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共7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27713759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任务书一、项目背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称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建造市政公用隧道空间,将两种以上(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根据规划的要求集中铺设在一个构筑物内,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由于综合管廊具有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节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的突出优点,建设综合管廊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更新和改造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趋势和潮流。首先,随着近年来的跨越式扩张发展,苏州市中心城区形成了由“一心两区两片”构成的“T型”城市空间布局,未来苏州市需要通过集约发展、精明

2、增长不断充实城市发展内涵,不断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以达到“青山清水新天堂”的城市发展目标。而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是决定城市发展集约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的综合管廊便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具有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优点。规划建设高水平的综合管廊是苏州市城市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的必然要求。其次,综合管廊具有一次规划建设、长期反复使用的优点,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开挖、延长市政管线寿命,又能避免多种管线交叉施工产生的矛盾,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因此,规划建设综合管廊是建设绿色、低碳、生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人与

3、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再次,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尤其是市政管线直埋占用的浅层地下空间更加宝贵。而现有管线规划建设模式,各类管线在平面和竖向上相互交叉,管线单位各自为政,由此造成地下空间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管廊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通过将各类管线集约化的容纳,为城市的发展节约了宝贵的地下空间。最后,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要求。防范城市基础设施的次生灾害是城市综合防灾的重要内容。由于综合管廊自身结构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冲击,可有效减小和避免廊内管线受到的外力损害;而且综合管廊能够对廊内管线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灾害发生时可及时切断

4、燃气、电力等次生灾害源,减小和避免城市基础设施产生的次生灾害。综合管廊对城市市政管线基础设施的保护,为灾后迅速有效的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支持灾后重建具有显著的作用。规划建设综合管廊可以极大的提高城市综合防灾的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4110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府201514号)等文件要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科学设计施工,优化布局各类管线,兼顾综合防灾需要,满足管线单位的使用和运行维护要求。因此,有

5、必要开展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在研究苏州市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合理提出未来综合管廊的布局方案和建设策略,以推进管线建设新模式的进展,更好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规划范围本次综合管廊规划范围为整个市区范围,其中规划的重点地区为姑苏区。三、规划原则(1)系统化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管廊系统自身的特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由干线、支线和缆线组成的多层次的地下综合管廊体系。(2)效率化原则地下综合管廊应与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人防设施等规划相结合,综合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率,降低地下综合管廊的造价。(3)高标

6、化原则地下管廊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对市政管线的要求,需要对管廊经过区域的需求规模分析预测,并预留相应的空间,为将来管线扩容以及收纳其他功能的管线做准备。管廊的设计年限和建造标准要求应按照同类高标准要求设计。四、规划内容1.借鉴国内外综合管廊建设经验,分析现状优缺点分析国内外建设现状及趋势,研究综合管廊在不同区域设置的不同特点,对各类综合管廊的建设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系统分析。为苏州市地下管廊综合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对苏州市市政管线(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等)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时代特征分析现状管线优缺点,对综合管廊的总体需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综合管廊建设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

7、研究全方位分析苏州市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劣势,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经济发展的角度,技术积累,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前期研究、建设时机等方面分析研究苏州市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和必要性,对综合管廊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市政扩容、管线增容,改善交通,减少拥堵,改善环境,景观改善,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等方面的意义进行详细阐述。3.研究确定管廊内设置管线种类,确定综合管廊断面形式确定纳入综合管廊的基本管线,对污水、雨水重力管线是否纳入综合管廊进行系统分析,对管廊预留管线的位置和预留数量,结合周边用地功能和用地结构进行分析,确定最终数量。对接相关规划,结合苏州的实际,对干线综合管廊的具体横断面进行研究,协调竖向标高

8、,推荐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断面布局。分析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综合管廊的特点,提出适合苏州的综合管廊断面布局方式。4.综合分析城市发展格局,规划综合管廊的空间布局综合考虑城市建设的功能结构、发展布局、开发强度、资源条件等相关因素,对综合管廊进行区位建设条件评估,提出宜建区和慎建区,在宜建区的基础上,根据建设条件划分优先区。根据综合管廊需求预测,确定总体建设目标,研究近期、中期、远期建设具体量化目标。5.结合相关因素,提出综合管廊建设的建议线位布局梳理分析苏州市各类市政道路,结合现有管线,地下空间建设,轨道建设,用地功能,综合防灾等因素,对适合建设干线、支线和缆线的道路进行分类,分析各具体道路的建设条件

9、,提出建设初步建议。从全市层面统筹考虑,结合综合管廊的空间布局,进一步系统化优化前述初步建议,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由干线、支线和缆线组成的多层次的地下综合管廊体系。6. 综合管廊系统效益分析及分期实施计划对综合管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近期建设原则,确定近期、远期具体建设线位。8.提出适合苏州的投融资、运营、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对综合管廊的投融资,建设,运营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研究相关城市的各类模式,总结各自有缺点,并结合苏州市实际提出推荐模式。对综合管廊日常运行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提出综合管廊运行管理办法,供管理部门具体参照实施。五、规划设计成果要求1、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

10、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2、设计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和必要的管线综合图件及相应的计算机归档文件。3、研究报告分为基础资料和调查分析资料及必要的附件、专项图件。研究报告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研究报告详细列表如下表所示。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成果7套,规格为A4(内含附图缩印件,其中主要图纸需彩色缩印件)。4、计算机文件要求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R14的DWG格式文件,文本采用Microsoft word6.0以上的格式文件。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汇报文件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格式文件

11、,提交以上计算机文件光盘2套。六、规划编制计划及时间进度要求1、2015年4月:招标确定设计单位2、2015年4月5月:技术准备阶段:着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文件;分析研究相关案例。3、2015年5月2015年7月:管线综合规划。4、2015年8月:项目中期成果审查。5、2015年11月:完成专家论证。七、报送与审查规定1、我局分二次对规划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书面意见和整理会议纪要,设计单位负责提供审查所必需的汇报资料和内容介绍。2、项目论证后,设计单位应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并制定正式成果,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我局。八、附则1、我局负责协助设计单位搜集基础资料及现场外业调查,负责设计单位间以及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工作。2、设计署名权归设计单位所有,版权归我局所有,我局有权在设计审定后公开展示设计成果,并通过传播、媒介、专业杂志、书刊及其他形式介绍、展示、评价规划方案。3、设计方案批准实施前,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展示设计成果。4、如对本任务书有疑问,可在接到本任务书后致电或函我局,我局将做出口头或书面形式答复。5、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局有权终止合同:提交的成果不符合本任务书规定的。提交的成果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的。未经局同意,逾期上报规划设计成果的。6本任务书解释权归我局所有。 苏州市规划局 2015.3.18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