将突破职教教师教育体制内长期存在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割裂、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培养机构与使用机构分离以及教育机构缺乏协同与资源共享等困境。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包含教师教育模式一体化设计、课程一体化设计、师资一体化设计和机制一体化设计。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教师教育;一体化G715 A 1008-3219(2018)10-0034-06自1979年以来,为满足职业学校对师资队伍的需求,我国陆续建立了数百所国家与地方性职教

2、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构建并完善了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培训体系,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化和内涵化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迈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开始由注重规模向注重内涵转变。教师专业化对教学的保障意义得到更高程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教育部颁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上述文件指明了职教教师教

3、育改革的方向。长期以来,职教教师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培养割裂、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培养机构与使用机构分离以及教育机构缺乏协同与资源共享等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改革,希望借此使各自独立运作的单元组成一个紧密耦合与相互协作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思想是强调紧密耦合的整体性、相互协调的统筹性和优势互补的集聚性。中职专业课教师专业学科、能力结构和来源具有更强的多样性,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一体化”培养机制改革对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一、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一体化设计教师教育模式一体化设计是中职“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其主要包含“U-

4、G-S-E”(大学-政府-职业学校-企业)四位一体协同的横向一体化模式和“职前与职后”相衔接的纵向一体化模式。(一)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一体化内涵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领域的核心词汇。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育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教高19982号)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描述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徐涵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工作

5、者群体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目标为导向,教育内容为依托,教育方式为具体实现形式1。归纳上述观点,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如下核心要素: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对于职教教师教育模式而言,人才培养目标是首位的和引領性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是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养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鉴于新时代职教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职教教师教育要以“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和现代化教学能力,又有实践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合格双师素质教师”为主旨,在构建职教教师教育模式过程中坚持以实践为导向,课程设置兼顾“学术性、

6、师范性和技术性”。这是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依据。培养模式一体化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目标与手段的一致性;二是手段,即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中诸要素在不同方向上的一体结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一体化,要在培养目标上达成一致,以统一的目标引领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教学实践活动,形成目标一致、多元协同、前后衔接、理实协调的教育共同体,见图1。图1 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一体化设计(二)横向一体化:“U-G-S-E”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要使职教教师集学术性、师范性与技术性于一身,兼具理论与实践能力,单靠传统以大学为单一主体的教学是难以实现的。从教师教育国际发展趋势看,教师教育的中心开始下移,由单纯以大学为基地转向把中

7、小学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2,走向“U-G-S”(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三方协同培养模式3。职教教师有别于普通教育教师,其专业技术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形成高度依赖于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由此,职教教师培养需要大学、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University-Government-School-Enterprise,简称“U-G-S-E”)四元协同。在“U-G-S-E”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中,大学、政府、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发挥优势资源的集聚效应。一般而言,大学在研究能力和理论知识方面具有优势,在职教教师培养中主要进行理论知识教授、发展学术能力和初步培养实践能力。政府具有政策制度制定与资源保

8、障优势,有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在职教教师教育过程中可以进行顶层设计,如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对课程框架、教学模式等提出标准或要求,以及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对资源进行统筹调配等。中职学校是职教教师工作的实践场域,其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和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教师教学专业素养形成的必备要素,主要关照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开发与磨练。企业是生产实践场域,是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规范的实践场所,其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和真实的生产环境是教师专业学科素养、企业生产与职业知识形成的必备要素,主要负责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开发与磨练。在“U-G-S-E”四元共同体中,“合作”与“平等”是主轴,大学发挥着必需的主导和协

9、调作用,政府具有顶层设计、促进与保障作用,职业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可缺少的支柱。大学与政府要积极搭建协同平台,强化顶层设计与机制创新,推进多元主体在职教教师教育中的联动与协同。(三)纵向一体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衔接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二者缺乏联系、相互隔阂,导致师范生对教育教学感到陌生,进入教师角色缓慢。因此,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亟待建立4。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有机整合,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是近几十年来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为显著的特征5。职教教师教育职前与职后一体化要求更加符合“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职业学校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主体身份:职业师范毕业

