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润泽校园--经典点亮人生(共5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27266993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润泽校园--经典点亮人生(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学润泽校园--经典点亮人生(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学润泽校园--经典点亮人生(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学润泽校园--经典点亮人生(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学润泽校园--经典点亮人生(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润泽校园--经典点亮人生(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润泽校园--经典点亮人生(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学润泽校园 经典点亮人生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汇报材料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等美称。歙县46所学校不仅把徽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而且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自觉地把徽州文化融入课程。在“国学进校园”活动中,我县尤以国学经典诵读更具特色,彰显出校园文化的魅力。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从小诵读经典诗文,有助于孩子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格

2、品质。歙县46所学校把国学经典文化纳入特色课程之中,围绕“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目标,通过国学进校园诵读实践,在教材、教法、教研、实践、评价上做了积极地探索,形成了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行合一”素质养成教育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程体系。一、国学诵读有内容(一)我县各学校学生都有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7年审查通过的国学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每年级每学期一册),内容主要取自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启蒙经典和论语老子等先哲经典及广为传诵的古代诗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安排了“导读”“文意串讲”“助读”“共享经典”“导读驿站”等内容。“导读”部分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提示

3、和文化价值介绍;“文意串讲”部分是对所选经典的大意进行串讲解释,便于学生了解经典的内容大意;“助读”部分兼有指导、释疑、激趣、评价等功能;“共享经典”综合拓展,提供活动范例,帮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导读驿站”配合教材内容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知识,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二)在此基础上,一些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编印具有办学特色的中华经典选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阅读歙县我的家乡歙县陶行知诗歌选徽州民歌等校本教材。1.中华经典选读分蒙学、必背、选背和自读四大版块,蒙学主要收录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部分篇目;必背古诗词篇目收录语文教材中名言警句原作,每学期必背十二篇;选背篇目每学

4、期一主题,有催人奋进的革命诗词警示篇,有古文典籍中的精彩句段;自读部分选编了陶子篇节日篇和徽州民谣。学校还合理利用好省编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十二册),让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陶冶情操,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2.阅读歙县编排了“山水秀丽 风光迷人”“历史悠久 名城风采”“文风昌盛 独树一帜”“尊师重教 成绩斐然”“名胜景区 多姿多彩”“百业兴旺 珍品荟萃”“物产丰富 徽味浓郁”“民风淳朴 异彩纷呈”“杰出人物 各领风骚”“梦圆歙县 前程似锦”十个章节,内容丰富全面,语言生动有趣。3.徽州民歌深植于徽州文化的人文土壤中,是徽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学校申报成

5、立了省级传习教育基地,为了更好、更广地传播徽州民歌,学校组织力量对徽州民歌进行了收集整理,编印成校本教材徽州民歌,书中收录了100首民歌,分为“民俗、爱情、号子、儿歌、劳作、传承”6类。4.陶行知诗歌选中选编了陶行知先生的中国人手脑相长歌自勉并勉同志每事问等诗歌,陶行知先生的诗歌寄托了他开启民智的伟大思想,蕴藏着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现象,学生在诵读诗歌中体悟教育性、平民性和战斗性的情感。二、国学诵读有时间为了落实国学教育课程,各学校把国学内容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编入“课程表”“时间表”,确保国学诵读、学习、交流、评价的时间和空间,在晨诵、午读、暮悟中滋润学生的心灵。1.经典诵读课 大部分学校每周

6、都有一节经典诵读课,语文教师到堂指导诵读。经典诵读课上,师生齐诵经典,班班诵读经典,师生一起学习古代圣贤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髓。2.传统节日诵读 教育局印发了歙县教育系统“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坚持立足校园,贴近生活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在中华传统节日里,各学校利用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经典文化,把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等经典诗文融进课程,在节日当天组织学生诵读节日经典诗文,了解传统习俗和节日文化。3.阅读课 “现在农村的孩子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不了解,对故乡感情越来越淡薄。”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了挖掘徽州文化资源,一些学校每周三下午开设阅读课,

