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27139305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三年规划初中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初中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 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九大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必不可少的。核心 素养是是思想、品性、知识、技巧、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包括能判 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等认知性素养与非认 知性素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而且核心素养是所有公民都不可或缺的、最关 键、最必要,也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素养。如果说一般素养是为公民的基 本生活之所需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则为公民优质生活之所需,因为它是一般素 养的高度凝练和核心灵魂。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 的

2、。因此,它是可学习、可培养、可塑造、可测评的。如果把初中生发展核心素养与中学历史教学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创新地 定义为:“初中学生为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核心历史知 识、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认同、尊重和融入历史的态度。”根据对核心素养的认 识,结合学科的特点我们科组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 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 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 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其实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教学的目标要求与中学生九大核 心素养中的很多部分是

3、不谋而合的。而在我们实际的历史教学中,也一直专注 于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素养。以下结合两者相通的部分和我们历史教学中的 做法,对近三年的培养进行大致规划。2016-2017学年规划初中生发 展核心素 养类别1. “国家认同”2. “人文底蕴”3. “学会学习”中的“乐学善学”必备品格1. 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 认同。2. 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 幸福等。3. 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关键能力1了解国情历史、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2.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

4、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3.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 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与之对应 的历史核 心素养类别1. “历史价值观”2. “历史价值观”3. 强调兴趣与习惯,虽无具体对应项,却是贯穿始终中学历 史课程标 准要求1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 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定 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2. 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

5、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 文素养。3. 渗透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培养措施 通过古代中国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时所表现的国力鼎盛、 文化灿烂,引领世界潮流的辉煌(如秦的统一、汉朝的大一统、唐 朝盛世、宋朝灿烂文化、清初的民族巩固加强等),树立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和文化情怀。 通过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精忠报国的动人故事,极大地刺激着 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树立起强烈地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顾炎武 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毛泽东的“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 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班超投笔从戎、戚继光“封侯非吾 志,但愿海波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等激励青年学生树立远大

6、的爱国志向。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忠于职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 福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等等 先辈留下的优秀品质,是后人享用不尽的财富,对于学生升华完美人 格、敬业、对人生更高层次的追求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党史的学习,从建党,到十年内战、长征、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让学生树 立起爱党拥军的思想。 通过对中国近代的民族屈辱到新中国的强势发展,培养起学 生对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追求。在世界的几大文明古国中,我们祖国历史唯一没有中断,虽然近代中国落伍,但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 图存,进行不屈

7、不挠的斗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从“师夷长技以制 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 “求富”、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 共和制”、从“民主、科学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到马克思主 义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探索中,中国终于找到一条正确的 路。从这段历史的学习认清中国国情,继承仁人志士锲而不舍的斗 志,清楚自己肩负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 梦”而奋斗。 通过对大量古今中外的引领者、思想家、知识巨人的学习, 通过对“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和追求人文精神的文艺复兴的探 索,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学生的人文情怀。如中国的百家争鸣、新 文化运动;西方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等。 “历史价值观”是从历史

8、研究的求真、求通、立德追求中凝 练出来的价值取向,即对历史的探究以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为目 的,以“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以丰富 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等,提供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 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历史核心素养的形 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 识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间 便可速成,而是一种“情动一体验一理解一内化”的过程。为此我 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 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

9、冶学生的情操。有些史事比较枯 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便可以运用富有魅力讲述 法,以丰富充沛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声调,再现 历史人物的容貌与言行,如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忧国忧民的爱国 情怀、奋发精进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都是 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接受精 神熏陶、汲取前人智慧、提升精神境界。 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 关的影视和图片资料,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学 生有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 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认识与判

10、断,进而生成鲜明的历史价值观。此外,还可以编演历史剧,通过 扮演历史角色,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进行心灵的碰 撞,进而对历史做出价值评判。 开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生活,让学生乐学善学。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的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观看并讨 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编辑历 史题材的板报,举办小型历史展览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知 历史、理解历史。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思考、去实践、去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时空观,历史佐证,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也 会更加充实,实现的也就会更加真实。

1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探究相结合,通 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总 结、比较和概括,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学 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 围绕着“高效课堂”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敢疑善思, 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组织学生来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 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历史,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历史问题,提出探 究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 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好学、乐学、会学,做自主学习的主人。2017-2018学年规划初中生发 展

12、核心素 养类别1. “科学精神”2. “学会学习”中的“乐学善学”必备品格1. 尊重事实和证据,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 现正确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2. 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关键能力1.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 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 行为等。2. 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 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与之对应 的历史核 心素养类别1. “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2. 强调兴趣与习惯,虽无具体对应项,却是贯穿始终中学历 史课程标 准要求1.

13、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 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2. 渗透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培养措施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实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 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 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 们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 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 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

14、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 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学是一门实学,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 真求实为目标,“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料既是我们揭示历史 真相不可或缺的证据,更是我们评析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与历史事 件的基石。因此“史料实证”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 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 辨别、选择和使用各种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 并经过思辨与探究而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证据。教会学生 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属于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而 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

15、意识。 请参考2016-2017学年规划”中“培养措施”的后四点。2018-2019学年规划初中生发 展核心素 养类别1. “国际理解”2. “学会学习”中的“乐学善学”必备品格1.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理 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2.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关键能力1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了解世界不同文化。2.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 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与之对应 的历史核 心素养类别1. “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2. 强调兴趣与习惯,虽无具体对应项,却是贯穿始终中学历 史课程标 准要求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 争意识。2渗透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培养措施 在教学中,估计没有第二个学科会像我们历史学科一样,系 统地对古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进行如此广泛的涉猎。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是历史学科最高的 教育目标之一。通过对中国与世界的横向和纵向、宏观和微观、进 步与落后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具备全球视野,积极参与多元文化 的交流。 在历史教学中,特别强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培养。“从史实中得出理论,用事实说明理论,用理 论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做到史论结合”,这些都是历史基本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