10、生、非职业师范毕业生和企业人员。加强职教教师职前培养,要统筹三类主体的教育。一方面,整体设计职师生的职前与职后培训课程,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培养培训目标,尤其是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科学设置教师在职教育不同阶段的培训目标和课程框架,提升教师培训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以整体性课程框架为参照,按照补偿性原则对其他两类新进教师进行集中式短期培训,然后再按成长阶段发展教师能力。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结构体系,必须在整体改革方案中贯彻和渗透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将教师职前培养、新教师入职辅导和教师在职培训作为一个完整过程整体考察,进行前后贯通、相互衔接的全程规划与设计。二是在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

11、择、课程结构的设置、培养途径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调整、职后培训的落实、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要以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前提6。简言之,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一体化就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科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7;以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体系为依据,整体构建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高校、政府、中职校和企业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制,形成“前后衔接,协同共生”的新机制。二、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面对的绝非是单个教学事件,规划教学行动需要基于整体性思考。教师教育课程整合性不够,教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具有一定片面性和零碎性,学习者难以生成统合性认知框架,不利于学习

12、者整体分析教学事件,改进教学方案,也制约教师教育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课程一体化设计是教师教育一体化设计的核心,其关键点是如何在培养目标引领下实现不同价值诉求的整合协调。(一)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設计的内涵课程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构造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落实中职“双师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关键。“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培训目标和内容体系是对传统师范教育的革新,一方面,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整体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师范教育对教师养成的割裂,关照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同阶段目标的整合,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另一方面,其突破了传统师范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内容上,不仅关注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设计,还关注促进教师入职后进

13、一步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衔接;在形式上,不仅关注传统师范教育的学科课程设计,更加关注课程资源的平台建设和专业能力综合课程的设计”8。“根据一体化教师教育的目标体系,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相互衔接的专业内容体系”9。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中职“双师型”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一是职前与职后课程的一体化,即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将中职“双师型”教师职前与职后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目标以及培养培训课程衔接起来;二是教育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育类课程建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专业课程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与凭借,两者可相互渗透,如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演讲、PPT制作、内容讲解、教学

14、设计等方面的培养;三是课程理论性内容与实践性内容的有机协调,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学习次序、学习时间方面恰当安排,提升学习成效;四是培养培训课程与学习资源的共享,将分散在大学、职业学校、企业和其他教师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如企业中存储着大量的实用性培训课程,它们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笔宝贵财富,高校可以将其整合进大学课程体系中。见图2。图2 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二)推进职教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推进培养培训课程一体化是一个任务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构建一体化课程要以专家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指导。专家型教师具有专业化的知识、高效率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洞察力等三个共同

15、特征10,是职教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也是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根本纲领。在推进课程一体化进程中,一要科学设计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课程内容11,即基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及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明确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阶段性目标,制定培养培训各阶段的课程标准。二要妥善处理“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课程”“专业学科理论课程”“专业学科实践课程”的一体化关系,促进知识与能力的整合、转换或新的生成。三要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整合力量,提升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水平,促进各方资源开放共享。课程形态是影响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建议根据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和知

16、识特征灵活采取学科式课程、模块化课程、综合化课程和项目式课程四种基本课程模式。学科课程具有知识的系统性特征,专业基础性强的课程建议采取这种课程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系统性的学科知识,为其他课程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模块化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模式,模块化强调标准性的接口和在模块内的创造性设计,具有独立性、灵活性、效益性等特征。当设计好一体化课程标准后,各个培养培训机构可以据此就部分课程开发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和教学资源。综合课程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加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课程之间的渗透性,帮助学生统合认知,促进整体理解。项目式课程以完整的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建构完整的行动能力。此外,理论与实践是两类不同的知识,恰当安排两者的学习进程,使两者有机结合,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比如采取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