7、让学生阅读阅读歙县,了解歙县的历史与未来,感受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加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阅读课时倡议学生阅读经典书籍,让学生爱读书,爱读经典作品。4.社团活动课 “要适当加强乡土观念和地方乡土文化教育”,而且学生对徽州文化兴致盎然,一些学校开设徽州文化传习课程。徽州剪纸课上,孩子们人人动手,剪出独居徽州特色的图案。传唱徽州民歌时,孩子们用徽州方言学唱,徽韵十足。三、国学诵读有阵地1楼道文化 在学校楼道墙壁上设计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二十四孝等传统经典美文的文化墙,在走廊的墙壁上设计了“尊师重教、道德礼仪、爱国理政、勤学励志”等格言警句的礼仪墙,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让学生时时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2

8、.校园广播站 校园广播站是营造经典诵读氛围的一块优秀阵地,经典诵读欣赏栏目播放了国家获奖诵读作品,学生在校园里,不管是走在走路还是坐在教室中,听着声情并茂的诵读,都会随口诵读。周三的品经典栏目更是深受学生喜爱,钱文忠解读让学生兴味盎然,在余味未绝中期待着下一期的精彩。3.童声社 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为引导学生感知经典文化中的语言文字魅力,学校成立了童声社,社员们分别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背诵经典诗文、讲故事,在社团活动中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感受经典的韵律美、节奏美,在故事情节中感悟经典以及思想内涵。四、国学诵读有教研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建立健

9、全学生人格等方面的作用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把诵读经典古诗文提到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高度。诵读经典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研的一项重要活动,各学校把国学经典教研和语文教研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公开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中,把经典文化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进行教学研究,并把徽州文化中故事、楹联、习俗等融合到教学之中。在教学研究基础上还进行课题研究,有的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传统经典文化对小学生的人文教育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开展了国学经典古诗词教学观摩研讨、“国学经典诵读”培训、家校同读经典、亲子诵读、诵读沙龙和国学经典手抄

10、报评选等活动。五、国学诵读有评价诵读经典不仅可以拓宽语文课程领域,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的美好品德。中华经典文化是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这个漫长而又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科学的评价能让学生爱上经典诵读。为了让经典文化浸润学生的童年,营造校园的浓浓书香,各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效果检测活动。诵读检测时,语文教研组成员按照“检测方案”分别到各班检测,分集体、小组、抽签和自荐展示等多种形式背诵。除了诵读检测外,各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以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作品展示、开展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等方式的多元评价,让经典之河在学生心中流淌,再现了中

11、华诗词的古典风韵和意境之美。六、国学诵读有展示在各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上,都有经典诵读节目的成果展示,有的学校还承办了安徽省出版总署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和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歙县站(端午篇)活动,一些学校在元旦文艺汇演、“六一”文艺汇演、大型节庆、唱红歌,诵经典汇演中将经典文化以诵读、歌唱、舞蹈等形式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诵、唱、舞中享受经典。1.经典诵读汇演中,一曲感恩父母融合了三字经弟子规游子吟论语中的孝道文化,经典文化的传播美化着一颗颗纯净的心灵。2.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快板歌舞唱徽州 赞歙县通过有腔有调、有韵有味的快板说唱形式把阅读歙县十大版块主要内容一一展示出来,一曲我来为你唱徽州,让全校

12、师生感受到徽州人美、景美、物丰、歌甜的和谐之景。3.博雅的经典诗文,像陋室铭爱莲说诫子书和诗词名篇成了书法作品的主要内容。阅读经典,书写经典,书法与经典相结合,相得益彰。在艺术节书法作品展活动中,学生边书写边欣赏,走进了中华传统经典文化。4.柯韵仙执教的经典诗文草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5. 余金玲老师在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教师组二等奖。6.一些学校推荐的学生在市、县经典背诵大王比赛摘金夺银。国学润泽校园 经典点亮人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传承吟诵国学经典中汲取了丰盛的精神食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诵读国学经典,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国学经典,欣赏美,创造美,享受美丽人生!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