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7587702 上传时间:2021-1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育 毛文晋摘要: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的基础性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门学科越来越引起各大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人员的重视,并被国家教育部列为财经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由于该课程是沿自西方社会的经济学理论,习惯用数学公式与计量经济模型来表述理论,而且中国的实际在种种方面和西方实际有着很多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难度,作为教育工作者,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问题谈谈几点认识。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创新:G642.0文献标志码:A :1002-2589 (2009) 32-0166-02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

2、也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全国各大院校均在经济类专业上开设了此门课程,本文结合自己在此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几点认识。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根据财经类本科专业教学需要,结合目前西方经济学作为财经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考试科目之一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结构。在微观部分中,微观经济学重点把单个经济主体行为作为考察对象,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与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教学内容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理论消费者与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干预。在第一部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概念,其中价格分

3、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介绍供求分析方法这个微观经济学中最为基础的分析模型,为全书的分析打下基础。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介绍实现均衡条件下的微观经济是如何运行。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分别介绍代表市场需求方面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代表市场供给方面的生产者行为理论,综合了市场需求与供给后的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理论,以及使得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经济一般均衡理论。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在前面讨论的整个经济达到一般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理想化假定之上,从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出发,讨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干预。首先介绍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

4、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以及外部性、公共物品、博弈、信息与理性,然后介绍现实世界中市场与政府的相互关系: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部分是以现实世界中的主体行为特征为主线而贯穿的逻辑严密的整体,例如寡头垄断的策略性行为我们用博弈论来分析,外部性问题用科斯定理来分析,公共物品我们使用集体选择规则处理,垄断竞争的非同质产品以及完全垄断中的差别定价我们用信息理论分析,囚徒困境和公共选择理论中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凸现了集体理性的问题。在宏观部分的内容上,宏观部分相对于微观部分而言,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教学内容结构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部分,包括绪论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几个基本模型及经济政策,包括IS

5、LM模型,ADAS模型,经济增长模型与经济周期理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挤出、产出构成与政策配合;实践中的政策配合机制;第六部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包括最重要的三个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和经济周期理论简介。最后介绍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介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学术观点和政策主张。二、教学方法的创新1.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多年来,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为了改变状况,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采用多媒体教学后,由于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可以

6、充分利用这部分时间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参与发言、讨论,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听课(因为不听课就无法发言、讨论),又可以派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活跃了课堂气氛。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上再也不是老师一个人满堂灌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探讨,气氛融洽,从而使课堂上活跃不再沉闷。其次,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注意提出种种问题供学生讨论,这将迫使老师不断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将起到以教学带动科研的作用,也能引导老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老师的业务水平,自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2.强化经济学教学中数

7、理模型分析应用在教学中应减少不必要的纯理论讨论和理论史叙述, 相应增大应用性较强的计量模型分析的比重。促进这一转变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把数学方法应用到教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化理论推导, 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上去。虽然, 在基础课程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不可能用到高深的数学知识, 但考虑到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学过高等数学微积分部分, 而西方经济学课程通常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开设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微积分学方法,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比如均衡分析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所谓均衡,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

8、尔森在其经典名著经济分析基础中指出:“均衡条件问题等价于某个量的极大化问题”而“极大化行为研究对广泛的、现在的和过去的经济思想领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研究方法。”引文中的极大化问题可理解为最优化,即寻找极大值(利润、产量、收入等)或极小值(成本、要素投入等)的条件即均衡条件的问题。这正是微分学能够大显身手的地方。按上面的思路,市场均衡可理解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为最大。消费者均衡可理解为消费者用有限的收入选购商品,所取得的效用最大。企业均衡可理解为成本约束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事实上,由于经济变量间的相互依赖性质,均衡是整个经济系统的同时均衡或一般均衡。当我们以参数形式把假定不变的条件引入上述

9、局部均衡系统时,这些参数的变化就会引起函数关系的变化,即是说,当有关经济条件或经济参数发生变化时, 经济行为主体会调整自己的最优化行为,从而导致均衡的变化,也就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如果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则构成动态分析方法。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就是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均衡走向演化,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数理模型的发展和经验数据的分析,成为经济学从传统政治经济学走向数理科学的主要标志。三、教学实施的创新1.应用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需要

10、作图以及公式来说明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可视化的动态表达,给经济学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形象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提高了讲课效果和教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2.采用案例教学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采取了案例教学方式。案例要求与经济学原理密切相关,例如“中国电信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改革”的案例,要求学生联系市场结构理论比较竞争与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课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从而更容易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和学风。参考文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张培刚.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3厉以宁.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4萨缪尔森.经济分析基础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责任编辑/彭巍)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