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4)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27828606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方案(1) 项目部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为防止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对危险源进行控制,避免事故扩大,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救援预案。 一、应急系统 1、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中心 经理部应急救援中心由项目经理任指挥长,生产副经理任副指挥长,成员由项目副经理、各职能部门组成,日常机构设在项目经理部办公室。 陕建十一公司第二经理部应急救援中心人员名单如下:指挥长:余明生 副指挥长:贾 晨 姬银虎 成 员:王文建 王英杰 方顺平 王 锋 贾占涛 徐 涛 刘章喜 彭 武 电 话:029-68922572 2、应急救援小组

2、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直属应急救援中心的领导。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组员由工程主要管理人员、义务消防人员、急救人员等组成,义务消防人员、急救人员可由一般职工组成,但必须接受过消防知识、急救知识的培训。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发生时进行救援、疏散工作,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3、应急救援器材 a)通讯器材。对讲机、电话。 b)救援器材:灭火器、沙箱、消防斧、简易灭火工具、急救药品和器械、车辆等。c)防护器材:呼吸保护器具、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头盔等,有条件者可根据需要配备。 4、应急电话 火警电话:1 19、匪警电话: 110、急救中心:120 二、事故报警 1、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

3、大量泄漏,不可控制时,现场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检查事故部位,按照应急分级原则与初始条件初步判断应急状态并报告有关人员和向“119”报警,从而启动应急反应程序。 2、根据事故级别的不同,发出的报警信号也不同,一般分口头通知、电话通知和广播电视通知。 3、向“119”报警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露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关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三、切断泄漏 1、岗位人员要迅速戴好防护器具,切断与生产系统相联的有关阀门,特别是发生火灾时,与生产系统隔绝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2、火势初起时而且确认泄漏切断成功,

4、可进行灭火。 四、紧急疏散 1、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性质、风速、风向等确定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并建立警戒区,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a)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b)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c)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禁止明火作业;d)对警戒区内的毒物浓度加强监测。 2、紧急疏散。迅速撤离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的人员,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3、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a)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b)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

5、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c)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d)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五、现场急救 1、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烧伤、冻伤、化学灼伤等。对伤害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到医院救治。 2、进行急救时,不论伤者还是救护人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适当防护。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 3、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4、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 2的。 5、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先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

6、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6、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7、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 a)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b)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c)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睫,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d)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钟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

7、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e)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f)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有必要进行洗胃。g)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六、泄漏控制 1、易燃化学品的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扩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泄漏,必须事先进行计划,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2、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 3、要控制住物料的流向,尽量不使其范围扩大,

8、特别是不要使泄漏出来的液体流散到有明火的地方或要害部位。 4、尽量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易燃,可燃物料泄漏在库房、厂房等有限空间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加强通风以防气体达到爆炸浓度。 七、对泄漏物的处理 1、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2、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a)围追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 3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经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b)稀释与覆盖: 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

9、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减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c)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d)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资,冲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统处理。 3、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a)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b)

10、如果泄漏的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c)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d)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八、危险化学品火灾控制 1、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现场应急救援人员不可盲目施救,进行消防应急救援人员平时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2、一旦发生火灾,每个

11、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3、灭火注意事项: a)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b)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c)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d)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4、灭火对策: 4a)扑救初期火灾。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移动式灭火器来控制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b)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另外,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c)火灾扑救。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d)必要时采取堵截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当火灭了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批准: 审核: 编制: XX省第十一建筑工程公司白桦林居区项目部 2006年2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