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上传人:卢卡****7 文档编号:227867323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对初中生来讲,“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通过将“兴趣的元素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能够改善教学效果,营造快乐、高效的授课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寻求兴趣教学与初中数学的结合方式,需要对当前兴趣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缺乏探究科学的解决策略。关键词:兴趣;初中数学;存在问题;解决策略一、引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对初中生来讲,在课堂中引入令他们感兴趣的元素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在含义、认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方式,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根底。二

2、、学习兴趣对初中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相比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构建更加完善,知识点的难度有所增加,开始适当地引入逻辑思维方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对初中生来讲,要想学好初中数学,自己不仅要在数学学习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培养吃苦的精神,保持细心仔细的学习态度,还要了解数学原理,认识数学的由来,勇于探究未知的数学领域。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是第一驱动力,在学习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去探求数学的本质,认识到数学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而又效劳于我们生活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不是独立的,它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甚至语文等课程是息息相关互为影响的。在兴趣的作用下,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会更

3、加接近其本质,这将有助于他们对数学原理的探索,同时也为良好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形成打下根底。三、现阶段,兴趣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讲,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没有任何问题,兴趣对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兴趣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对“兴趣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和深刻,教学策略存在缺乏。因此,要想让“兴趣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解决现阶段兴趣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平衡“兴趣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现阶段,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初中数学也不例外,各种素质教学理论层出不穷,让人眼

4、花缭乱。学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纷纷开始改革课堂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引入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改革的从本质上来讲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学辅助工具的大量引入让课堂变成了热闹的“商场,把戏繁多的知识表现形式虽然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但是并没有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和老师并没有理解兴趣教学的真正含义,一味认为让课堂变得好玩就是将“兴趣成功地融入了数学课堂中,无视了初中数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理解、稳固和反思知识点,导致教学失败。二兴趣教学缺乏稳定性兴趣持续的时间越长其稳定性越好,对

5、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作用越大。但是不少教师无视了兴趣的这一特点,将大多数精力用于如何帮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却没有主动引导他们去掌握把这种兴趣持续下去的方法,致使教师虽然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实际收获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因未能正确认识兴趣教学,使兴趣教学流于形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兴趣教学后,教师会发现新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免以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采取了一段时间的兴趣教学后,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会逐渐放弃这种教学方法,而再次回归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就给学生刚刚燃起的教学兴趣带来一定程度

6、的打击,兴趣教学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三无视对课堂秩序的维持兴趣教学鼓励教师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引入讨论环节等方式活泼课堂气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沉闷、枯燥的课堂环境。但是,活泼不是没有限制的,他需要讲求对“度的控制,一旦活泼的程度超过了教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很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教学事故。例如,初中生的本质是活泼好动,在课堂讨论的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与其他同学辩论自己的观点,如果此时教师不对辩论的过程加以约束和引导,学生在好胜心的影响下,可能会将友好的辩论升级为争吵,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还可能会产生对同班同学的敌视态度,并将这种态度延续到课外,不利于和谐班集体

7、的建设,更不用讲会对教学成绩有多大帮助。而一旦出现更大的争执甚至演变为肢体上的冲突,教师还需要承担责任,这也会影响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积极性。四、让“兴趣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原那么一开掘初中数学课程兴趣点,因地制宜确定教学方法经过长期的教学研究开展,形成了多种可供教师选择的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可以根据所授课章节的内容以及设置课程的意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或集中教学方法的组合,在活泼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要丢掉授课的本来目的。例如,在重在强化学生运算能力的课程中,包括二元一次方程、整式的计算等,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兴趣教学方式,而不应当突出课堂讨论、情

8、景教学的地位,而在强调分析、理解的课程中,例如轴对称、投影与视图、相似等,小组竞赛的方式又会变得不恰当,因为竞赛、比试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理解不同课程、不同知识点想要带给学生怎样的收获,根据课堂特点开掘兴趣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掌握和稳固课程知识,寓教于乐但不能忘记“教的本来目的。二掌握兴趣教学“度的问题“兴趣融入課堂固然是好的,但是也要把握“度。首先,教师需要控制与兴趣培养有关的教学环节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重,将这个比重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又要给予他们

9、充足的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对兴趣教学环节的深入度进行控制,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是好的,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适当参与进来,通过引导和控制防止学生之间出现过激的对抗。五、兴趣教学过程探究一提出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接触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知识,为了能够让他们自然过渡到数学课程中,教师需要设置提出问题的环节,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对后期要深入讲解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轮廓性的认识。初中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出发,寻找提出疑问的灵感与元素,让问题的引入

10、更加自然。例如,在初学三角函数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设置这样的疑问:小明身高1.5m,某天他到爷爷奶奶家玩,在与小伙伴玩耍的过程中,羽毛球不慎落到了屋顶上,小明站在距房子3m的位置抬头45刚好可以看到屋檐边的羽毛球。爷爷奶奶家只有一把5m高的梯子,梯子摆放时与地面的最大夹角不能超过75,那么,在不使用其他工具的前提下,家中的大人能够将羽毛球从屋顶拿下来呢?而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认识到三角形的角度与边长之间的具有某种特殊的函数关系,自然而言也就引入了三角函数的学习。二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在课程开始,通过悬疑设置,引入了课程的根本知识点,接下来,教师需要以自己为主导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

11、的理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还要融入对数学思维的教学,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数学思维方式方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一般来讲,数学思维、数学方法需要学生自我感悟和掌握,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授课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和感受数学思维,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利用数学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同样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针对上述提高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讨论和表达自己思路的时机,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内涵。三课堂小结课程结束后,教师需要对

12、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总结主要有两点目的,首先,总结的环节能够将学生从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拉出来,让课堂重新归于严肃的状态;其次,总结的过程能够让知识条理化、清晰化,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把握,帮助构建知识体系。四课后稳固与发散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在于解决某个或某一类数学问题,而应当用来解决更多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作为某个更高级知识学习的根底,因此,在结束某一章节课程的授课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点做适当发散,发散的过程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收获快乐。同时,课后还要通过布置课后练习或课后实操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稳固和理解知识点,为下一阶段

13、的学习打下根底。六、结语总而言之,将“兴趣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为了让兴趣的教学方式恰到好处的存在于课堂中,教师需要在掌握丰富教学方法的同时,吃透数学课本,了解知识点特征以及其在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作用,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实现“教与“乐的有机结合。参考文献:【1】张增田.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J.新课程,202141:128.【2】王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兴趣化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6:120-121.【3】吴婧婷.利用学习兴趣构建初中数学的魅力課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125:83-84.【4】包环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137:86.张徐慧,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