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7261771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特殊教育视野下公民实践活动教师推进策略研究 孔林焰摘 要 公民教育作为树立公民意识,培养合格公民的通识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序推进离不开教师,为此,教师应从课堂引领、社会实践、科学评价、三位一体“1+1+1+X”多维度进行有效导。关 键 词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教师推进 G715 文献标志码 A 2096-0603(2019)28-0162-02十九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我国一直把公民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默认的公民是健康活泼的,却忽视了在我国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特殊群体。蔡元培先生曾指出

2、:良好的个人素质要从教育开始,良好的个人素质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要通过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而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合格的公民显得尤为重要。一、加强课堂引领,建构行为框架特殊教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参与并适当解决公共事务的行动能力不足已成为推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严重制约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推进。探究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当前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难题。经过我们的实践探究,初步形成了“课内指导、课外实践、听证推进、评价反思”四步式推进教师指导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六种课型。(一)主题确立指导课该课型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利、公正等公民基本概念,

3、通过主题探究,筛选出本地区突出的社会公共问题,为资料搜集做准备。(二)资料搜集指导课该课型主要任务是探索确定主题的信息来源渠道。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搜集信息的意识,如利用现代工具搜集资料,访谈社区居民、政府部门,寻求家长、老师協助、小组合作讨论等。(三)方案制定指导课该课型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遴选收集来的政策法规,分析政策的优缺点;二是明确提交方案的部门,明确方案制定的要求,合作制定方案。(四)行动推进指导课该课型的课堂主要任务是结合前期制定的活动方案,回顾梳理行动计划,交流方案的落实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小组合作完善方案后,在班内展示新方案,并指导方案更好地落实。

4、(五)模拟听证指导课该课型要任务有两点,一是现场模拟,每个小组在4分钟内完成小组陈述的内容,6分钟来回答听证员的提问;二是分组准备,筹划听证会,筹划各组需要的展板,确定参加人员,落实会议时间、地点、邀请人员方式等。(六)反思评价指导课该课型主要任务是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展示评价范畴、讨论完善评价标准,小组展示推介研究过程和后期反思,最后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评析,评选优秀探究小组和个人。二、走向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是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是是否具备基本公民意识和基本能力的试金石。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了“情境感染式、模拟训练式、志愿服务式、自主治式、

5、联动推进式”五大实践模式。在研究中,我们选择联动推进式进行攻关研究。通过开展一系列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出教师如何运用五大实践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一)开展方法指导,做好充足准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活动方案、安全应急预案、致家长的一封信,做好活动审批与外出活动安全备案,从制度层面做好细化全面的设计,确保活动顺利实施。除此之外,校外实践更需要教师的科学规划与指导。其一,教师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辅助实践。其二,教师可指导学生提前了解实践活动所蕴含的公民素养,指导孩子争做合格小公民。其三,教师可指

6、导孩子做好小组划分,组长、组名、口号的商定,知识和物资的准备,活动方案的编制,活动方法的遴选等,逐步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二)善于捕捉活动细节,适时开展集体引领公民素养的外在表现往往是瞬间即逝的,比如一个动作、一句话等,这需要老师善于捕捉活动细节,为后期开展个性化指导提供强有力的事实依据。2017年11月20日,我们在开展“限塑令令行不止的行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在巡查校园后准备回教室时,我们班的习高同学顺手捡起了地上的一个废旧塑料袋。当时我就及时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画面,随后开展了“假如是我会怎样”的沙龙活动。所以,教师要善用敏锐的眼睛,捕捉活动细节和个体表现,对小问题可及时指导,价值比较大

7、的现象可开展集体引领,这样能够及时引导大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才是更好的,培养孩子们养成自觉爱护环境的习惯。(三)牢牢抓住活动咽喉,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解决诸多问题,但老师要明确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什么,以便在活动时有针对性予以指导。比如,我们在开展“温州市永嘉县限塑令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时,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科学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学生在确定调查方法时想到了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法等,但对调查样本的选择却不够科学。随后,我提醒大家只针对某社区和本校学生进行调查,会缩小调查样本覆盖面,影响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于是,我指导大家扩大为当地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店铺进

