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社会和谐诊断报告综合排名:15得分:151.841 ■基本情况常住人口平均寿命万人医疗 床位数城市居民可支 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6144万人71. 85 年20. 7 张8470. 7 元2641 元2005年,安徽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0. 7元,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为43.7%;农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5%全省共有卫 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室、个体开业)910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90个, 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9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6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1.7 万张安徽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1.85年,在中部省市中位居首位2. 社会和谐指数分析总指数得分:151.84;排名:152005年安徽省社会和谐总指数得分151. 84分,综合排名比2004年提高了 4 位,位列第15位其中人口素质得分39.23,发展差距得分23.29,公共服务得 分36.28,人与自然得分53.04分由以上数据可知,在2005年安徽省的社会 和谐状况在全国属于中等水平,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居全国第24位,比2004年下降2位,但与中部的其他省市相 比,女口:山西、湖南和湖北,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指数排名总排名人口素质发展差距公共服务人与自然2005 年1522242422004 年192122274指数得分总得分人口素质 得分发展差距 得分公共服务 得分人与自然 得分2005 年151.8439.2323.2936.2853.042004 年167.2041.0034.5331.0560.632005年全国平均150.9944.5939.774&0518.59人口素质 得分:39. 23;排名:22在过去的一年里,安徽省人口素质有大幅度下降虽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1. 85年,位居中部省市的首位但高中以上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15.15%,下 降到13.06%,下降了 2. 09%,致使安徽省人口素质全国省市排名从2004年的第 21位下滑到第22位发展差距得分:23. 29;排名:242005年安徽省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0. 7元,比上年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 消费性支出6367. 7元,增长11. 5%o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 7%,比上年 下降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 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 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比上年增长5. 7%,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3. 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96元,增长21. 1%,农村居民家 庭恩格尔系数为45.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平 方米,比上年增加2. 1平方米区域差距得分由2004年的4. 919下降到2005 年的0.186,由第8位下降到第20位区域差距的扩大导致安徽省在区域协调 发展方面排名由第22位跌到第24位公共服务得分:36. 2& 排名:242005年安徽省的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20. 7张,与2004年的1& 8张相比, 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万人专任教师数低于山西,河 南,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市,其排名却也从第4位跌到第6位科教文卫财政支 出比例由2004年的24. 02%上升到2005年的33%,其排名也从第22位升到第19 位可以看出公共服务指数得分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医疗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底子 薄,所以总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与自然得分:53.04;排名:22005年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以IV类为主,与上年基本持平;长江干流安徽 段水质以II类水质为主,属优良水质,主要支流整体水质为中度污染;巢湖湖区 水质较上年略有好转,支流整体水质变化不大;新安江干、支流水质整体良好, 水质均为III类。
人均水资源2005年为1175.245立方米,增加了 400.285立方米 2005年的环境污染弹性系数为6. 7296,处于全国较高水平说明政府推行的节 水措施和生态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导致人与自然指数的排名由第4位上升到 第2位,今后安徽省应强化现有措施3. 安徽省10项社会和谐指标变化趋势项目20012002200320042005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年)71.8571.85高中以上人口比重(%)0.15150.1306城乡居民收入比(%)33.270.31地区差距4.9190.186科教文卫财政支出比例(%)24.020.33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张)18.820.7万人专任教师数(人)78.68.60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774.961175.245人均耕地面积(亩)1.38641.4637环境污染弹性系数-1.48696.72964. 安徽省社会和谐指标标准化值的比较分析(2005年)标准化值为1代表全国的平均水平,0为最低水平,值越高代表该指标所代 表的发展程度越高从雷达图1可以看出,把具体指标标准化后,安徽有三项指 标大于1,其中环境污染弹性系数最高,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标准化值的4倍,人 口平均预期寿命和科教文卫财政支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差距和人均水资 源接近全国最低水平人口素质指标:从反映人口素质的几项指标来看,安徽省人口素质处于全国 排名的中下水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标准化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 09倍,在 中部省市中稳居首位,但与排名第一位的上海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高中以上人 口比例的标准化值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一些著名学府集聚在该省这一优势 没有得到发挥发展差距指标: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城乡的协调发展根据区域 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理论,在宏观调控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其城乡差距将减少安徽的城乡收入比的标准化值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 0.8但区域差距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公共服务指标:安徽省的万人医疗床位数和万人专任教师数的标准化值都远 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待加强人与自然指标:由于安徽省继续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省的稳步建 设,2005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75个监测的17个城市中, 有1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175个,面积 850. 6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67个,面积501. 1平方公里。
全省国 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累计30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31个年末森林面 积3600. 7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25& 4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55. 4万 立方米这系列措施使环境污染弹性系数的标准化值为3. 6,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位列第二图1 2005年安徽省社会和谐指标标准化值的雷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