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6篇)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28077817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6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清单人生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欢送阅读与收藏。 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写下坦诚的文字。许是应该像作者一样,从平静得如往常般的一天开始,平铺直叙。 前半本就像往常毫无波澜的日子,冗长、乏味,却又带点苦涩和假设隐假设现的甜。博格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它只是被遗弃的经济残骸,只是这样、萧瑟的环境下,平庸到碌碌无为甚至毫无生气的生活却莫名令人向往。 自闭地将一个个文字锁起来,关进心里,将书行清空。活着,总是孤寂而被误

2、解的。因为经常,它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可是,哪怕带来些许慰藉的环境一成不变,我们也终将被人心蛊惑。幸好那是一群无知而无畏的孩子们。他们大大咧咧地闯入布里特?玛丽的生活,强行而真诚地填满一点一点空白,驱散阴霾。如果我们可以种下光明,那大概,可以收获孩子。 即使借了孩子们的勇气,生活依然只是生活,该有的选择、纠结和烦乱,依然会到来。麻烦总会如期而至,除非时间停滞。爱情、感动、妥协和面包,该怎么选择。后半本是高潮,情节波澜壮阔,我们期待着作者的选择,一如等待着生活的结局。 命运,大概是在自己做出无数次选择之后,生活的面目。我们总在期待命运,却也总被生活束缚。中选择与生活妥协,我们每个人都是预言家,能看

3、到自己平铺直叙的结局。可是,作者笔锋回转,布里特?玛丽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决定,是被孩子们赤忱之心推动着,作出的最勇敢无畏的决定:做最渴望的自己。 假设只剩下三天生命,该如何活着。我们大概不会再努力妥协,大概不会再肆意挥霍。也许会懊悔从前,也许会感慨再来不及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为什么有些事情趁着大把的光阴不去做呢?所有的妥协,最后都会变成命运。 世间皆有因果,今天的自己,是昨日自己的果,是未己的因。看透了古往今来生命的轨迹,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做一点点改变,期待一下未曾料到的惊喜,让生活饱满一点。毕竟,奇迹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努力的结果在思考之外。 布里特玛丽发现丈夫出

4、轨后,离开了她在衰败的小镇博格找了一份娱乐中心管理员的工作。但这却是一个令她完全不快的地方,衰败、肮脏、满口脏话,甚至有老鼠,这和她以往整洁有序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所以她需要清单,一份可以按着办事的指导,来让她的生活按照轨道行走。 然而,来到博格本来就是一件偏离轨道的事情。这也注定了,她的清单必定不可能持续下去。其实看书的封面就能获得很多信息了,比方上面的菲克新、老鼠、足球。 虽然布里特玛丽喜欢用小苏打,但是对她来说,无可替代的还是菲克新。那是在过去几十年里始终不变的东西,日复一日的擦干净窗户、清扫房间、往花盆里撒上小苏打,每日等着肯特回家。把他的衣服洗干净叠整齐,把叉子、勺子、刀摆在不同的分格

5、里。这样日复一日的人生,停滞在自己时间里的安定,对布里特玛丽来说,就是一切。 所以当她发现外面的超市已经不卖菲克新,一切的事情都已经发生改变了,她是惊惶而愤怒的。肯特说:“经济危机已经结束了。”但是布里特玛丽出去亲自一看,发现不但没有结束,而且情况更加糟糕。但是她的本能是拒绝拒绝相信和肯特不一样的说法,也是拒绝了外面的世界。 在伯格,这个衰败跟不上外部节奏的地方,却依然为布里特玛丽提供了一瓶菲克新。可以说这里是布里特玛丽软着陆的地方,从一瓶已经停产的清洗剂上,她找到了和过去生活的接续点。为她善意找到菲克新的小镇人民,也用宽容的胸怀接纳了她。 足球在书中一个隐喻颇多的词。布里特玛丽来博格的第一天