8、等调查对象,每种类型随机取样调查样本。调查结果收集之后,我又引导大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绘制了扇形统计图,形象生动地呈现了温州市永嘉县限塑令发挥作用极其有限,实施效果已不明显的结论,并带领学生进行初步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三、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多元评价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教学与评价是分离的。自1998年,在每次實行评价前,国家教育评价管理委员会都会与专业评价机构ETS(教育考试中心)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评价权利与责任1。这样可以避免统一主体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窘境,最大程度做到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当前,我们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三方的社会评价机构也尚不具备,需要我们重构科

9、学评价体系。(一)重构实施主体和评价主体相分离的教师评价体系一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最好由两人以上完成,这样可以实现教师A具体实施与教师B监督评价相结合,最大程度提高活动实效性。在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时,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个体之间的认知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教师也在进行着公民素养与基本能力的再认知、再提升。因此,在进行评价时教师B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表现,以第三方的角度进行科学评价,评价要倾向于积极引导,激发孩子的实践兴趣。除此之外,自我评价、组员评价也是重要的评价方式。每位学生可以反思实践活动中有好的表现和不足,找准差距,及时弥补。在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的表现情况组员最有发言权,因此组

10、员的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二)注重外在行为表现与内在素养提升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方面,我们不能片面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要用心感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了什么新知识,了解到了什么新内容,内心有没有感触,公民意识有没有提升。每次评价要实行有形外在评价与无形内在评价相结合。在“限塑令”名存实亡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不仅关注了孩子们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环保知识和参与社会事务积极建言献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注重在展示交流中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获得了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有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有责任、有义务为改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四、实施资源整合,构建“三位一体”系统工程学生是受学校

11、、家庭、社会三重影响的复合体,学生良好的公民品质只有在三者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形成。只有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公民教育系统工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2。教师作为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推动者,有义务最大限度整合现有资源,为孩子们营造多元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随时随地生活在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实现公民个体良好素养的无形提升。这里讲的资源整合主要指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有效资源进行整合。(一)关注学生需求,从身边小事做起我国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孩子们由于先天后天形成的自身方方面面的限制,让孩子们在课堂与实践中积累文化内涵,培养创新力,全方位提升公民素养

12、这一宏大目标困难重重,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所以,在进行公民教育培育时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巧借传统节假日、重大纪念日开发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专项研究。针对学生自身素质和特长开展不同主题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探究,整理出多套课程资源,如“春节习俗演变文化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家乡变化研究”“学校路段两旁占道经营问题研究”“校门口安全隐患问题的研究”及以环境、交通、敬老为主题的社会服务活动等。除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学校设计不同主题的校园景观、楼宇文化、教室文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爱国爱家乡文化、自立自强文化、勤俭节

13、约文化、孝文化等,处处彰显“启智养德情智共生”的主旋律,从显性约束力和隐性感染力两个方面对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进行塑造。(二)指导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柏拉图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成员的基本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家庭的文明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对所在的家庭来说,可以说是不小的负担。家长在方方面面都要比正常学生的家庭付出很多。为切实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指导家庭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重视培养家长的公民素养,指导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

14、是否具有公民意识,对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是否让孩子平等参与决策家庭事务。其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其公民意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完全依靠父母,一切由父母包办,特殊孩子的家庭尤是。这使孩子丧失了诸多独立走向社会的机会,严重阻碍其公民意识的生成。家庭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我们应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多创造锻炼孩子走向社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立、自主、自强精神和权利义务意识。(三)积极建言献策,营造公民教育社会氛围社会是公民意识养成的大课堂。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要切实履行好在公民意识教育养成中义不容辞的责任3。作为教师可以从当今社会环境不足的地方入手开

15、展有针对性指导。当前,“低头族”已成全社会的问题,已影响到人际关系,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教师可向家长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学校掀起不做“低头族”宣誓签名活动;向相关部门提出净化“低头族”公益广告方案,通过现代媒体扩大影响面,尽微薄之力营造社会大氛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稳步推进,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这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晶。以上仅是从教师角度对如何推进特殊学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的一些点滴做法。在今后实践活动中,我们将继续用心实践,潜心探究,精心提炼,使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肩负起“使人成为合格社会公民”的神圣使命。参考文献:1罗贵明.美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实践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124.2殷硕景.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实践路径探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2):13.3张昆玲,宋杉岐,许爱青.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养成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4):95-96.编辑 张 慧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