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8140814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区学习共同体与瑞典“学习圈”的比较研究 王中汪国新【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与内在动力,也是众多草根式学习组织蓬勃兴起的时代诉求。瑞典“学习圈”与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均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虽然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在非正规成人教育领域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载体作用。通过两者共通性、差异性分析,深入剖析它们的普遍联系与独特差异,有助于进一步厘清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征,提升对社区学习共同体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的信心,并在完善政策建构等方面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关键词】社区学习共同体;瑞典学习圈;比较研究G720A1001-879

2、4(2020)01-0024-06【作者简介】王中(1971),男,江苏常州人,副校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汪国新(1963),男,湖北黄梅人,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瑞典“学习圈”(以下简称“学习圈”)历经百年,遍及全国,而且长盛不衰,以至于瑞典被称为“一个由学习圈组成的民主国家”。而我国自从汪国新等学者力推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研究以来,浙江、江苏、河北等多地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关部门对这种社区互助学习模式也予以积极认可,并写入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以下简称意见),成为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举措。社区学习共同体

3、与学习圈有着一定的理论联系与历史渊源,在非正规成人教育领域均作出了独特贡献,开展二者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社区学习共同体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推动这种草根性、自发性社区互助学习活动的蓬勃开展,推进我国社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一、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的共通性分析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兴起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这样两种非正规成人教育模式备受推崇,并彰显出相同的社会价值。共通性分析聚焦二者的理论意蕴、实践形态和表征方式,将有助于理解这两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价值。(一)理论意蕴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均有一定的理论积淀,通过表层比较和深层比较将有助于理解二者理论建

4、构的普遍联系与核心特质。1.基于概念界定:对理论意蕴的表层比较依据瑞典政府所发布的成人教育文告,所谓学习圈就是“一群朋友,根据事先预定的题目或议题,共同进行一种有方法、有组织的学习”。瑞典学习圈之父奥斯卡奥尔森对学习圈所下的定义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和学科知识的小圈子。”1汪国新、项秉健认为,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由本质意志主导的,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2二者所表达的内涵与外延是一致的:成立一个群体、共同确定学习主题、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学习、都属于非正规成人教育形式。学习圈主张“自由教育”的理念,是有方法、有组织的成人互

5、助式学习活动,学员之间一般是朋友关系,是熟人社会的亲密交往;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相似,强调成员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通过交往形成积极的互助关系;二者都希望破解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增进社区理解。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二者对学习的期待有着细微的差别,即:学习圈、社区学习共同体虽然都关注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但是前者主要强调学习需求的客观性,而后者强调学习出于学习者的本质意志,对学习内容、形式和学伴的天生中意,以及对学习的精神归属感。2.基于核心特质:对理论意蕴的深层比较从二者理论建构来看,二者均强调共同学习这一核心特质以及对共同体理论的认同。集中学习是常见的社区教育组织方式,但是,集中学习不

6、一定等于共同学习,共同学习更强调学习成员之间的交互性,这一点,二者的理解和要求是一致的。学习圈关注的是,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基于杜威的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近十几年来才出现的“转换式学习”所倡导的学习理念,而且在学习圈一百多年的具体实践中已早有体现。3奥斯卡奥尔森认为,学习圈的目的并不是积累事实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和创造一种持续探索、质疑的精神和学习气氛。4共同学习过程中,学习圈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方法的运用都是在强化共同学习所隐含的人际关系的平等、亲密与互动。社区学习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共同学习这一核心特质,在理论建构方面可能走得更远。如社区学习共同体强调共同学习同伴的“選择自由”、共同学

7、习知识与技能的“协商建构”、共同学习过程的“教”与“学”的融合,特别是将共同学习作为新资源的生成路径,认为只有真正的共同学习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新资源。5另外,社区学习共同体、学习圈对共同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石。共同体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的意志完善的统一体,并把它作为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的状态。6这一理论解释了学习团队有机性与亲和力产生的渊源,对二者的理论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二)实践形态在相关理论指引下,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的实践形态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骨干力量作用的发挥。学习圈有牵头人机制,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进一步提出了核心成员的培育机制,7这是

8、一个重要变化。二是强调活动组织形式的规范。已有多位研究者关注学习圈的活动组织形式,如吕欢美从学习费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等多个角度对学习圈的实践特征进行详细的总结。8这些实践经验对社区学习共同体也有启发作用。1.注重骨干成员作用的发挥骨干成员对学习活动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实践形态已形成以下共性经验:一是对骨干成员作用的认同是一致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对骨干成员的称谓不同,前者称之为“核心成员”,后者称之为“牵头人(Leader)”(还有领导者、主持人、负责人、组长等多种译称),主要职责基本上是一致的,均发挥着除了教师教学之外的召集、服务、协调、学习互助

9、等作用。二是对骨干成员的素质要求相似。一般应具有积极的人格特质和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自愿承担一些事务,多付出一些时间成本,甚至在学习上比他人更努力、能够起到促进互学的作用,从而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和尊重。三是骨干成员的形成过程强调民主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核心成员、牵头人的作用,原则上均由成员协商推举产生。一个学习圈只有一位牵头人具体组织学习活动,而一个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成员一般由35人构成。牵头人可能比核心成员更有利于集中诉求、作出决策,但是,由于只有一位牵头人,学习活动可能会受到牵头人个人时间分配上的制约。从团队建设角度看,核心成员比牵头人更便于分工配合,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专长,更适合灵活的学

