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7263132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环境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张锦 朱小梅摘要:基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结合工科硕士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搭建协同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建立以发展协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与改革发展提供了指导。关键词:协同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可持续发展:G643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9)33-0028-02国家在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1: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

2、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悉行业领域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协同创新主要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等进行深入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平台与模式,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及复合型技术人才,必须围绕协同创新进行培养体系的改革和课程方案的

3、建设。一、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要求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其培养目标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必须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明晰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环境类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环境发展要求,掌握环境污染工艺特点,能够进行环境污染控制工艺分析选择、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及工程管理的专业人才,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应在满足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突出工程特点,体现专业特色

4、,将课程及理论学习与专业工程实践有机结合,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二、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体系模式构建工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坚实的工程实践经验。协同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体系模式必须满足知识能力的获得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取得。因此,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必须突出学校和专业特色,体现知识学习、能力获得、工程实践经验和专题研究并行的原则。以环境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搭建协同创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模式(图1)。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

5、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知识是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只有掌握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才能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能力体现了一个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服务国家和人民,具有能够解决某一领域某一方向的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或工程研究、工程开发等能力,为进一步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实践是创新发展的基石,创新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2。创新是对实践的科学总结,实践是检验创新的标准。专题研究是研究生培养合格的最终检验,也是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

6、体体现。专题研究要求研究生在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对某一专题设置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通过系统翔实的分析研究,结合工程实践基础,得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结论和研究方案等。三、环境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框架环境工程是一门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材料、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工程学科,以自然、社会及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问题为对象,根据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认识,利用有关基础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和工程技术实施具体的规划、管理和工程措施,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清洁生产、防治环境污染

7、,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生不仅要具有坚實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要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环境工程问题3。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体现了较强的工程技术理论创新性。只有具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及不断创新的理论技术,方能解决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满足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发展需求。为满足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系统的指导下,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包括理论素养培养模块、科学知识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工程经验

8、累积模块。其中,理论素养一般包括思政类课程群、方法能力培养课程群,科学知识培养模块包括数学理论类课程群、外语能力培养课程群,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类课程群、专业方向类课程群,工程经验累积模块包括专题实践实验等环节。课程目标设置围绕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体现。四、结语协同创新模式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发展。协同创新助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职业意识等的同步发展。文章基于协同创新意识的发展内涵,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课程框架,为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借鉴指导。参考文献:1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Z.解读概览,2018,(5).2杨洪勇,王福生.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79):18-21.3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S.2013,(8).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