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一一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管理世界》(月刊)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辅以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经验检验口李怀2004年第4期摘要:本文基于当代自然垄断产业的变化和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的缺陷这一背景,通 过网络经济与非网络经济的比较,引进网络经济效益概念,并将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 效益概念做了程度上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木文不仅设定了一个理论模型所应具备的前提 假设条件,而且还依据美国经济学家鲍默尔等人在探讨自然垄断理论时所使用的形式 逻辑表述方法,讨论了以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为基点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最后,通 过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典型分析,进一步对该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关键词:结构效应规模经济网络经济效益自然垄断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学文献和教科书几乎都把自然垄断的根源归结为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或成本次可加性(也称成木弱增性或成本劣加性)•然而,随着自然垄断产业 的进化和发展,特别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垄断领域改革的深化一一放松管制和引 进竞争,导致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一分为二:可以引进竞争的部分和不能引进竞争的部分. 从此,当代自然垄断理论陷入一种尴尬:在同样存在着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自 然垄断产业可以引进竞争,而有的自然垄断产业就不能引进竞争;可以引进竞争的自然垄 断产业为什么必须实行产业准人管制,而不能像一般竞争领域一样展开自由竞争.这些问 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其次,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存在一个共同失误:在给定的自然垄断理论模型中, 他们仅仅论证了垄断可能带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并由此推导出 自然垄断的结论来,完全没有分析在该模型中如果引进竞争可能带来的效率,更没有对竞 争所带來的成本节约与垄断所带來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成本次可加性导致的成本 节约之间的大小进行分析和比较,武断地认定垄断优于竞争•这就难免使人产生怀疑•也 就是说,在以往经济学家所设定的模型中,缺少了垄断和竞争二者可能带来的效率大小 的比较这一重要分析环节•没有比较就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来,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原则, 最起码也是不够慎重的.再者,对于自然垄断的成因来说,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这3个概念所 覆盖的范围过于宽泛.因为它们不仅存在于自然垄断领域,而且还存在于竞争领域 里,特别是它们在竞争领域里往往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反之,它们对于当代自然垄断的根本特性一一网络经济效应,却缺乏恰当的描述和本质的刻画•因此,按照现有的分析 框架和逻辑,那些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木次可加性表现出色的竞争领域,也应当成为 自然垄断产业.显然,这与我们的经验不符.★本文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日《中国垄断行业规制体制改 革的实证研究》的资助,批号02JAZD790013,特此致谢.61 —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中国产业发展论坛时代变了,自然垄断产业变了,自然垄断理论也须变化•随着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化和发展,当代 自然垄断已经收敛到仅具有网络特征的产业上來 了 •对此,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概 念由于缺乏对自然垄断本质特性的刻画,已经不 能有效说明自然垄断产业的成因了,这就需要有个更为严格的能够刻画网络经济特性的新概念 作为替代,以此重构自然垄断理论的逻辑框架.,网络经济与其说传统经济充满了竞争,倒不如说它更 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产业往往由几个寡头主宰 着市场,而H常常维持多年不变;市场份额的增加 和减少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企业经理人员的聘用也比较稳定,甚至一些国 家具有终身制的传统.相比之下,信息产业更具 有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技术创新如此频繁 的情况下,一切都是暂时的,大家都知道,今天领 先技术的命运最有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迅速取 代;今日的垄断者,也许明天就会被淘汰出局. 决定二者变化差异的奥秘是什么?美国经济 学家卡尔?夏皮罗和哈尔?瓦里安(2000,第 152〜164页)认为,旧经济和新经济的主要区别 在于,旧的工业经济是由规模经济驱动的,而新经 济的驱动力量是网络经济•那么,为什么网络经 济会有如此巨大的驱动力量呢?它其至可以在放 松管制,引进竞争的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今天,居 然使那些网络经济部分的自然垄断特性不变!究 竞什么是网络经济?要弄清网络经济的含义,就必须先弄清楚网 络是什么•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來看,网络一般是 指由多个节点和连接构成的网状系统(罗仲伟, 2000,第55页),节点和连接是构成网络系统的最 基本要素.节点是指用户,电站,网站,车站等通 过网络连接和传递的主体和客体•对于单向传递 型网络来说,传递主体和传递的接收客体都是稳 定不变的,不可缺少的,如广播电视台与接收媒体 和观众•但是,对于相互交易型网络来说,主体和 客体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同时兼有的, 因为每一个节点既要发射,传递也要接收•连接,62 —分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连接是指输水管 道,煤气管道,电线,路轨等看得见,摸得着的连接 中介物,无形的连接是指媒体之间看不见,摸不着 的联系中介,如通讯微波等.从网络输送的内容来看,网络可划分为信息 网和物理网•信息网络所输送的是信息资源,如 通讯网等.由于信息的计量单位叫比特,因而信 息网也经常被叫做比特网.