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7708522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运用分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杨晓燕【摘要】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是一门使学生拉开较大距离的课程。新的教育形势下,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出越来愈显著的价值。基于教学实践与思考,对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教学效果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是一门使学生拉开较大距离的课程。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更好地因材施教就成了重要的教学课题之一。这种情况下,掌握分层教学模式并能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就成了一线的必然选择和必备技能。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拟就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作为简要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

2、工作者有所助益。一、对学生的分层毫无疑问,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对学生的合理分层,只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方能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一般来说,对学生分组的基本依据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层次不能过多,通常以三个为宜,就初中信息技术而言,可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次是具备扎实的小学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快的学生;乙层次是小学信息技术基础一般,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中等的学生;丙层次是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主要是后进生和学困生。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其目标指向则为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显著提升,因为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方

3、便而高效地进行针对性教学,每一层级的教学都可做到各有侧重,从而使每一层级的学生各有所得,当低层级的学生取得进步,知识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时,即划归相应层级,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二、教学中的分层(一)分层次备课分层次备课首先是对教学目标分层,对目标进行分层后即有了明确的教学指向,这是基本而关键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学目标的层级数量要与学生层级的数目保持一致,两者之间是合理的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丙层学生要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乙层学生要能够进行难度一般的操作和应用;甲层学生则要具有自主探究和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从而激发个人潜能。

4、总之,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都必须与该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匹配,并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必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目标分层时,为便于学生像更高层的目标“攀升”,各层次的目标应呈现科学的梯度性,形成一种合理的过渡。比如word、PPT、Excel等基础软件的学习,丙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功能和操作即可,乙层次的学生要还应在此基础上学会一般的应用,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甲层次的学生则应要求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或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问题,如制作教师节贺卡、以PPT形式设计主题为“环保”的板报、以电子表格统计家中一周内每天的生活支出等。对教学目标分层后,下一步就可根据各层此教

5、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流程,这在下一部分会有较具体的呈现。这里所应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应当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而是巧妙地通过学生的自我要求来实现。在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只要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最低的层次即可,然后让他们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次。这时,教师要做好导向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目标。当学生完成相应层级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标挑战。(二)分层次授课1.分层讲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知识讲授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从笔者的研究实践来看,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中,这一环节应向低层和中层学生倾斜

6、,对高层学生则只点拨到位即可。这种思路的好处在于,既能保证前者切实地弄懂吃透,又有利于高层学生学有余味,获得充足的自我空间。在新知识的具体讲解中,教师则应特别注重授课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并力求通俗易懂,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再兼顾各层次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别。比如,在教授文字处理软件时,应当从最基本和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入手,进而过渡到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讲解和示范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性强,更要由浅入深,兼具启发性和简约性,从教学实践来看,这对于低中层次的学生而言十分重要。2.分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知识

7、掌握情况,同时起到强化重点,巩固所学的作用,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专注度。需要指出的是,对初中信息技术而言,提问不仅仅是像其他学科那样口头提出一些识记或理解性的问题,而是更倾向于技能训练,因为信息技术本是一门重在应用的课程,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切实掌握技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训练,知识理解和记忆得再好,也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相对来说“提问”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中地位更加重要,一般来说,“提问”的内容应是教师在课前备课阶段依据分层教学目标设置好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设置一个“将一个文件从H盘剪切到乙盘”的问题时,甲层次的学生应让他们用三种甚至三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乙

8、层次的学生则让他们用两种方法来完成,对于丙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运用“编辑菜单中的剪贴粘贴命令”进行剪切就可以了。这种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某种意义上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素养的便捷途径。3.分层练习课堂练习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有时会因课堂时间紧张而无法实施,而让学生在课下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但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应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换言之,应在课前备课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留出时间进行专门的课堂练习,原因在上段已然指出,其与课堂提问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无二致,应该让学生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在分层教学中,同样亦应在备课时依据分层教学目标设置具有不同层次的练习。比如,

9、在学习PPT时,甲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主制作一篇关于宣传保护环境的电子海报,包括字体、主题、个性化等方面的要求(可为其提供网络让学生上网搜集材料)。乙层次的学生则提供几个样板,让他们在样板上进行编辑类型的操作。对于丙层次的学生,可进一步降低要求,从平常所学的基础知识入手,让他们模仿样本但为其操作进行提示。这样,练习题目分了明确的层次,自然那更容易达到针对性教学效果,从而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与课堂练习题相同,如果课堂上练习时间不宽裕,可以退而求其次,让学生在课下当作业完成。综上,本文对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新的教育形势下,分层教学必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越来愈显著的价值,一线教师应给予其足够重视,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总结其运用之道,以期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参考文献:1梁辉晖.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浅析J.教师,2010,(32) :51.2彭琳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分组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广东科技,2012,(11) :45.3于凤.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7,(z1) :52.4平丽雅.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15) :117.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