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7262548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玉米质量指标与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李建鹏 宗振摘 要:分析研究了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含量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以及不同真菌毒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含量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之间也没有相关性。关键词:玉米;质量指标;真菌毒素由于真菌的寄生及真菌毒素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和饲料品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算,全球每年约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2%的农产品因污染严重而失去营养价值,致使粮农遭受巨大经济损失1-3。同时,超标产品对人类或动物健康均会造成严重危害。为

2、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要针对玉米易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3种毒素进行了测定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仪器设备分析天平(梅特勒ME204E)、电子天平(梅特勒PL202-L)、锤式旋风磨(波通LM3100)、水分磨(波通LM3610)、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美国CHARM)等。1.1.2 试验试剂甲醇(默克)、纯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1.1.3 试验样品2018年新收获玉米55份,其中山东产30份、东北产25份。1.2 试验准备及方法1.2.1 试验准备根据试验要求制备相应的试验样品

3、;依据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电子天平等仪器操作规程,对仪器设备、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条进行自校,确保仪器设备、胶体金快速定量检测条功能性良好。1.2.2 试验方法玉米质量指标不完善粒、霉变粒的检测方法按照GB/T 54942019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 13532018玉米進行检测;水分的检测方法按照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进行检测;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分别按照LS/T 61112015粮油检验 食中黄曲霉毒素B1测定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LS/T 61122015粮油检验 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测定 胶体

4、金快速定量法、LS/T 61132015粮油检验 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测定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进行检测。2 试验结果与结论2.1 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与3种真菌毒素之间的关系分别对不完善粒含量、霉变粒含量、水分含量及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含量进行检测。为了使真菌毒素的相关性分析图示更加明显,将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扩大10倍,黄曲霉毒素B1含量扩大100倍。由图1图3可见,随着玉米样品不完善粒含量、霉变粒含量、水分含量的增加,真菌毒素含量并未出现同步增加,玉米不完善粒含量、霉变粒含量、水分含量与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3种毒素含量

5、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有的玉米不完善粒含量达到7.0%以上,真菌毒素含量却未检出;有的玉米不完善粒含量很低,真菌毒素含量却很高。同样,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有的玉米霉变粒含量、水分含量很高,真菌毒素含量未检出;有的玉米霉变粒含量、水分含量很低,真菌毒素含量却很高。因此,新收获玉米真菌毒素含量的多少,不能通过玉米不完善粒含量、霉变粒含量及水分含量判定。2.2 玉米3种真菌毒素之间的关系由图4毒素检出率来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两种毒素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6.4%、86.8%,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只有21.7%。由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两种毒素属于田间真菌产生的毒素,表明玉米在

6、收获前期已经受到感染,黄曲霉毒素B1属于储存真菌产生的毒素,故检出率较低。同时得出,玉米样品真菌毒素的含量并没有全部出现毒素同时高或同时低的相关关系。由此得出,玉米生长期或收获期产生真菌毒素的真菌并不是同时繁殖生长或同时产生真菌毒素。3 结论通过分析,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含量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以及不同真菌毒素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在日常收购或检测过程中,不能仅凭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感官检验情况判定玉米真菌毒素含量的高低以及3种真菌毒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玉米的主要污染途径有以下两个:一是在田间生长期自身传带,二是堆栈储藏环境造成的二次感染。因此对于真菌毒素含量的测定,必须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检测。参考文献: 1 王希春,何成华,刘海明,等.真菌毒素的污染、危害及其检测技术J.畜牧与兽医,2009,41(8):104-106. 2 李俭,李世勇,张传惠,等.不同质量玉米中3种真菌毒素含量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5):18-20. 3 姜友军,陈晋莹,徐广超,等.玉米生霉粒和霉变粒与真菌毒素含量关系的研究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20,35(2):129-133.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