而物理网络所输送的 是水,电,气等物质性资源,所以才称之物理网,如 自来水管网,电网,煤气管网等•现在,人们有时 还将物理网络叫做传统网络,以示和比特网络区 分开来,突现比特网络的现代意义.节点和连接的质量与数量是决定网络效应或 功能大小的基础•根据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节点的数量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功能 自然也就越强•节点的质量也同样重要,如良好 的信息发射装置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接收的效率 和准确性•在智能型网络中,连接好比是身体中 的神经,通过中枢下达的指令经神经系统传递给 各个节点,在反馈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使整个系统 达到最优目标.如果连接的数量较多,就可以增加连接的密 集程度,从而提高连接的效率;如果连接的质量 好,就可以提高网络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总之,节 点和连接是决定网络效应和功能的基本要素. 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要素,而且更重要的 在于结构如何•节点和连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网 络结构,如网状,环状,单向,双向的网络结构•不 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网络效应或功能•一般来 说,在同类网络中,节点越多,连接密集程度越高, 结构越复杂,网络的效应或功能也就越强•反之 亦然•即网状的要比环形的,双向的要比单向的 网络结构具有更高的网络效应或功能•网络的这 种结构效应是我们理解网络经济全部问题的核心 和关键•正是在数量和结构的相互作用下,网络 经济才可能比非网络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 弄清了网络的特点,我们再接着继续讨论网 络经济概念•现在人们在两种含义上使用网络经 济概念•一是为了和非网络型经济相区别,把凡是 具有网络特征的经济形态通通称作网络经济或网络产业•显然,这里的网络经济指的是一种特殊 的经济形态或产业•一般来说,它应包括两种经济 形式•第一,传统的物质型网络(即物理网络)经 济,如输水管网,输电网,铁路路轨等基础设施网 络经济.第二,信息型网络经济(Internetecono一 my)•它是指基于信息网络的经济活动•主要由4 个方面构成,包括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应 用,互联网的中介服务,互联网商务等信息网络经 济形式,同时也包括网络企业,网络市场以及居民 的网络投资,网络消费等微观经济活动•网络经济 和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新经济都是相 类同的概念,虽然观察问题角度不同,但基本上指 的都是同一个客体(乌家培,2002,第91〜93页). 二是为了和规模经济相区别,把网络经济理 解成与规模经济含义类似的一种经济特性•严格 地说,从经济效应的角度上看,在词汇的选择上, 与规模经济相对应的词应当是网络经济效益,如 果我们把规模经济所对应的词理解成网络经济的 话,就会和上述所使用的网络经济概念的涵义相 混淆•有鉴于此,本文在第一种含义上使用了网 络经济概念,以示和非网络型的经济形态或产业 相区别;在第二种含义上使用了网络经济效益这 概念,以便同规模经济一词的基本含义遥相呼 应,相对而立.由此说來,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 益这二个概念都是对某种经济效应在不同程度上 的刻画,反映了它们所具有的经济效应的程度. 但是,笔者以为,作为界定某种经济效应的概念, 规模经济一词过于简化,不太周延.严格地说,应 当使用规模经济效益这一概念作为替代,这样就 比较符合中国语言的习惯,只是人们既然已经都 习惯于规模经济这一概念了,也就只好顺其自然, 遵从人们的习惯罢了.二,网络经济效益及其与规模经济的比较随着传统自然垄断产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越来越对建立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 次可加性基础上的自然垄断理论产生怀疑,甚至 有人认为自然垄断被打破了,自然垄断消失了. 然而,來自现实生活的观察表明,传统的自然垄断 《管理世界》(月刊)2004年第4期产业虽然有一些业务(如电力产业中的发电业务) 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也可以把一部分业务(如电信 产业中的增值业务)划入竞争领域,但是,不宜其 至无法引进竞争机制的部分仍然存在•如上所 述,某些具有网络特征的自然垄断产业一如既往, 根本就没有引进竞争机制.那么,这里的原因是 什么呢?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是否像某些人说 的那样,这完全是由行政垄断造成的呢?根据西 方发达国家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成功的经验,问题 远非如此简单,因为行政垄断完全可以打破,但 是,经济现象本身所深藏着的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却是我们无法消除的•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 到:某些网络化产业的背后可能确实存在着某种 天然适宜垄断的特性•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特性 究竞是什么,需要我们做出回答.1997年我国就有一批学者论证得出电信业 的自然垄断性质已经不复存在的结论.理由是技 术进步降低了竞争者进入的门槛,其次是传统产 业规模已经大到成本曲线开始上升的阶段,继续 扩张就会导致效率下降.不久,我国乂一批学者 发现,网络经济的经济规模与企业效率的平衡点 出现无边界现象.这就意味着网络经济效益极强 的网络可以大到整个城市一个网络,全国一个网 络,乃至全世界一个网络•由此可见,网络经济所 特有的经济效应不是减少了,而是大大增强了. 本文以为,网络经济这种特有的适于垄断生存的 效应就是对网络经济效益的最好刻画.具体来说,网络经济效益表现为:1•从成木的角度看,网络经济效益表现为极 高的同定成本和较低的边际成本二者所形成的平 均成本曲线异常陡悄,表明网络经济的平均成本 曲线下降急剧并在一定区间内永远下降 具有网络特征的产业往往是世界上同类产业 中固定成木最高的产业•以单向传递型物理网络 为例.城市自来水管网不仅铺设成本一直很高, 而且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紧缺,许多城市不得不 从更远的地方引水入市,这就更增大了固定成本 的支出•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就搞了”引碧(流 河水)入连”和”引英(那河水)入连“等多项引水工 程,仅资金投入就达50多亿元•双向交易型网络63一基于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理论创新 中国产业发展论坛的造价就更是惊人!以信息网络为例,不用说计 算机网络的造价如何,仅建造一个牛产0.07微米 晶体管超级芯片的硅片厂就可能要花费100亿美 元,且投资风险很大•目前,我国建设一条长途通 信干线工程,每公里约需投入资金10万〜20万 元.铁路每公里需投资1()0()万元,高速公路每公 里需投资3000万元,地铁每公里约需投资5亿 元•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信息网络,随着一个网 络节点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