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 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zhugu****g126 文档编号:228111937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 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 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 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 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 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 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 一课一练 测试卷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22太空一日(测试时间:15 分钟)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轰鸣(mng) 负荷(h) 低频振动(pn) B.逃逸(y) 缓冲(hun) 千钧重负(jn)C.眨眼(zh) 俯瞰(kn) 屏息凝神(png)D.褐色(h) 炽热(zh) 分辨不清(bin)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烧灼严谨火焰蒸气山脉五脏六腑B.概率平稳释然轮漷遨游应付自如C.模拟红晕确凿棉絮轨道本末到置D.惆密无虞晃悠叠加舷窗一目了然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开始时飞船 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

2、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 ,全身 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A.平缓豁然紧张B.缓慢释然紧绷C.平缓释然紧绷D.缓慢豁然紧张4.下列句中标点用错的一项是( )A.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 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B.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C.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D.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 180 度的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 180 度的“调头”。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3、是()A.“太空一日”是偏正短语,“惊心动魄”是并列短语,“肌肉紧张”是主谓短语,“俯瞰北京”是动宾短语。B.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真实再现了我国航天员首飞太空的经历。C.杨利伟是一名航天员,在写作本文中也体现出浪漫、夸张的态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D.本篇课文善于通过多个关联词语把一些小的句子连缀起来,使语言表达更加严谨。二、填空题6.选词填空。(1)火箭逐渐加速,我感到压力在不断 (增强加重)。(2)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完全靠意志 (消除克服)这种错觉。(3)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 (情况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4)在地面时没人提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人

4、知道,训练也无法 (模仿模拟)。(5)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 (错觉感觉)。7.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成语。(1)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的错觉。(3)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髙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8文学常识填空。太空一日选自 ,作者 ,中国第一位的航天员。2003 。年 11 月 7 日,

5、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荣誉称号,并颁发“ ”奖章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 913 题。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 26 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当时,我的头脑还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共振并非正常现象。那种共振持续 26 秒钟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

6、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 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也没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在时 35 分,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飞船开始在 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 180 度的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 180

7、度的“调头”。“制动发动机关机!”5 时 58 分,飞船的速度减到一定数值,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6 时 4 分,飞船飞行至距离地面 100 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仍然很快,遇到空气阻力后,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 4G 的过载,我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压力。我们平时已经训练过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因此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却另有原因。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接着在映红的舷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防烧蚀层,它是耐高温的,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并在剥落的过程中带走

8、一部分热量。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一样,这种细密的碎纹,眼看着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 1 6001 800 的超高温度。我的汗出来了。这时候舱内的温度也在升高,但并没有高到让我瞬间出汗的程度,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紧张。9.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给“我”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答: 10.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飞船共振让“我”难受的过程有什么意义? 答: 11.“我”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漫长的 26 秒时,地面的

9、工作人员为什么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答: 12.选文中运用了很多精确的数字,如“5 时 35 分”“6 时 4 分”“100 公里” 等。这些数字起到了什么作用?答: 13.选文中作者描述了令他紧张的舷窗变化,请你想想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用一段话加以描述。答: 答案全解全析1答案:B A.荷 h。C.屏 bng。D.炽 ch。2答案:A B.漷廓。C.到倒。D.惆稠。3.答案:B 缓慢:不迅速。平缓:地势平坦或心情、声音缓和。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紧绷:形容绷或捆扎得很紧;形容心情很紧张或表情不自然。紧张: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4.答案:C 句中的问号

10、应为感叹号。5.答案:C 应是“严谨、科学的态度”。6答案:(1)增强(2)克服(3)情形(4)模拟(5)错觉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区分词语的细微差别。如第(1)句中的“增强”是“增进;加强”的意思,“加重”是“增加重量或程度”的意思,显然应该填写“增强”。7.答案:(1)耐人寻味(2)本末倒置(3)屏息凝神解析:根据意思提示及语境作答,注意书写正确。8.答案:天地九重杨利伟进入太空航天英雄航天功勋解析: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丰厚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作者作为进入太空第一人的意义。9.答案:感觉痛苦,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在痛苦的极点,觉得自己要牺牲了。解析

11、:读懂文段内容,提取主要信息,了解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给人带来的痛苦感受。10.答案: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重视,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神舟六号”的飞行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也没出现过。解析:航天员的切身感受为技术改进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成为不断完善航天技术的最重要依据,航天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11.答案:一是担心载人航天飞行能否成功,二是关心“我”的安危。解析:理解地面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思想情感,意思相近即可。12.答案:精确的数字能更加准确地反映飞船落地的状态,也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解析:让数字来说明问题,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准确性,把问题更直观地向读者展现,使事物更明晰具体。13.答案:(示例)裂纹会不会越来越大?飞船会不会重演美国“哥伦比亚号” 那一幕?我的战友们和亲人们都等着我平安返回呢。解析:需要结合前后文揣测杨利伟当时的心理活动。充分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地还原当时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