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6634520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议提高中职师生有效沟通的途径 何红良摘 要:不少中职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他们感受不到教师的良苦用心,而是一味地认为教师在刁难他们,使他们难堪,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这样的沟通有效吗?沟通了但没有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不服气,教师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因此,师生沟通中要重视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使师生关系能够和谐发展。关键词:智慧 把握时机 心服口服 有效沟通沟是指挖掘,使两水相通,通是指彼此之间相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通过声音、动作、眼神等肢体语言进行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以求情感和谐、信息通畅和行为一致。师生之间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靠有效的沟通来解决

2、,包括学习、生活、活动的组织和矛盾的解决等。通过沟通,达到信息交换,就能迅速摸清对方的底牌,然后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措施。有效的师生沟通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够满足师生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需要,而且还能加深理解并让双方达成共识。一、沟而不通的因素1.工作应付不认真孟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教师工作不积极,敷衍了事,应付学生、应付家长、应付领导。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长年始终一成不变,没有一点教学激情,甚至在教学上出现懒散的现象。有些教师责任感缺失,个人品德存在问题,接受家长的请客送礼。有些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不强,专业不专,又不去自我学习,忽视了自我能力的培养再造。这样的教师

3、学生心里不服气,教师跟他沟通还会有效果吗?教师的任何言行举止都是教育,它启迪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王铁江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曾批评有些教师得过且过、没有追求,用网络流行用语概括来说就是“佛系”。一语中的,“佛系”,即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2.以自我为中心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环境因素、情绪因素、性格因素、经济因素等。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然而沟通皆始于自我,往往迷失在自我思维的局限中,主观又武断、缺乏客观又欠公正。有时候某些教师对自己都无法正视又爱钻牛角尖,不听劝又倔强,更谈不上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当久了,就会霸气十足,站在讲台往下看,习惯于学生无条

4、件地服从自己。只要学生一犯错,马上就认定是学生不听话、调皮捣蛋,特别是自己心情烦躁时,更会火冒三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不分青红皂白噼里啪啦地责备一通。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式的师生沟通注定只是单方面的,是一厢情愿的,是没有效果的。教育专家魏书生曾经说过,中职生不缺批评。在初中的时候,他们是教师办公室的常客,被定为差生。批评教育对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3.缺乏足够的了解沟通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沟通就会冷场;没有共同语言,对话就可有可无。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了解他们的喜好、性格特征、审美习惯,就不足以与他们沟通。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日常沟通中,误解就会变成常态,理解却成幸运

5、,这样就会造成许多的“无辜者”“无助者”和“受害者”。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常常会觉得自己很受伤,觉得学生很不懂事,觉得爱付之东流。教师给学生是一份爱心,都是为他们好,可万万没有想到学生不认可教师的好。可教师们想过吗?考虑过学生的感受吗?学生为什么不接受?是不接受爱心吗?还是不接受教师们给他的东西?其实,学生抗拒的不是教师给他的内容,而是给他的方式。二、有效沟通的途径1.沟通需要大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有的人反复做思想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有的人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说到人的心坎里,让人心服口服。师生沟通要有效,必须要学生能够接受

6、才行。教育学生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智慧。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想当然,不能主观和武断。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加以尊重。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平等和公正。智慧是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表现为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要有效沟通有方法、有内容、有动作。佛祖在得道之前,每天都要去化缘。有个人就对佛祖说,和尚你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劳作,要靠乞讨要饭而生。佛祖回答说:“你说得对,每个人都要劳作才有饭吃。你在田间劳作,而我在你的心田劳作。你付出的是一餐饭,得到的是我的福祉;我付出

7、的是我的福报,得到的是你的一餐饭。我们谁也没有失去啊!”佛祖的智慧让人心服口服。2.沟通需要把握时机培根说:“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创造机会。”柏拉图说:“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时机抓好,教师就能很好地感化学生;时机不好,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庙里的和尚都在抓小偷,而一个老和尚却在小偷必经的路口等候他。惊慌失措的小偷碰到了老和尚,老和尚随手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山上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面对其他和尚的责难,老和尚说道:“我只不过送他一轮明月而已。”第二天早上,那件外衣被整整齊齐地叠放在庙门口。老和尚高兴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是

8、啊!老和尚的明月送到了,小偷被感化了。少年不知愁滋味,吃一堑才能长一智。吃一堑的时机当然很难把握,也许可遇而不可求,但其总有规律可循。一是智者善于把握时机,静观变化。中职生最好的教育时机,先是新生刚进学校的时候,当他们置身于新学校、新教师、新班级、新同学等新环境中,容易产生我要重新开始好好学习的念头;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因为放假时间长了,也会促使学生怀念起校内的学习和生活。二是教育要分场合,即要注意环境的变化。要给学生面子,不能使他们下不来台。三是教育要察言观色,即要注意情绪的表达。当学生愤怒、激动的时候,对立情绪会使学生变得不可理喻。这时候,教师需要静,要冷处理,待学生情绪稳定时再加以处理,往

9、往會避免不必要的师生冲突。古语有云,时则动,不时则静。四是教育要区别对待,即要注意不同的性格。有些学生教师怎么批评教育都没有事情,而对于容易冲动的学生,就不能这样教育了。冲动的学生只要稍微不顺他的心,就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或拳脚相加。3.沟通需要爱岗敬业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生沟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于教师要让学生信服,要让学生把教师的话当回事,而且能够不折不扣去完成。学生听话了,教师就会事事顺心,而且还省心。班级的事情不用教师操心,纪律有人管了、劳动卫生有人做了、文艺汇演有人排练了、运动会有人组织了等。做个让学生信服的教师,首先,教师必须是热爱本职工作,热

10、爱自己的学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其次,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文化专业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教师要用扎实的人文功底、精湛的技能征服学生。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让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时,实现中国梦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对于教师而言,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倾情关爱学生、潜心教学、淡泊名利,以传道授业为天职,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好教师。4.沟

11、通需要了解学生教师多了解一点学生,就会多一份新的认识。正如一些不看好的学生,毕业几年以后返校来看望教师,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挺好的。差生,也许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差,只是别人太优秀了,把他们比了下去。差生,其实并不坏,只是缺少了关心和呵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就是信心的体现,让学生“抬起头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肯定和赞扬。教育需要爱,还需要鼓励。对一些纪律观念淡薄、上进心不强、脾气硬头硬脑的中职生,教师千万不要忽视话语的力量。语言的奖励是最廉价的,特别是要对学生多说一些鼓励的好话。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做一些小

12、事或是他最爱干的事。不要只看结果如何,只要这段时间过得充实就好。鼓励学生学会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教师多了解一点学生,就会转变看法,就能自然地体会到孩子内心里的那份纯真、那份善良,暖暖地沁人心肺。教师多了解一点学生,就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多一点了解,对自卑的学生多点鼓励;多一点了解,对消极的学生多点理解;多一点了解,对冲动的学生多点耐心;多一点了解,对好动的学生多点引导。教师就能成为学生们心中崇敬的偶像,树立起他们生活的信心,才能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三、结语师生之间要和谐,离不开沟通这座桥梁。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要放下自己的成见,多看到学生的优长。要以德报怨,当学生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那就是最好的事情。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让他树立一个信念:我能行!参考文献:1吕颖慧.师生沟通是提高中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J.才智,2015(2).2金文.说话说到点子上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3付国新.浅议有效沟通J.才智,2011(3).(作者单位:诸暨技师学院)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