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8082918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 邓军彪摘 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呈现出产生人数比例加大、产生原因复杂、表现过激等特征,其引发因素主要源于社会环境和个体心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措施,需要在早期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评估,以便更好地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解决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危机可从关注高危群体、完善防范机制、建立个案管理体系、强化自我管理、多主体协同应对等方面采取干预措施。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干预 G645 A 2095-3437(2018)03-0135-03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人数剧增,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

2、加复杂,等等。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适应社会竞争的心理素质、心理抗压能力等。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及引发因素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虽然是一种内部的心理反应,但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外部的刺激有关联,即个体遇到了重大的外部冲击而自身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所引起的心理反应。高校心理工作实践表明,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一)特征产生人数比例加大。心理危机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成长中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患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人数比例不断加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比例为23%左右,但近几

3、年该比例已超过30%。同时,大学生自杀率也在不断升高。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绝对人数自然也在增加。产生原因复杂。导致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很多,如自然灾害、生活环境急剧变化、个体遭遇生活事件、人际关系挫折等。就大学生而言,学习压力、就业竞争、情感挫折、个体性的心理障碍、生理疾病、家庭变故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表现过激。心理危机的最严重后果是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事件的发生。如某市有所高校一年间相继有3次大学生跳楼自杀和自残的事件发生。就自杀方式而言,大学生大都采取跳楼方式,这种自杀方式极少能挽救自杀者的生命,而且极易给其他大学生留下巨大的消极影响。危

4、险高发于假期前后。从高发时间来看,假期前后是较危险的时期,需要重点关注。假期给了大学生一个稳定、空闲的时间,但同时也让大学生有时间思考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并试图寻求解决办法。一旦解决效果不理想或失望,大学生可能因不堪其扰而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解决,这就非常容易造成难以避免的悲剧。(二)引发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虽然引发因素各有不同,危机轻重程度各异,但归结起来主要源于两大因素:社会因素和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因素。1.社会因素大学生心理危机大都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从大的方面来说,社会因素包括整个社会大环境,如制度、法律、时代变迁等;从小的方面来说,社会因素还包括个体的生活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文化、人际

5、关系等。这种社会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适应社会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法律、道德、制度、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变化,社会变革在加剧,人际关系变复杂,多元文化在冲击,人才竞争变激烈,一旦大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社会变化,其心理危机就会产生。二是不堪承受各种压力。学习方面,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大学生自然会产生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的自责情绪。人际关系方面,来自各地的大学生文化差异很大,人际关系复杂,大学生如果不善于处理就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问题。就业方面,目前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毕业即失业”的压力使很多大学生为之焦虑,甚至引发心理危机。三是突遭某种生活变故。许多

6、大学生一直在学校学习,未经历过太大的风雨,生理上已接近成人,但心理尚未成熟。一旦生活出现大的变故,如罹患疾病、发生意外、家庭解体、父母亡故等,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心理承受力去应对,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心理危机。2.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因素面对同样的社会环境,经历同样的生活遭遇,有的大学生能够从逆境中站起来,有的大学生却一蹶不振。显然,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另一个因素是个体心理,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一是自我调节能力欠缺。大学期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消除个体自我认同危机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它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探索自身未来发展。但很

7、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自我调节能力欠缺,不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一旦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由此而引发心理危机。二是自身的承受力差。大学生进入高校伊始,对生活、友情、爱情都充满了美好的愿望,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和自尊意识,但同时又要面对新的環境和人际关系。加上许多大学生尚未建立起合理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体系,其社会阅历和经验缺乏,当现实与理想形成巨大反差时很难承受这样的压力,就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三是自身有性格缺陷。许多大学生极端心理的产生,通常和大量消极情绪的积累和长期的负面心理状态有关。大量的数据显示,70%的自杀者一般都伴有抑郁症病史。相关研究也显示,高校大学生中,那些性

8、格内向、孤僻、缺乏兴趣爱好、情绪不稳定、性格封闭、有精神障碍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识别和评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措施之一,就是能够在早期进行识别和判断,以便更早地介入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判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学校管理者根据其学生工作经验来判断,另一个是借助专业的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和心理状态评估。(一)大学生心理危机信号的早期识别大量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通常会伴有一些次生特征,比如抑郁症者,早期通常伴有学习成绩下滑、上课开小差、逃课等现象,然后逐渐发展为脱离朋友,脱离群体,进而出現较严重的挫败感和无望感1。具有一定的心理常识和危机意识

9、的学校管理者,通常能够从大学生这些日常变化中发现心理危机的隐患。早期的识别有助于学校管理部门根据预警信号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然后进行科学的干预,有效避免一些危机事件的发生。学校管理者还可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选,并加以防范和干预,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其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危机信号。一是要关注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一些异常表现。比如,当大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大幅度下滑甚至好几门功课不及格时,要了解其原因;当大学生突然出现经常性的逃课行为,或是课堂纪律懒散、无心学习时,要注意鼓励其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当大学生对未来就业方向感到迷茫、多次遇到挫折时,要主动关心和引导;当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

