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27614825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资料教学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前言)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本课程涉与计算机各领域的主要概念和知识层面的容,是大学生应掌握的必不可少的应用技能。本课程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强化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容,弱化了办公处理软件,照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理解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强

2、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学习者应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的数制转换等;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了解常用操作系统和系统软件,并能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系统软件;了解常用的应用软件,并要求能重点掌握一些常用办公软件;了解网络和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局域网的互联技术;了解Internet和Intranet的相关知识,了解HTML语言,掌握简单的网页制作;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库的一些

3、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常用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了解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相关概念,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先修课程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入门知识,对计算机知识零起点的学生,要求同时选修办公软件应用。本课程计划: 30+28+18学时,2学分。授课30、实验28、上机自主练习18。选用教材:龚沛曾、志强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2009年4月(教育部教指委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手段: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应用性强的部分精讲多练,加强课实验和课外自主练习;对较复杂的操作

4、性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对知识性方面的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发展。1. 课堂讲授:在多功能教室中采用电子教案授课,授课时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边讲、边演示,注意引入学科新知识、新动态,提高授课质量,加大课堂信息量。注意:授课容的先后顺序不要受教材章节的限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容的先后顺序。2. 实验:在网络环境下以Windows XP为平台,配备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网络教学辅助平台、试题库等实验环境进行教学实践,加强课程的综合应用,以案例驱动

5、为主进行实验设计,并要求提交实验结果,突出能力培养。3. 作业:由于本门课程涉与较多的理论知识,在加强实验环节的同时,可以适当布置作业,作业一般以网络教学辅助平台为依托,采用网上答题,网上批阅。4. 能力培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方法: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即期末统一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学习的情况、上机实验、作业等。 (1)任课教师应认真检查和记录学生上课、上机、作业等情况,并根据要求的比例,为每个学生给出科学合理的平时成绩。(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机考(90分钟),要求学生在局域网

6、环境下完成考试,并直接由机器阅卷评分。(3)考试试卷在考生登入考试系统后按预定的组卷方案自动抽题成卷。组卷方案按照知识点和难易度设定,题型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操作题等。题库审核和方案确定由教学部统一组织。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一 、学习目的与学时分配本章从信息社会与计算机文化角度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以与使用计算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和应该具备的防护意识,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时数: 0(本章自学)二 、课程容1.1 计算机的发展近代计算机、电子

7、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的分代、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新技术、未来新型计算机。1.1.1 近代计算机1.1.2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1.1.3 计算机的分代1.1.4 计算机的分类1.1.5 计算机的新技术1.2 信息与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容、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2.1 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2.2 现代信息技术的容1.2.3 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1.3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诺依曼机“存储程序”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容。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难点:诺依曼机“存储程序”的概念。教学说明:本章以学生自学为

8、主。四 、思考与练习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按综合性能指标,计算机一般分为哪几类?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是什么?4什么是信息技术?5为什么说微电子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6信息处理技术具体包括哪些容?3C的含义是什么?7试述当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一、学习目的与学时分配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方式(存储程序原理);掌握软件的分类,了解常见应用软件的功能;了解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主板、CPU、外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接口和输入输出设备等;了解计算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了

9、解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设置。教学时数: 2(教学)二、课程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2.2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计算机的指令系统,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2.1 计算机硬件系统2.2.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3 计算机软件系统2.3.1 系统软件2.3.2 应用软件2.4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系统主板,主板新技术。CPU,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Intel微处理器。存储器,外存储器。总线,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输入和输出设备。2.4.1 主板2.4.2 CPU2.4.3 存储

10、器2.4.4 外存储器2.4.5 总线与接口2.4.6 输入和输出设备2.4.7 微型计算机选配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部件的基本功能,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件。 难点: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总线。教学说明:带的容可以根据专业选讲。四、思考与练习1计算机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存和外存有什么区别?3指令和程序有什么区别?4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主机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5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6系统主板主要包括了哪些部件?7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8微型计算机的部存储器按其功能特征

11、可分为几类?各有什么区别?9外部存储器上的数据能否被CPU直接处理?10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作用是什么?11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2什么是总线?按总线传输的信息特征可将总线分为哪几类?各自的功能是什么?13什么是接口?计算机上常见的接口有哪些?第三章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一、学习目的与学时分配理解信息在计算机部的表示与存储方式;学会常用的数制转换与运算等。教学时数: 2(教学)二、课程容3.1 进位计数制与相互转换进位计数制,不同进位计数制间的转换,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二进制的逻辑运算。3.1.1 进位计数制3.1.2 不同进位计数制间的转换3.2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数值,符号数的

12、机器表示,定点数和浮点数,带符号数的表示。西文字符,中文字符,多媒体。3.2.1 数值数据3.2.2 字符3.2.3 多媒体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二、十进制整数的互换。难点:数制的概念和数制转换规则。教学说明:带的容可以根据专业选讲。四、思考与练习1浮点数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的?2“D”、“d”、“3”和空格的ASCII码值?第四章 操作系统基础一、学习目的与学时分配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分类、常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理解文件、目录与路径的概念、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方式;掌握Windows XP系统的一般设置与使用。教学时数:

13、 6(教学)4(课实验)+2(课外实验)二、课程容4.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分类,常用操作系统简介。处理机管理,进程,线程,进程的特征,进程的状态和调度。存储管理,虚拟存,存储器分配,地址的转换,信息的保护。文件系统,文件的基本概念,目录结构,常见的文件系统。设备管理,设备驱动程序,即插即用,集中管理。4.1.1 什么是操作系统4.1.2 操作系统的分类4.1.3 常用操作系统简介4.2 Windows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Windows的发展史,Windows XP的特点,Windows XP的桌面,中文输入,Windows XP帮助系统。程序管理,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

14、创建和使用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我的电脑”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和文件夹。控制面板,显示属性设置,添加硬件,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4.2.1 Windows的发展历史4.2.2 桌面与其设置4.2.3 用户管理4.2.4 剪贴板4.2.5 帮助系统4.2.6 控制面板4.3 程序管理4.3.1 程序文件4.3.2 程序的运行和退出4.3.3 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4.3.4 任务管理器4.3.5 安装或删除应用程序4.4 文件管理4.4.1 文件4.4.2 文件夹4.4.3 “我的电脑”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4.4.4 管理文件和文件

15、夹4.5 磁盘管理4.5.1 磁盘分区与创建逻辑驱动器4.5.2 磁盘格式化4.5.3 磁盘碎片整理4.5.4 磁盘清理4.6 设备管理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处理机管理、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Windows XP的使用。难点:处理机管理、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四、思考与练习1简述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为什么说操作系统既是计算机硬件与其他软件的接口,又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2什么是进程、线程?线程与进程有什么区别?3虚拟存的作用是什么?4请简述Windows支持的三种文件系统:FAT、FAT32和NTFS。5简述Windows XP的文件命名规则。6在“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如何复制、删除、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发送命令和复制命令有什么区别?7什么是即插即用设备?如何安装非即插即用设备?8使用“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程序删除Windows 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