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力资源评价方法之面试》讲义****教学重点****(一)面试的概念与面试的理论依据(二)面试的容、形式与作用(三)面试的规化组织流程(四)面试试题的编制(五)面试的操作技巧(六)实际应用:结构化面试(七)面试中几个有争议的问题第一章 导论面试,在实际中又被称之为口试、面审、面谈等,是现代人力资源(人员素质)测评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几乎在所有的人才测评活动中,都会涉与面试技术的运用无论是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招聘选拔,还是测评机构的人才鉴定,面试几乎都是不可或缺的必经程序面试有着其他测评形式不可替代的功效和作用,是人力资源(人员素质)测评有别于其他领域测评的主要方法因此,面试方法在人力资源(人员素质)测评中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从长远发展趋势来看,面试在人力资源测评领域仍将保持旺盛的活力第一节 面试概述一、历史唯物主义:面试的历史与发展(1)我国古代的面试面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时期的孔子“弟子三千”,“有教无类”,犹恐失人,面试一番:宰予(因“利口辩辞”收入门下,后发现其言行不一、徒有虚名)和澹台子羽(因状貌甚恶“以次相传”,后发现其擅长办学、名扬诸侯)孔子自我检讨:“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因此,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汉代的劭“接识”而“取同体”(《人物志》)——三国时期的诸亮(《心书知人性》)“知人七法”——“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实,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其中前四者(提问、诘问、询问、告诉)是问答的方式来观察、测量人心,而后三者(醉之、临之、期之)则是通过情境模拟加以考察,以全面衡量人才的素质——面试后来以其特殊的“策问”形式普遍运用于科举取士之中(2)新中国成立后的面试1989年1月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联合颁布《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试方法的通知》——明确考试的基本方法为笔试与面试面试容依据拟任工作岗位要求制定面试全面推广1994年人事部:全国各地、国家各部委公务员的录用与招聘按统一程序和标准面试现阶段我国面试方法与技术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形式多样化/容全面化/试题顺应化/程序规化/考官行化/结果标准化(3)西方面试理论:20世纪40年代提出。
有关理论见下表情景面试Situational Interview(Latham,et al.,1980;Latham,1989)行为化面试Behavioral Interview(Green & Hogan,1982)模式化行为描述面试Patterned Behavior Description Interview(Janz,1982,1989)行为描述面试Behavior Description Interview(Janz, 1982,1989)会议面试Conference Interview (Cronshaw & Wiesner,1989)混合方法面试Multimodal Interview (Schuler,1989)非结构化行为面试Unstructured Behavioral Interview(McDaniel,et al.,1994;Huffcutt & Arthur,1994)结构化行为面试Structured Behavioral Interview (Motowidlo大学,2006:77转引自孔健敏,高日光.人力资源测评理论与技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161。
二、面试的概念(一)面试概念列举1、面试就是谈谈话、相相面2、面试就是口试,就是与考生交谈,以口头答询问题的考试形式3、面试就是面谈加口试,是通过主试人与应试者直接见面,边提问边观察分析与评价应试者的仪表气质、言谈举止、体质精力以与相关素质能力,权衡是否与职位要求相适应的考试方式4、面试是通过对外部行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的观察与评价,来实现对人员在心理素质测评的目的5、面试包括笔试、口试形式,口试包括抽签问答、随机问答、模拟测验等形式6、面试是以当面演作的形式,对人选的基本品质进行综合直观的测定,并直接进入人选的横向比较的过程7、面试是通过对考生以问答式、命题演作式、实地操作式和集体讨论式考察考生的言辞、仪表、反应、环境适应能力、智能、技能等笔试中不易了解的能力的过程共识:1、面试是一种测评人员素质的形式;2、面试是一种面对面的考试分歧:如何测?怎么评?(二)面试概念界定面试是指在特定场景下,依据预先精心设计的目的与程序,以测评者与被测评者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等双向沟通方式为主要手段,由表与里了解被测评者素质特征、能力状况等有关方面情况的人力资源(人员素质/人才)测评技术特定场景”——使之与日常的观察、考察相区别“精心设计”——使之与一般性的面谈、交谈、谈话相区别“以测评者与被测评者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等双向沟通方式为主要手段”——突出面试“问、听、察、觉、析、判”的综合性,使之与一般的口试、笔试、操作演示、情景模拟、访问调查相区别“由表与里了解被测评者素质特征、能力状况等有关方面情况”——一方面说明,面试要对非语言行为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直觉判断,另一方面说明,面试有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全、包罗万象。
