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文献综述(共4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28081265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排水文献综述(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排水文献综述(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排水文献综述(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排水文献综述(共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排水文献综述(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排水文献综述(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给排水文献综述南京某25层综合楼建筑给排水设计1 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且水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分布严重不均。南京地区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南京市本地区的水资源量不够丰富,年均地表水资源量1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7亿立方米,按2010年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占有量26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世界平均水

2、平的3%,且地表水资源量的年内和年际分布很不均匀。但是,南京市过境水资源量丰富,年均过境水资源量达9114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量的432倍。由于降水和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加上地形的特点,南京市是个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的地区。近年来,水环境恶化的情况也较为严重,全市地表水资源质量总体呈逐年持续下降趋势。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溶解氧、挥发酚等。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也不高,浪费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2.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合理配置水资源:首先要转变用水观念,要从按需取水转变为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许可范围内用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照“先生活

3、、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不同水平年用水实施方案,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和定额管理方法。(二)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南京滨江而立,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水质问题不容乐观。目前,我市许多河段水质超过类水标准。污水主要来源:一是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三是面源污染。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要根据重要江河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域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纳污能力。确定河流水体的纳污总量,提出限制排污意见,对污染

4、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总量控制,以保持水体自净能力,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批和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排放。(三)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的关键不是少用水或者不用水,二是要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在用水管理方面,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考核制度,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建立取用水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按计划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动用水结构调整。3.国内建筑给排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 年建国以来,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一、 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二、 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三

5、、 建筑给排水阶段即发展阶段现阶段的建筑给排水由建筑内部给排水、建筑灭火、居住小区给排水、建筑水处理和特殊建筑给排水五部分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建筑内部给排水, 包括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 基础是卫生设备。和前两个阶段相比, 建筑给排水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与工艺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建筑给排水卫生设备的现状,基本情况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给排水行业的蓬勃发展,给排水专业亦在迅速发展,给排水已由原来简单的房屋卫生设备设计演变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体系。“公用设备注

6、册工作中水、暖专业交叉问题会议纪要”对给排水涵盖的内容作了详细的描述:从建筑物内来说,水的系统有生活给水系统、直饮水系统、中水给水系统、热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生活废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游泳池循环水系统、水景、水上游乐设施水循环系统,人防工程特殊给排水系统等。这些系统中包括了水质处理,水质、水温、水压保证及供水、配水、排水、通气等众多技术内涵。消防系统有消火栓系统、消防水喉系统、湿式、干式、预作用,重复启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细水雾灭火系统、泡沫水喷淋联用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水炮灭火系统、CO2灭火系统、各种洁净气灭火系统等以及手提灭火器的计算及设置。

7、从建筑小区来说,大的建筑小区给水、排水、热水、直饮水及消防供水等的工程内容已涵盖了小城镇从水源、取水、输水、给水处理、中水处理、污水处理等全部内容。未来建筑给排水是朝阳产业,一定会均衡发展,城市中水及雨水利用对建筑的影响,节水系统和设备逐渐应用。在热水系统中,太阳能和热泵热水系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筑给排水愈加多元化:1.高精尖和平面化2. 技术发展的多元化3. 设计机构的多元化4. 标准的多元5. 学会、协会组织的多元6.建筑给排水各子系统,设备及材料的多元化7. 文化对工程影响的多元化。4.建筑给排水的热点问题:1.建筑给水: 变频给水设备的优化问题(节能问题)。新型管材的技术经济比较及适

8、用性研究。高层、超高层竖向分区的优化问题。管道直饮水问题(小区)。2.热水系统:热泵系统的使用,节能的概念,热泵与贮水设备的配置平衡、冷热水压的平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大面积推广及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热泵系统联合供水。伴热电缆的使用,对热水循环回水系统的影响,经济技术比较。换热设备的换热效率比较。3.排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允许的最大流量地漏的设置与防水封干涸吸气阀的产品标准与应用防止水封破坏的措施防事故溢水雨水排水与利用压力排水与真空排水技术运用同层排水技术4. 消防系统:新系统新概念:注氮控氧防火系统和大空间智能型主动灭火系统,提出了“主动灭火”的概念;性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及工程实践。消防系

9、统将以自动喷水灭火为主。国家规范及地方规范互动与分离,地方规范的崛起。气体消防,灭火气体的多样化:由CO2、七氟丙烷(FM200)至烟烙烬(IG541)、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5.本设计预计应用的新型技术及设备:1使用优质管材,阀门:众所周知,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且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而导致浪费。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类浪费问题。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不同对用水的质量和用水量有着很大影响,应尽量选择节水阀门。2.使用节

10、水龙头:陶瓷芯片节水龙头或充气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在同等水压下,节水量为3% 50%,大部分在20%30%之间,且静压越高,出水量越大,节水量也越大。3.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新型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节水效果明显。4.完善热水供应系统:为减少无效冷水的量,要采取循环系统,设置回水管。根据建筑性质及建筑标准选用支管循环或者干管循环。就节水效果而言,支管循环方式最优。5供水方面的节水技术: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往往会通过提高给水系统始端压力的方法来保证最不利配水点的流出水头。一般卫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宜为0.200.30MPa,低于规范规定的0

11、.450.55MPa,所以大部分出流处于超压状态。这样不仅带来浪费,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高层建筑分区给水系统最低用水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0.15MPa时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可在需要减压的各个入户管上设置减压阀。在需要减压的各层设置L径不同的减压孔板来消耗过剩压力,还可以使用小管径的节流塞。6.真空节水技术:为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汽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洗干净,达到市政下水道内。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超过40%,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可超过70%。7.雨水利用:一直以来,在城镇中

12、雨水是作为废水排入下水道中。雨水是一种既不同于上水又不同于下水的谁,要物尽其用。雨水回收利用时通过收集、贮存及处理,使其作为杂用水加以利用,或通过雨水的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源。在建筑中可采用渗水性能好的材料,并设置储水设备,以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作中水。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用水。6.参考文献:1. 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编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2. 曹辉 . 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节能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09,26(8):50-523.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6.4. 王增长编 .建筑给排水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5张忠祥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 黄晓家 .建筑给水排水几个问题的思考.给水排水,1999年,13(8):43467. 李跃刚 .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中如何做到建筑节能.天津建设科技增刊,2007:14158. 刘名贵 .建筑给排水中节水节能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08(2):52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