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7573379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时期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探索 林静君 庄庆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1高校班级管理是高等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促进学生在校不同时期自我成长、学习成才的教学生态环境基础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高校学分制管理的推行,0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主体,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挑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模式已难以应付高校发展的新形势。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势必要先厘清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

2、。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实地考察访谈、查阅相关文献等方法,对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进行探索,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等层面对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剖析,以期对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有所启发。一、高校班级“生态环境”形成及分析高校班级的形成,营造了一个学生特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集体“生态环境”,是促进“三全育人”的基础环境。班级的形成、管理、发展等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了解班级的创建,分析其成员组成、功能形成对进一步探索影响班级建设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1.高校班级的初步形成在高校,学校根据学生专业、年级等特点进行分班,对班级进行创建,将年龄相同、高考录取分数同批次的学生按照排名、姓氏、性别等顺序编

3、进各个班级。这是班级创建的初始状态,对高校分班来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于学生来讲却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由此,基于年级、专业等因素创建的班级便开始成为高校学生大学时光里最重要的集体和学习场所,成长经历、性格行为、心理特征各不相同的班级成员组成的班级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刻而久远的。2.高校班级的模式建设传统概念中的班级一般由班主任、班级成员、课室、教育教学活动等元素组成,这种固定的班级模式在中小学班级的组建中较为明显。与传统班级相同的是,高校班级通常也由班主任(德育导师)与班级学生共同组成,班级学生又由班团干部与普通學生共同组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功能发挥的主要场所和重要阵地,有着无法取代

4、的重要作用。而与传统班级不同的是,高校班级没有固定的课室场所,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学生上课按照课程而调整;甚至在一些课程(如选修课等)中,班级学生根据选修科目的不同而分开上课;符合条件的高校班级甚至设置党支部,党团和班级管理模式较为明显。3.高校班级的功能运作高校班级管理是高等学校日常教育业务、教学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时期成长成才的基础环境。教育社会学专家认为,班级社会是一个微型教育社会。从高校班级管理人际关系上看,学生需要有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间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之间的合作互动;从高校班级管理功能上看,班级是学校最小的管理组成单元,履行整个学校中相关层级管理的功能;在关于高校班

5、级基层集体的组织建设上,包括集体的基层组织职能结构、角色地位分配、文化道德建设、共同理想愿景、荣誉观和集体观等,班级成为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群体环境基础,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从高校班级学生党团基层支部组织建设来看,高校班级不仅成为学生接受国家教育的基本组织载体,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一个基层组织。二、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内部因素分析从高校班级形成分析,可以发现高校班级的建设有许多内外部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研究,笔者发现,班级制度的建设、组织结构、学生个体、年级阶段、班级文化等内部因素与班级建设有着直接且本质的关系。1.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

6、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1高校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则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基础,对高校班级成员凝聚力、行动力、影响力的逐步形成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对高校班级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班级选举制度主要包括班级选举民主制度(如班团干部的民主选举和选拔产生、监督和绩效考核等)、日常班务活动管理制度(如班务活动的组织开展、班费的管理使用等)、奖惩制度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健全完善的班级民主制度必将有效提升整个班级的政治自主性、集体性和活力,带动促进班风和优良学风的自觉养成,对于有效维护班级学生合法权益、实现依法治校、凸显人才培养制度实效有着重要指导作用。2.组织

7、结构的合理性组织结构主要针对班团干部队伍建设。班团党员干部队伍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在班级成员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建设一支具有凝聚力、行动力、团结互助的优秀班级党团干部领导队伍,是学校开展优秀班级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做好学校班委和团干部领导队伍的人员选拔和队伍培养,通过他们充分发挥学校骨干的带头作用,调动班里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班级建设发展具有直接促进作用。目前各高校班级学生干部组织结构大同小异。以班级为单位的团支部设立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的支部职务;以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等职务设立班级干部,一般班团干部共十名左右。2各班级干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民主

8、选举和换届体现其动态结构体系,有着自身明显的优缺点。优点是学生民主投票选出心目中的班团干部,缺点是班级成员难免根据个人喜恶投票,“任人唯亲”,选举的学生干部能力不足而对班级建设负面影响较大等。实践证明,培养和建设、管理一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高校班级管理干部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班级干部组织建设中的积极带动作用,进而使其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发挥“硬核”作用,有利于使高校班级干部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修身育人示范作用,成为有效推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着力点”。3.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大学生基本是从一个“校门”迈进另一个“校门”,从高中阶段蜕变而来,学生来自不同地

