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7591587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云大智”在精准农业系统中的应用 李冬睿 杨颖 邱尚明 杨善友 徐小云摘要:针对目前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存在着技术支持不足、信息收集不全、信息获取延迟大、信息智能化处理程度低下的问题,提出将当今最新的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精准农业系统的建设中,为国内精准农业系统的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关键词: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精准农业:TP393 :A :1007-9416(2020)05-0083-020引言我國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中国人口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剧,使得中国的耕作劳动力人口逐年递减,因此,如何用新科技来取代人工种植和田问管理将是大势所趋,精准农业是综合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定量决策、变量投入、定位实施的现代农业操作技术系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已开始精准农业方面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精准农业已经在北京、陕西、黑龙江等省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试验区,但对比国外,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具体表现在技术支持不足、信息收集不全、信息获取延迟大、信息智能化处理程度低下。为了摆脱以上困境,本文通过介绍如何利用当今主流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精准农业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由于大田在国内农业中分布最为广泛,因此,本文主要以大田作为精准农业的研究对象。1精准农业系统的技术体系在现代精准农业中,精准农业的核心技

3、术主要应用于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等各个环节。如何对各个环节实现精准化,须借助于信息技术来解决。而信息是建立在物理设备基础上的。因此,精准农业系统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大层次。基础层包括获取农业信息化数据的基础设施,技术层包括土壤信息采集技术、作物信息采集技术、病虫害信息采集技术、气象环境采集技术等。而应用层的技术包括精准农业决策分析技术、病虫害精准监测技术、农田作业智能导航控制技术、智能灌溉技术等。从功能领域进行划分,精准农业包括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和农业环境监测系统。2物联网在精准农业系统的应用为了获取土壤、作物、

4、气象等信息,需要部署各类传感器到农田中,为便于田间作业,首选无线传感器作为数据获取的硬件,而无线传感器的网络处理能力较弱,不具备智能数据处理的能力,节点只负责收集数据,因此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获取到的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进行处理。由于大田分布面积广,因此需要用到广域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常用的广域物联网技术有LoRa、NB-IOT、2G/3G/4G移动通信技术。而在精准农业的大田种植应用中,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对物联网设备进行供电,要么采用太阳能供电,要么对物联网设备的功耗要求更低,而在低功耗广域物联网中,有以下几个标准:LoRa、NB-IOT、sigFOX和weightless。它们具有低数据速

5、率、低成本和低功耗通信的特点,同时适用于远程通信。就低功耗和远距离数据传输而言,LORa和NB-IOT都适用于精准农业的大田种植数据传输,但由于LoRa终端无SIM卡,是弱终端,弱终端容易被攻击者近端接触,存在恶意终端仿冒合法终端接入网络,并对网络进行类似DDoS攻击来消耗整个系统资源。LoRai部署的终端越多,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和风险挑战越大,而从物联网海量接入的安全保障而言,NB-IOT可以提供更高级的安全保障,是当前IOT技术的唯一最佳选择。NB-IOT技术和传感器结合,将采集到的土壤PH值、降水量、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土壤盐分、农作物生长指标等数据连接到附近的NB-IOT,基站把数据连

6、接到运营商的NB-IOT物联网平台,前端应用可通过物联网平台获取数据,只要:NB-IOT基站信号覆盖到位,便可辅助农业生产跃上一个大台阶。3云计算、大数据在精准农业系统的应用当大田种植监测点足够多时,通过物联网能获取到大量的农情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存储、清洗、处理,便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精准农业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搭建“农情大数据基础环境集群”,其功能是为“农情大数据实时处理/离线处理”提供一套程序运行的基础保障设施。利用openstack云计算平台提供主机虚拟化服务;Hadoop负责存放海量离线的农情数据以及提供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stom负责农情大数据分布式

7、实时计算;“大数据实时处理/离线处理”主要功能是为“农情大数据后台处理中心”提供数据处理功能。包括:数据实时/非实时清洗过滤工作;数据实时/非实时关联去重聚合等工作;数据算法模型加载运行等工作;海量离线农情数据分布式存储框架(HDFS)负责海量离线农情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将数据存放到多台服务器上,方便离线数据快速存取。批量实时数据分布式存储框架(Rejds/Spark)负责对批量在线数据的临时存储,从而保证数据存取的及时性。最后通过百度智能云平台,对农情大数据进行可视化。4人工智能在精准农业系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精准农业系统的应用是建立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后的农情数据基础上进行的,在农业生产过

8、程中,精准农业的农业专家系统要为农户提供智能决策分析,而农业专家系统是以知识库、海量数据以及推理判断程序为核心,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的知识表示、推理、知识获取等技术,总结和汇集农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将农业专家长期积累的大量宝贵经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我学习来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到决策支持。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作为农业专家系统的子系统,其功能主要通过对农情大数据平台处理后的数据:空气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等作物的生长环境数据和高清摄像头记录的农作物图片和视频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算法对农作物的生长健康状况和产量进行

9、分析和预测,从而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智能识别和自动预警功能。实现对大田作物种植的智能化管理,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智能决策支持。由于大田分布面积广,只用定点摄像头无法对大片区农田进行监控。近几年,无人机技术也被应用到精准农业中,无人机可装载农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无人机规划飞行路径,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无人机在对大田进行巡航监控时,根据无人机上的摄影头对作物进行实时拍摄,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快速识别作物是否存在病虫害情况,然后实施精准施药,这样可以大大缩减人力成本,提高作物生产效率。5结语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能为国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为摆脱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现状,必须扩大精准农业的应用范围,将近几年IT的热门领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精准农业系统的建设中将成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由此催生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智慧农业等交叉学科新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快速发展将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