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职业技术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8088095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2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职业技术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职业技术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职业技术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职业技术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第一职业技术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著名旅游景点“蓝窗”就分布在该国戈佐岛西北角,该景观已于 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坍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7. 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A. 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 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C. 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 D. 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18. “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是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 C. 海浪侵蚀 D. 人类活动参考答案:17. A 18. C17.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

2、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岩,故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低丘”说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蓝窗”位于岛屿的东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依次为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据此分析选A。18. “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据此“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最可能是海浪侵蚀,选C。2. 读某海域表面水温等值线图(右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图中30的区域南北最宽约:A90千米 B1540千米C870千米 D560千米12图示甲地易形成:A温带气

3、旋 B副热带高压C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参考答案:B C3. 下图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脸室模拟的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的退化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 与图中显示信息相符的推断是A. 多年冻土厚度加大B. 多年冻土上限抬升C. 多年冻土面积缩小D. 多年冻土下限下降8. 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将导致黄河源区占主导地位的高寒草甸A. 土壤肥力提高B. 草地干化加重C. 水源更加充足D. 物种变得丰富参考答案:7. C 8. B7.图中显示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多年冻土下限上升,所以多年冻土厚度变小,所以ABD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推断与全球变暖有关,继而可推测,多年

4、冻土面积可能会缩小。8.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即全球不断变暖,土壤微生物活动将更加活跃,有机质被更多的分解,土壤肥力会下降。故A错。随着全球变暖,蒸发更加旺盛,土地中水分含量会更小,草地干化会加重。故B正确。全球持续变暖,最终将导致冰川融化量减少,水源减少,故C错误。随着气温的改变,其他自然因素也会随之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也会变化,有些物种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变化而迁徙或者灭绝,所以物种可能会减少。故D错误。4. 下面为某岛屿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关于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气温相比A高于B B两地降水相比A多于BC两地植被类型不同 D两地温差相比A大于B参考答案:B5. 读“北半球某

5、地某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注:图中符号表示风向,此图例表示北风),完成1516题。15.此天气系统()A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C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D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天气16.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是()A由西南向东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北向东南参考答案:15.D 16.C6.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11年8月12日晚8时在中国深圳举行。据此回答12题。1.此时在英国伦敦的华人华侨开始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为(区时)A.8月13日0时 B.8月12日12时C.8月12日0时 D.8月

6、11日12时2.此时全球处于8月12日的理论范围是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全球参考答案:B D7. 下面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921题。19图中、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 A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水稻种植业、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 C乳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20图中M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市场需求量大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交通便捷 D气候温和湿润,草原面积广大21图中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A三江平原 B内蒙古和

7、新疆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C A D8. 以下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参考答案:B9.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但在一些煤炭丰富地区却面临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的困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7. 下列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B. 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C. 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D. 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以

8、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18. 为缓解煤炭丰富地区的环境困局,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利用洁净煤技术,加强能源转换,建设坑口电站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综合利用资源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以煤化工为主,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A. B. C. D. 参考答案:17. D 18. A17. 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故选D。18. 停止开采煤炭资源不现实,应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煤化工等重型工业的数量,错误。故选A。10. 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A地震 B地壳的水平运动C地表表层物质的堆积 D火山喷发参考答案:C11. 读

9、“我国某地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判断河段和晨昏线的组合,正常状况下合理的一组是A有凌汛现象/晨线 B无凌汛现象/晨线C有凌汛现象/昏线 D无凌汛现象/昏线参考答案:B12.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 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C.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8. 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A. B.

10、 C. D. 参考答案:7. C 8. A【7题详解】短波太阳辐射可以透过塑料大棚,而长波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不能通过塑料大棚,所以大棚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A正确;水蒸气遇到塑料大棚不能通过,大量水蒸汽凝结形成液态水再回到地面,故塑料大棚可以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B、D正确;大气层白天可以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少太阳辐射强度,C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故选C。【8题详解】由于塑料大棚内部的气温高于外部,使得在门口附近形成热力环流,大棚内的空气上升,在门口的上方往外流通,外侧则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则由外向大棚内部流通。综上所述

11、,A正确。13. 下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状态下的增长轨迹示意图,M表示增长初期,N表示末期。读图完成1718题。17.人口自然增长从M到N转变的轨迹一般是A. B. C. D.18.在该国人口增长过程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特征(如右图示意),则与之无关的地理现象是A.农产品的商品率降低 B.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数量增多C.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D.国内交通运输的压力增大参考答案:D A14. 下图EFH和EFG分别表示南半球某两个时刻的全部黑夜,读图回答34题。3当黑夜区域由EFG变为EFH过程中,时间可能是 A6月 B2月 C10月 D8月4H点一年

12、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可能为 A22o B44o C47o D55o参考答案:3.C 4.B【知识点】本题考查昼夜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解析:3题,黑夜区域由EFG变为EFH过程中,南极极昼区域在扩大,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所以可能是10月,C正确。4题,H点在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H点若为南极圈,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是0,最大是4652,所以变化幅度可能为4652,H点若为南极点,则最小为0,最大是2326,所以变化幅度是2326,所以H点变化幅度在2326-4652之间,所以选B。【思路点拨】黑夜区域由EFG变为EFH过程中,南极极昼区域在扩大是解题的关键。补充:

1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为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为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方降低。随季节变化是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只有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有直射现象。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永远为零。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地理纬度相同,则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间的角距离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范围为:0H90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值H=90|,(、为正值,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地理纬度,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在同一半球时,取“一”,不同半球取“+”)或H=90两地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地理纬度相等点的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相等点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和的一半;另一半球相等点的纬度为直射点的纬度与90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利用垂直物体的日影计算:ctg H =影长 / 物体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