9、方,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思想行为、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性格表现等都各有特点。这样的差异性容易导致班级成员在一开始接触时出现矛盾和摩擦。学生虽然先后经历过初中、高考的艰苦学习磨练,但却明显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以及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在各种社会公共场合充分表现自己、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等能力。面对班级不同的成员和班级的各类活动,既激动兴奋,也会产生自卑自负、担心失败等负面情绪,甚至在与班级成员交往的过程中,因个体的差异性而爆发矛盾与冲突。学生班集体由一个个成员组成,个体的差异性对班级建设起到最直接和本质的重要影响。4.班级发展的阶段性大学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黄金阶段。在大学的三四

10、年学习时光里,每一阶段都是不可复制的发展时期。在高校中,一年级新生一般处于过渡适应期的阶段,有着高度可塑性和较强可变性,如同玉器成器过程中“雕琢”的关键期;随着步入二、三年级,班级成员已经基本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形成一定的班级文化和集体感、归属感以及班级荣誉感,大部分班级成员对自身在班级里的角色已经有所定位;三年级后班级的集体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基本已经定型,趋于稳定,班级各个角色间的差异性逐渐明显;而对于四年级班级来讲,集体感、归属感和班级荣誉感基本已经形成,班级较为成熟,各个成员彼此懂得尊重和相互珍惜。每个发展阶段的班级具有一定的特性,在建设班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班级阶段特性,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

11、好班级管理和建设。5.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班级的核心精神是“文化”,教育大辞典将班级文化定义为: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如果说我们的班级党团组织和班级队伍建设、制度的建设都是在提高班集体的“智商”,那么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则是体现班级的“情商”,是每一个班级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班级文化的建设主要可以从“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入手,“显性文化”诸如固定居住场所的学生宿舍环境,上课教室墙壁的名言警句,楼道走廊的科普知识之窗;“隐性文化”诸如班歌、班服、学风等,对于学生和班级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建设涉及班级的方方面面,是班级成长成熟的标志。在日常学生管理中

12、需重视“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建设,在班级制度、课堂纪律、实践活动、宿舍文明等管理中体现出来。良好的班级文化比规章制度更有可能内发性地、自然而然地激励和促使学生自觉遵规守纪,有效地规避违纪、舞弊行为,抵制不良习惯和风气的影响,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三、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外部因素分析班级的建设离不开外部环境。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网络空间、家校联动、社会层面等外部因素对班级建设有着间接却重要的影响。1.学校系统管理在高校,班级是高校里的基本组成单位。学校需重视和加强班级建设,对班级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才能从基本上促进校风校纪的形成。从班级角度来看,学校系统的管理对班级建设

13、是最为主要的外部因素。在日常班级管理的师资队伍配备上,学校一般为班级配给班主任(德育导师),年级配备辅导员,对班级进行直接的管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对班级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专业课等教师对班级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高校中,任课教师比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的时间更为固定,有一个规律性的上课时间直接面对班级和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久而久之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

14、生个体,甚至是班集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4因此,抓好班级建设,除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管理队伍,还需要对任课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从严从实的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高校的制度建设、依法治校、学生日常管理模式对班级建设的影响也是直接且深远的。可以说,学校系统的管理是班级建设的“孵化基地”,与班级建设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因果关

15、系。2.校园文化浸润校园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孵化器”和主导。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以浓厚的氛围、精神以及组织为主要的文化,它体现于学校的管理思想、运作体系、校园环境、学校活动等各个方面,小到校道两边的花丛树木,大到学校楼宇建设风格,均承载着直接和具体的教育功能和使命。高校班级没有像中小学一样固定的班級场所,班级的环境建设存在模糊和不足,这便有赖于校园文化环境的填充和孵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来讲,便是“要使学校的各个角落能够起到育人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建设,硬文化包括环境建设、教学设施、学校布局等物质文化;软文化

16、包含制度建设、校歌校训、学校历史等精神文化。班级文化是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对班级文化的主导和升华,两者既有着相互从属的关系,又具有相辅相成、互补的关系,对于学生和班级的建设有着润物无声的影响。3.网络空间影响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网络拓宽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空间和渠道,搭建了更富有活力的交流平台。班级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班集体沟通群成为班级在虚拟空间上的延展阵地,QQ空间、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提供了班级管理信息化、多元化的可能,在现实班级的基础上无形中构建了一个网络空间班级,拓展了班级空间维度,实现了班级的网络信息化。5班级的网络空间直接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冲击着人们对于传统班级的管理概念,对于班级建设的影响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来看,网络创建了新的班级空间阵地,成为构筑文化建设的另一片精神家园,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与班集体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