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贵州“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向云摘要:“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农情,小农户大量且长期存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无法绕开的现实,没有小农户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因此,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梳理已有政策和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大意义与突出问题,并结合贵州实践经验,提出新时代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5条路径:1、优化组织形态,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2
2、、优化产业形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推动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3、态,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系,实现农业代化。4、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形态,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建设“一懂两爱”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5、优化制度形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小农户扶持政策,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关键词:小农户 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路径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人多地少的发展条件制约,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小农户2.3亿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可以说小农户在我国农村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广泛存在,
3、即便工业化、城市化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目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形式还是家庭经营。因此把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实现二者有机衔接,是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把乡村振兴战略推向深入的关键所在。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境内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文银”和“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如何破解贵州农业发展山多地少、田块零散规模小、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困境,是贵州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面临的课题。贵州省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生存之忧,而
4、是发展之困。一方面山区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无法大规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开展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因为小农分散经营,与市场存在距离,如果小农直接对接市场,则面临过高交易成本,如果通过中介对接市场,则容易遭受中间商和其他公司资本的剥削,阻碍小农获取利润。过去几年,贵州农村涌现出“三变”改革和塘约道路、大坝经验等实现小农户现代化的典型示范案例,在全国范围引起广泛关注。“三变”经验是通过股份纽带将小农整合进现代市场之中,塘约道路、大坝经验依靠的是小农重新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虽然两个模式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小农现代化贵州经验的有益尝试。贵州省发展现代农业存在两方面优势:一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战
5、略转型的背景下,为贵州省小农户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现代农业之路提供可能;二是贵州省大数据在农业全产业链上的普及与广泛运用,在帮助小农缩短市场距离、实现农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方面优势突出。本文从优化组织形态、优化产业形态、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形态、优化制度形态等方面提出衔接路径。一、优化组织形态,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一)着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资源、经营等方面优势和姓农、为农、带农属性。着力引进一批全国百强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同业整合、兼并重组实现做大做强。
6、着力培育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国有平台公司转型发展进入农业领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在技术、人才、市场、要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等创办领办农业龙头企业。对愿意创办领办农业龙头企业的基层干部给予大力支持。(二)着力完善提升专业合作社深入实施“空壳社”清理、合作社规范创建、示范社创建推广、合作社质量提升“四大行动”,把农民组织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要大力推进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积极推广塘约村、大坝村、舍烹村、贾西村等成功经验,所有村都要在党支部领导下因地制宜建立合作社,党支部要在办好合作社上下功夫、见实效。要大力推进合作社覆盖全体贫困户,深化拓展“三变”改革
7、,加快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以土地、劳务、资金等要素入股方式,确保所有贫困户都加入合作社。党政一把手要担负起主体责任,把企业办起来,指导合作社组织群众建基地、拿订单、闯市场。要大力推进合作社对接龙头企业,拓展合作能。鼓励建立合作联社或合作组织联盟,支持合作组织开办加工企业、建设采购销售团队,提高合作组织延伸产业链的能力,增强其分享非农业生产环节利润的能力。帮助合作社发展壮大,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实现农民合作社的發展与当地产业相结合,有龙头带动、有事业性理事长、有平台或营销网络。(三)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发展思路,总结提炼“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8、”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带动发展的作用,合作社组织农民、带贫致富的作用,促进龙头真正舞起来,龙身真正摆起来,形成基地生产+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引领、以股份制合作为纽带、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推广完善“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鼓励更多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成紧密相联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坚决防止垒大户现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民获得稳定收益。二、优化产业形
9、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拓展小农户增收空间,推动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一)坚持特色化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认真研究我省自然、气候、土壤等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生态优势,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发展之路。发掘具有开发价值的本地农业资源,引进适宜本地生长的外来经济物种。尊重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规律,真正做到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打好山地特色牌,做优绿色农产品,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新格局。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继续推进籽粒玉米调减种植,因地制宜选准替代产业,把蔬菜、猕猴桃、刺梨、茶叶、食
10、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补上去。(二)坚持规模化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有规模才有份额,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坚持走规模化发展路子,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形成更多“拳头”产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以12个重点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要按照“种好、管好、效益好”的要求,加强农业特色产业的补植补种和日常管护,全面巩固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和效益。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深入细致做好前期工作,统筹配置土地、种苗、资金等要素资源,完善规划,落实地块,有序扩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标准化”的要求,推进其他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三)坚持标准化加快生产基地建设,以
11、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一坝一策,重点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体系,强化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农业云平台建设,积极进行气候、温度、水肥等数据搜集、积累、梳理、分析,建立农业大数据库,把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和农业进行深度融合,使之成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和追溯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四)坚持市场化更加注重市场开拓。要紧盯本地市场,坚持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销结合,构
12、建“平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销售渠道,充分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城市的专销柜、专销店等窗口,不断拓展销售的半径和幅度。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加快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降低流通成本。要合理布局农产品市场,加快构建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市场网络和健全的农副产品批发、贸易、配送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电商系,通过电商把更多优质农产品销得更广、更远、更好。要大力培育建设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活跃流通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农产品文化创意,把产品开发、包装設计、质量标准、品牌策划、市场推广和合起来,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面向
13、小农户的社系,实现农业代化(一)构建长效的政策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尤其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解决城乡关系的不平衡,党中央对城乡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再到城乡融合发展,不断重塑城乡关系,目的是推动形成要素双向流动,不断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二)丰富农业生积极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将经营主体有机联合在一起,结成利益共同体,各类主体相互合作,抱团发展,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提升广度和深度,弥补家庭农场和小农户普遍缺乏全程社短板,为小农户提供引导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发挥好社会化组用。支持鼓励培育社织,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经
14、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以此促进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三)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发挥当地专业技能人才的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农业技能人才的支撑与保障,要引导本地区懂农机、能管理、会经营的农技人才等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他们有用武之地。鼓励和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及有志投身农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大力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3个15万元”扶持政策倾斜支持农民创业和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到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万名农行动”,鼓励农业科研人员到全省农业产业发展一线,以创办、领办和参办形式创新引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家
15、作用。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把兼具企业家精众情怀的致富带头人甄别出来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总结优秀企业家典型案例,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和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依托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业大数据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推动智慧农业项目试点示范。支持农业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从种植前端到销售末端全流程的数据采集应用平台,全面掌握种植状况、需求信息,促进产销精准衔接,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农村点建设,推进射所有贫困村,推动贫困村电商覆盖。构建完善“网货下乡,黔货出山”双线并行体系,大力推广农产品电商、微商、直销、直播等模式,引导本土农产品企业入驻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做强做优农村电商。开展“认领销售、众筹预售、会员定制”等新型销售模式,引导公共机构和市场主体以认购、直采、众筹等方式开展“消费扶贫”,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形态,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建设“一懂两爱”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一)注重培训对象的针对性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信息数据库,科学编制农民教育培训实用教材,健全农民教育培训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教育培养手段,建立小农户培训信息库,掌握小农户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参训情况等,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