10、习组织形式。需要强调的是,学习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关心集体事务,贡献集体智慧,而不是等待教师或者骨干成员的服务。在非正规成人教育领域,政府减少干预,通过核心成员或牵头人,使学习团队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2.强调活动组织形式的规范学习活动的规范性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只要自由、不要规范是对非正规成人教育的误解。社区学习共同体、学习圈均有相应的自发生成的学习活动组织规定,但总体来看,社区学习共同体对规范性的重视程度不如学习圈。如学习圈通常由510人组成,这种规模能够让每个成员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多数学习圈一周聚一次,每次两到三小

11、时,并持续两到三个月。9这些组织规定中,合理的人数有利于确保每位成员都有充分表达学习心得的机会。尊重规范更能够体现学习的仪式感,学习圈规定:可以与同事、组织的其他成员或邻居组成学习圈;可以选择学什么、读哪本书以及由谁来领导小组成员;下班后可以约在成员的家里或某个聚会场所碰头。10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也有相对固定的学习主题、时间、地点和稳定的成员构成,成员往往风雨无阻,不愿意随意缺席学习活动。另外,学习圈在学习活动开展时一般要形成一个圈,每位成员都能面对面交流,起到方便沟通和激励成员集中注意力的作用,这一点也是社区学习共同体特别重视和强调的规范。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地一些

12、指导性的意见正在形成和完善之中,如宁波市出台的关于开展宁波市优秀社区学习共同体评选认定工作的通知(甬教终民2017317号)在附件2“宁波市优秀社区学习共同体评估表(试行)”中规定:优秀社区学习共同体应当“管理制度明确,有一套适用本团队的学习制度与自主管理办法,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管理过程清晰,有较为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和活动总结,做到人性化学习,人性化管理”。说明政府部门已经关注到社区学习共同体管理的规范性问题,对遍布社区的学习共同体,加强宏观指导,减少具体干预,更有助于促进其自由生长。(三)表征方式一个人类群体应当具有四种基本要素:共同活动、共同评价与情感、相互作用、时间的持续。1

13、1人类群体的四种基本要素本质上反映了两个核心问题,即群体活动的同质性和群体关系的稳定性。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作为两种特殊的群体,要彰显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需要基于活动的同质性和关系的稳定性,进一步梳理其本质属性的表征。1.草根性社区学习共同体不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计划出来的,更不是模仿出来的,而是在小康社会条件下“春风吹又生”般成长起来的。12社区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圈都不是官方组织,虽然会得到一些政府资助,草根性仍然是其首要表征。草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生命力顽强。作为非官方组織,学习圈在瑞典长达一百一十年的时间内长盛不衰。社区学习共同体亦是如此,发展时间不长,但参与有组织的学习已经成

14、为居民的生活方式,充分展示了这种团队学习样式的韧劲。二是广泛存在。草根性还表现在不需要正规的教学场所,可以在居民家中、社区教室甚至露天公园开展,不仅学习活动到处可见,而且学习的主题也非常多元丰富。三是无门槛。没有职业、学历、收入的要求,甚至也没有年龄、性别、学习基础与学习条件的门槛,不需要缴纳高昂的学费,这些都是其深受群众欢迎且能够迅速传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2.自发性自发性与草根性相辅相成,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组建过程是一个民意集中的过程。大家情投意合,志趣相同,协商一致就可以组建一个主题学习圈或社区学习共同体。二是加入或退出完全自愿,没有刚性约束。社区学习共同体保证了其成员在群体中的每

15、一时刻、每一行为都处于自主和自愿的状态之下,因为他随时可以零成本离开。13社区学习共同体和学习圈虽然强调其共同学习行为的稳定性,但是成员充分享受人身和心灵的自由。三是学习活动过程的平等性。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不仅形式上是平等的,实质上也没有人可以凌驾于其他人之上,也就是说,在学习团队内部也不存在隐性的权力架构。3.非社会功利性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均存在社会功利性和非社会功利性,但是,随着人们对这两种团队本质属性认识的深入,非社会功利性的功能越发为人们所推崇。近年来,学习圈的功能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过去补知识、促就业、增收入走向满足生活闲暇所追求的本质意志的学习,这就是其非社会功利性彰显的

16、原因。项秉健、汪国新进一步指出,社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自觉学习是主动的学习,传统学校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如果学习是达到功利性成果的工具,而这一功利到人生的某个阶段便能实现,那么学习在那个阶段之后就变得毫无意义了。14因此,从学习圈或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或参与者的角度看,参与学习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与志趣相投的归属感、生命成长与守望相助的友情的形成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而不是经济利益与权力地位,其价值判断标准与学校或企业中的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二、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的差异性分析社区学习共同体与学习圈虽然存在普遍联系,但二者在兴起的时代背景、支持服务政策的完善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进行差异性分析,就是要梳理各自的发展脉络,正视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问题,为全国大面积推进社区学习共同体发展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一)兴起的时代背景不同作为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