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共4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27291001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共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下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

2、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到2013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2.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

3、中医药服务。 4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每年有所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地方目标 1各省(区、市)要围绕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实化本地工作目标,拟定实施方案,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商定后实施。 2各市(地)分年度目标由各省(区、市)与各市(地)共同商定。 3各县(市、区)分年度目标由各市(地)与各县(市、区)共同商定。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所有参合县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 (2)所有参合县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

4、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省(区、市)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4)各省(区、市)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5)各省(区、市)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所有县(市、区)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所有县(市、区

5、)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鼓励以省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要内容。 (1)所有县(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0%; (2)所有县(市、区)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

6、一定比例。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照卫生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 (1)各省(区、市)均开展县级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

7、等中医医院水平,每个县级中医医院至少有4个省级(含省级)以上中医特色专科; (2)各省(区、市)均加强尚未设置中医医院的县(市、区)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并全部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2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36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4各省(区、市)至少有1个以上市(地)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

8、例和意见有关要求开展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5各省(区、市)均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 6各省(区、市)均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7各省(区、市)均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

9、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2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3各省(区、市)均开展中医药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探索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从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帮扶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科的机制。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所有县(市、区)建有1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2所有县(市、区)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

10、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各省(区、市)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 2各省(区、市)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 3各省(区、市)均推动

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1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的政策措施。 2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基层药品连锁企业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政策措施。 3各省(区、市)均进一步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强化中

12、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省(区、市)均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均制定并实施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中草药的政策措施。 3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省(区、市)均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应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活动深入

13、开展各省(区、市)均全面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 进社区 进家庭”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全国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和80%以上家庭。 三、重点项目 (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 2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3依托现有中医药资源,各省(区、市)建好至少1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各县(市、区)建好1个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4制定中医一般医疗和预防保健适宜技术目录、基层适宜配备

14、的中药饮片目录和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的中医单方、验方,供各地推广选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项目绩效考核时,将中医药科室达标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达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1.5万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含500名民族医人员),对5万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进行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含基层民族医药人员

15、),为城乡基层培养3万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遴选8000名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为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一批中医药预防保健人才。 (四)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 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对全国未达标的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力争在“十二五”期末使大多数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五)农村医疗机构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力争为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培育和建设1个以上中医重点(特色)专科。 (六)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加强基层中医医院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建设中医医院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县级中医医院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开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咨询、远程教育等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