10、能自拔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和纠正;当大学生遇到重大变故,如遇到意外伤害,家庭出现变故,和同学发生冲突,感情遇到重挫等时,要注意其有无异常心理和行为;当大学生经受重大的纪律处分、学业无法完成时,要关注其承受能力;学生有精神病史、自杀未遂史或家族遗传病的,要关注其日常行为有无异常。二是要关注大学生心理与身体的异常表现。比如,大学生经常无缘无故说一些与死亡相关的话题或者经常性出现焦虑、恐慌、无助、失望等心理情绪又或者感觉不舒服但到医院却检查不出病因。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的学生,要注意其病情和情绪的转变。三是要关注大学生行为和情绪情感方面的异常表现。当大学生郁郁寡欢、拒绝交往时,要注意其可能出现的异常行

11、为;当大学生主动咨询心理问题,经常怀疑自己的行为时,要关注其是否有心理异常;当大学生遇到重大挫折陷入消极困境,或者突然出现异常行为,如突然赠送珍贵物品,对朋友交代后事等时,要注意其可能出现的极端行为;对有精神疾病史的大学生,要关注其情绪倾向和行为表现;当大学生有臆想症状、幻听行为、自说自话时,要密切关注其异常动向;当大学生突然出现异常行为,如坐立不安、深夜独行、封闭独处等时,要注意其心理是否出现问题。(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程度的评估对心理危机的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应对和干预心理危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程度的评估,一是评估其是否丧失了原有的社会角色功能,二是评估其行为是否会引发极端行

12、为。在实践应用中一般将评估的危机标准分为三个层级2,此标准可以作为高校大学生工作管理者评估大学生心理危机程度的参考。一是潜在的心理危机。一般表现为连续出现情绪低落情况、人际关系出现较大冲突、生活突遭重大变故、家庭关系恶化、情感及学业等遇到重挫等,另外还要关注一些特殊群体的潜在心理危机,如有性格缺陷者,有自杀倾向者,有精神障碍及抑郁症者等。二是显著的心理危机。也就是大学生已经出现明显的心理危机信号,一旦没有得到合理处理极有可能会出现极端行为。如大学生公开讨论自杀的事件并在不同场合流露出厌世的想法,突然表达人生虚无及解脱的观点,言行突然出现暴怒、恐慌、冲动等异常情况,出现幻觉、幻想等异常行为或者反

13、社会的攻击性行为,以及精神障碍者病变明显等。三是极端的心理危机。极端的心理危机是指已经出现了极端行为,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和社会影响。如大学生自杀未遂或自杀身亡,或者其攻击性行为造成严重伤害和影响,或者其破坏学校和社会秩序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精神障碍者出现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的严重行为等。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重在防范和干预,其干预措施和策略有很多,其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种。(一)关注心理高危大学生群体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单亲家庭、有较严重身体疾病、有家族精神病史等特殊类型的大学生,其存在心理危机问题的比例要远远大于一般类型的大学生。因此,对于这些特殊类型的学

14、生,学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收集好这些大学生的相关资料,单独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在其大学学习期间给予持续关注,一旦发现其产生心理危机问题就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机制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前的有效防范比事后的妥善处理更重要,这种事前防范需要高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危机防范机制。其一,要完善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体系,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院系、班级、宿舍与心理治疗专业机构的“4+1”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模式。其二,要做好早期的监测工作,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工作,定期组织相关大学生开展心理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向。一旦出现异常即可发出警讯,从源头

15、上遏制其心理危机的形成和发生,实现对其心理危机的超前管理。其三,要完善心理危机的处理流程,一旦有情况就马上做出应对,拿出合适方案,实现对其心理危机的及时干预。其四,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信息,通过筛选预警名单、一对一心理访谈、高危人群跟踪等方式,进一步监测和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完善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实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大数据管理。(三)建立大学生个案管理体系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和引导,同时也是一个微观介入的过程,需要针对个体进行对症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需要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介入。为此需要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以便于一对一地实施干预,更能够取得有针对性的效果。个

16、案管理可以有针对性地实现良性互动,通过个别干预引导他们勇敢面对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要重视建立大学生个案管理体系,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对个体提供帮助,为解决个案的心理危机问题提供更为完善的支持和服务环境。(四)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防范网络为弥补高校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有必要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防范网络,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类社团等朋辈心理互助组织建设,把朋辈辅导作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必要补充,发挥各级学生干部的朋辈作用,动员大学生发挥自己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关心身边的同学,用心帮助处于困境的同学,强化大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如高校大学生工作管理者可以在大学生中构建心理委员机制,即在宿舍设立寝室心理观察员,在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