6、就被足球砸了头。故事里的几位主人公都是(曾经是)足球队员。足球是博格以往兴盛的象征,也是整个小镇的希望。球赛是把人们聚起来、推动故事进展的关键环节。支持不同的球赛象征着不同的处事方式。布里特玛丽也是当上了足球队的教练,固执古板的人生也一点一点的发生改变。 谁能想到一个古板的老太太竟然能变成一位足球教练,带着一群小孩踢球,她成立球队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点名(这很清单)。虽然最后博格的球队没有没有胜利,但是最后却收获了一个球场。原本打算离开的人,也因此留了下来。博格的未来,一定是会慢慢恢复生机的。 老鼠在文里并不是一个可怕的东西,甚至有点可爱,会舔布里特玛丽的脚。 她会对老鼠说话,给老鼠士力架(虽然

7、一开始是为了捕鼠)。给老鼠士力架也成为了玛丽新的仪式。 在文末,两只老鼠的脚印也暗示着玛丽可能的新恋情。老鼠像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朋友,也是看着布里特玛丽改变的见证者。对于爱清洁的她,最后能够坦然面对老鼠,也是一种破茧成蝶的暗示吧。 我能够理解布里特玛丽对于organized、整洁有序的强迫,我心情不好就会把东西重新,渴望归零重新开始,那是一种对平安感的渴望。可是真正的平安感从来不是在整洁有序的家里,不是在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确实定,是在于你觉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你都有勇气重新开始。 连着读了巴克曼的三本书,一如既往的幽默,一如既往的充满人生哲理,也一如既往的给人带来温暖。 布里特玛丽一直都

8、是为别人而活,从来不曾表达过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自我,内心孤独,直到被丈夫肯特背叛,单独来到博格工作,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 布里特玛丽认真,刻板,干净整洁,不允许打乱事物的顺序,生活严格遵循事先制定的清单。博格是一个经济萧条死气沉沉似乎已经被人们放弃了的小镇。布里特玛丽的到来,无形中改变了一些人和一些事,而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博格开始生气勃勃,布里特玛丽也在此找到了自我,一切都源于永不放弃。 说实话,我急迫地猜想过结局,我想布里特玛丽会留在博格,会选择彼此有些喜欢的斯文,然而看到后来肯特为布里特玛丽所做出的不同往常的举动,我以为巴克曼会安排她随肯特回家,回到原有的生活中去

9、。但是巴克曼没有这样,没有让布里特玛丽选择任何一个男人,他让她选择了梦想,布里特玛丽选择了为自己而活,去往了一直梦想的巴黎。 这是最好的结局。 巴克曼式的充满温情充满希望的结局。 寻梦,实现自我,哪怕你已年老,哪怕你曾经习惯于一成不变,哪怕你一直以来内心怯懦,都没有关系,只需面对自己的本心,无论什么时候出发,都不算晚。 最近看了有关列清单的书籍,其中一本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清单人生。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布里特玛丽的老太太。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这是个老套的故事。布里特是个死板守旧、个性保守的老太太。她嫁给了离异男肯特,没有生孩子,后来肯特出轨了,几十年没有工作过的她出来找工作。她在博格

10、这个新的地方认识了新的人,开启了自己未曾体验过的人生。 在我看来,布里特的形象不分国界,代表了很多挣扎在自我实现和效劳家庭之间的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布里特非常喜欢列清单,任何细枝末节的小事都要列在清单上并且严格执行。她有自己的矜持和优雅。和所有严格要求自己的家庭主妇一样:衣服要熨烫整齐,搭配好放在固定的位置;刀叉勺必须按一定次序摆放;清洗沙发要用固定牌子的小苏打;晚上六点是文明人吃饭的时间,不能受打搅 她曾盲目崇拜自己的丈夫。布里特曾认为自己的丈夫是权威:“我的丈夫是银行家”、“他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她从来没有为自己做过些什么,一切都是为了家庭而牺牲自我。她也想过工作,但总是被丈夫嘲笑。布

11、里特告诉肯特自己要工作,肯特的回应就是赚那么一点钱还不如我给你。后来布里特偷偷去面试,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时机。 她没想过和粗鲁的人交朋友。她在博格遇到了很多困难,当然也遇到了朋友。但是如果是当初的布里特,应该从来没想过会和这些粗鲁的人成为朋友。坐在轮椅上的银行、对她暗生情愫的警察斯文、热爱足球的薇卡这些人的生存状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强烈地冲击着她。后来,她也接受并认可了这些可爱的朋友。书的结尾是个开放式的结局:肯特发现自己的生活不能没有布里特,他来到博格找她,请求她的原谅,希望她回去。 另一方面,在博格的朝夕相处中,布里特和警察斯文也产生了感情。作者并没有写出布里特最后选择原谅肯特回到自己