三、面试的特点(一)面试对象的单一性:针对特定对象,侧重个别特征,典型的“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系二)面试方式和容的灵活性:面试方式的灵活性表现在问答式为主,辅之以答辩式、演讲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多种面试方式面试容的灵活性表现在:可依据测评目的灵活选取测评指标;可针对不同职位特点和需要灵活变化测评容;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加以修正三)面试信息的复合性:对信息的确认都是通过测评者对被测评者的问(口)、察(眼与脑)、听(耳)、析(脑)、觉(第六感官)等来综合进行四)交流的直接互动性:面试中被试者的回答行为表现与主试人的评判是相连接的,中间没有任何中介转换形式;主试人与被试者的接触、交谈、观察是相互的,是面对面进行的;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也是相互作用的五)判断的直觉性:面试往往包含很大的印象性、情感性与第六感觉特点四、面试的优点与缺点优点:容广泛、形式灵活、易于为被测评者所承受,便于对被测评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以与性格、仪表、态度等进行考察,能够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缺点:持续时间较长、费用较高、测评结果不易量化与此同时,由于面试的成绩是以测评者和被测评者的双向沟通为基础的,面试的成绩容易受到双方的沟通技巧、刻板印象、个人好恶的影响。
五、面试的目的(一)获得被测者的相关信息重点收集被测者“愿意做什么”与“能够做什么的信息” 通过了解被测者的综合素质状况与其学习经历、工作经验等情况,检验被测者与组织特定岗位的匹配程度,考察被测者所具备的素质经验是否适应组织特定岗位的要求二)向被测者提供组织的相关信息重点介绍组织的概况、相关岗位的职责待遇等,以激发被测者对该组织或岗位的兴趣与热情,展示组织的公众形象,达到扩大组织影响力、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公关目的六、面试的功能(一)可以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者或冒名顶替者入选(二)可以弥补笔试的失误(三)可以考查人的仪表、风度、自然素质、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笔试与观察中难以测评到的容(四)可以灵活、具体、确切地考查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与品德特征(五)可以测评个体的所有素质七、面试的种类(一)规化程度: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与半结构化面试(二)气氛设计:压力面试与非压力面试(三)被试多少:个别面试与集体面试(四)主试的结构与实施程序:逐步面试、依序面试与小组面试(五)操作模式:问答基本式与综合操作式第二节面试的理论依据一、两个假设假设一:与岗位要求或绩效指标密切相关的问题能有效地预测被测者在未来工作中的表现假设二:被测者的过去行为能够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将来行为因而,设置一个与被测者实际工作环境相类似的情境,或者给被测者呈现一个与工作相近的典型虚拟情境,然后通过测评者与被测者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观察被测者是否具备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素质,通过考察被测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态度,来判断该被测者是否适合某岗位。
二、外一致原理在素质与外显行为在人的身上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具有某种特定性、稳定性与差异性人的外显行为包括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在非语言行为中,包括体态行为、工作行为、生活行为、生理行为外显行为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意义不明确的体态动作意义明确的自觉行为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生理反应行为其他的生活行为面试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与情景下,以行探行、以问试答,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析其因、觉其征、推其质的过程主要是以语言形式以与意义不明确的体态动作作为中介,推测其在的素质这种推断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具有相当的可靠性与合理性1、在各种测评方式中,面试中的信息沟通渠道最多观察测评量表主试 被试 单向:看实际做些什么?测验问卷主试 被试一往一反/静态:看写些什么?面试主试 被试……多向/动态:看说些什么?反应如何?2、所有测评方式中,面试的信息量最大,利用率最高交谈中言谈与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的因素分析学研究说明:言辞仅占7%,声音占38%,而体态竟占55%3、语言与体态对素质的提示具有充分性、确定性、直观性与一定的必然性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想的直接表现,通过语言可以推断一个人在的思维容与思维方式。
思维容表达人的思想、观点与态度,思维方式表达人的智力与能力语言表达表达了一个人对事物认识、分析、综合与归纳的能力体态语,又称非语言的体态,一般指手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等一系列能够提示在意义的动作体态语具有揭示在素质的功能体态语的确定性(习惯性、天生性)、直观性、失控性(不知不觉、情不自禁、生理反应等),使得其对素质的揭示具有某种必然性4、精神分析学说为面试提供了更充分的心理学依据弗洛伊德——人的行为是由意识和无意识支配的意识就是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部分无意识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与出生后的种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无法满足就被压抑到无意识中面试中被试的语言行为是意识行为,其体态语处于松弛状态,其隐藏的素质冲动必然会表现出来因此,面试要设计有吸引力的问题,主试要注意观察与分析从被测者角度而言,必须如实表述,才能保证语言行为与非语言的体态相一致第二章 面试的构成要素面试要素是指构成任何一次面试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面试要素有10个:面试目的、面试容、面试方法、面试考官、面试考生、面试试题、面试时间、面试场所、面试信息、面试评定这些要素是面试活动成立的前提条件,对于这些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