12、熟悉的生活还是选择斯文,继续留在博格,而是安排她自己开车离开,暗示她第一次完全独立做决定。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借这个爱列清单的老太太的“意外”经历,提醒我们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可能是我比拟悲观。也可能是互联网放大了普通人的不幸。一翻开公众号,很多文章都是关于出轨之类的,给我一种女性结婚生子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赌博活动的感觉。 身边也有同学已经结婚或者有了孩子,但是没有听到一个人告诉我,她们过得比单身的时候更好。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接触到的人都是穷人的原因吧。 单身或者结婚都是一种选择而已,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永远都是比恋爱结婚更重要的事,爱情可能没了,婚姻可能破裂了,但是至少还有自

13、己。 因为外婆的抱歉信所以想看看开车选择开启新生活的布里特玛丽会有怎样的精彩。 把原有的习惯打破,从原有的熟悉生活中走出来需要巨大的勇气,原来的布里特玛丽束缚在日复一日的思维方式里,束缚在自己指定的条条框框里,束缚在自己欺骗自己的假象里。 在博格这个偏远的小镇,却把原来那个怕死、讨厌足球、害怕改变的布里特玛丽敲击成了粉末,她没有因为肯特爱上足球,而因为一群热爱足球的孩子们爱上了这项运动,她在原来的生活气氛里一直欺骗自己,严格按照清单列出的内容逐条营造自己被需要的景象,而在博格,她却有勇气把清单的一页撕扯下来。 我很喜欢巴克曼为布里特玛丽选择的结尾,让这个照顾别人情绪,一直被需要了60多年的人,

14、重新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选择自己梦想中的巴黎,并不是他抛弃了肯特,也不是她拒绝了斯文,而是她终于有勇气拒绝,终于有勇气不再攀附,终于有勇气去尝试自己想看的风景和想要的生活。 人生,可以有清单,让我们明确什么是生活;人生,可以没有青岛,让我们明确我们想要怎样的生活。 童年时代比自己更优秀也更受父母疼爱的姐姐在全家出游的途中车祸去世后父母突变的情绪让布里特玛丽变得只为讨好他人而活,包括选择的婚姻。在60多岁,继子女长大离家,丈夫出轨后出于对独死无人知的恐惧她选择了重新工作,因为这样,“当你没去上班的时候别人会知道你出了意外”,来到刚开始厌恶的博格后在慢慢的相处中她认识到了很多“不曾放弃”的人

15、。 她是一个偏执的人,只认准清单上的事,必须强迫一切干净整洁,始终秉承“文明人”的做法,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她只想过一尘不变的正常生活,但“她想知道,一个人在老去之后,灵魂中还剩下多少自我改变的空间,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怎么看待她,会如何让她认清自己。”直到在博格的所见所遇,在“真正朋友”和孩子们的鼓励下,她在回头的丈夫和正义警察斯文的追求中没有“敲开谁的门”,带着孩子们赠送的汽油,开着自己的车,往前开,去她一直向往却不敢前往的巴黎。 想要改变,想要做自己,想要为自己而努力,真的什么时候都不晚。 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 当63岁的BrittMarie遭遇丈夫的出轨,跳上雷诺车出发,来到博格重新开始工作,从刚开始的种种脏乱差,到慢慢适应,不断地反省自己,最终突破自我,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次,这真是振奋人心的时刻啊。 人啊,总是习惯处于舒适圈 就这样,一年变成了几年,几年变成了一辈子。直到某天早上她醒来,才觉察光阴虚掷,来日无多,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63岁的刻板、固执、有强迫症的老太太都能做出改变,年轻的我岂能就这样在生活的打压下停滞不前呢?也许只有真正做出改变的那一刻才能发现: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我年纪大了,不适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纪多大?” 巴克曼真是一个有文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