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6549830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微电影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微电影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并从教师布置任务、微电影拍摄流程和精彩剧情再现三方面具体论述微电影的具体应用过程,最后总结微电影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关键词】微电影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高职 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G A0450-9889(2019)09C-0141-03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社會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2、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渠道。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同时指出,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对照这一标准,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还有以下方面有待完善。(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更新由于组织、机构、经费、师资、场地等主客观因素限制,部分高职院校保留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消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心理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者潜在的自杀危机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的是心理问题的表

3、现形式、形成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对此,有必要更新教育理念,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秉承发展性为主、预防性为辅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关注广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培养和积极社会关系的营造,以培养学生的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激发心理潜能。(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不能适应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心理需求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主要的办学特点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自己的校本教材,而是采用本科院校统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理论阐述翔实,但是对高职学生而言其内容显得比较空泛抽象,较少联系行业实践,未能将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心理

4、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有待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仅仅完成了知识的讲授,很难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行为训练,未能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没有达到“知行合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课程设计上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至于降低教学效果。(四)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主要结合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是相对落后和陈旧的,不符合这门课程的特点,也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

5、学习效果。二、微电影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微电影顺势而生。微电影是指具有电影的制作手段、艺术元素、策划体系和完整故事情节的视频短片,主要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宜在移动状态和碎片休闲时段观看,具有“微时放映”“微周期”和“微规模投资”的特点。作为新媒体环境下流行的大众传媒之一,微电影结合校园生活现实,通过不同的主题,融入艺术元素,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予其视听冲击,同时引起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风格,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激发

6、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一个明确的任务作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的教学形式。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和协作学习。它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的目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尝试将微电影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以期创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形式,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顺应时代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三、微电影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7、一)教师布置任务学期初,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的专题,以小组(每组68人,自行组队,建议男女搭配)为单位,撰写剧本、拍摄微电影。微电影时长810分钟。在任务评价中采用的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微电影拍摄流程1.团队组建。团队是微电影成功拍摄的首要前提。班级同学自由组合,他们可以根据性格互补或者爱好相似等特点自行组队,通过自我推荐或者小组选取的方式选出组长,然后小组内部进行分工,确定导演、编剧、主演、道具组、拍摄组和后期制作等角色。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责任意识,有效培养领导能力、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2.剧本撰写。团队成员根据

8、教材结合校园生活与社会现实或者个人经历,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确定剧本的选题。各小组确定选题后由班级学习委员进行汇总,确保小组之间的选题不重复,然后向任课教师汇报。教师对选题进行把关,确保选题积极健康、传递正能量。确定选题后,小组当中文学功底较为深厚的同学负责编剧,其他同学协助完成。编剧初稿完成后由教师指导,适当增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编剧人员根据老师的指导再次修改,教师再次把关,最终定稿。3.电影拍摄。导演根据剧本选取适合的学生担任主角、配角,组织演员熟悉剧本,然后选取或者创造情境进行微电影拍摄。团队所有成员在导演的指挥下,积极配合,做好心理支持与后勤保障工作,完成符合题材、学生自编自导

9、的原创微电影作品。4.后期制作。当各种镜头都拍摄完成之后,为了更好地呈现电影效果,团队成员还要对电影进行后期剪辑制作。这时可能会进入一个倦怠期,最初的新鲜感已经耗尽,剩下的是相对枯燥的技术活。学生可能会因为不掌握剪辑和后期制作技术而变得焦虑,因此,教师要安抚学生的情绪,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掌握新技术。此时,组内可能会有对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出面解决问题,也可能会出现组间相互协助的场面。5.作品展示。全班各小组完成作品制作之后,集中展示并现场评分。包括剧本讲解和作品展播两个环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评委,全班学生一起欣赏微电影,感受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评委根据作品主题、拍摄效果等对每一个作品进行评分。

10、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分最终评出最佳作品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6.感悟分享。分享感悟是微电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参与完成微电影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和成长,但是对于其他小组的作品可能其感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在作品展示之后要引导学生思考该作品给自己的体验感受,开展组内、组间的感悟分享,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挖掘电影背后的寓意,让学生在分享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7.影片公映。选取拍摄较好、有教育意义与影响价值的微电影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放映,让更多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影

11、片参加校内外微电影大赛,让参与作品制作的学生感受到成就感和荣誉感。之后,部分影片可以作为案例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为学生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心理辅导。(三)经典微电影北京时间零点整精彩剧情再现唐任鸿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由于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于和老师同学沟通,导致进入大学初期遇到种种困难,以及心理方面的困惑。他在校园生活里独来独往,行为诡异,白天学习不“合群”,夜晚神出鬼没。特别是到了北京时间零点整,他仍然独自一人到实训楼练习动手能力,到教室看书学习,在宿舍洗手间温习功课,而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幕幕惊悚的画面。唐任鸿在遭遇各种挫折以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劝导下放弃了轻生的想法,在

12、心理委员和同学的帮助下渐渐成为一名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团结同学的学生。这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微电影,“人际困惑”是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发展性问题。影片中充分地体现了心理学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运用,语言处理恰当。如何及时地识别自杀,采取专业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杀干预值得深思。四、微电影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一)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微电影拍摄的整个过程中,从团队的建设,到剧本的编写,到电影的拍摄,再到后期制作,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学生可能经历了“不会(不愿)沟通不得不沟通乐于沟通善于沟通”的过程,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整个任务的完成,需要团队成员的

13、分工协作,有创作能力的学生完成剧本的撰写,表演天赋较高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摄影技术的学生完成电影的拍摄,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完成后期剪辑制作,还有的学生负责道具准备,等等。学生通过微电影的拍摄,有效地提高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学会了包容、相互理解,有助于班集体更加团结、凝聚。(二)发挥了隐性与显性教育作用电影疗法是以电影中的影像、情节、音乐作为治疗工具,通过引导观影者的心理洞察、启发、情感释放或慰藉等效应来促进心理愈合或成长的一种团体治疗或自助形式。在微博、微信等“微信息”时代,通过剧本征集活动、演员选拔、拍摄心理微电影、线上播映、组织学生观看、教师讲道理评故

14、事、学生发言说感想、事后写影评的形式开展系列心理微电影活动,播放学生自己创作的微电影,贴近其学习生活现实,他们既是生活的经历者,又是剧本的创作者,有的还是剧中人,因而更能够体验、感受剧中演员的心理变化,更能够引发情感共鸣,从而实现电影疗法的效能,寓教于乐,借助微电影的隐喻和叙事手法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发挥微电影的隐性与显性教育作用。(三)有效运用了心理咨询技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一种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它不用病理学的眼光看待人类行为,不特别去探究问题的根源,而是运用当事人本身资源,协助当事人达到改变的目标,同时不以抗拒改变的观点看待当事人,强调尊重当事人的重要性。经典

15、微电影北京时间零点整很好地运用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技术,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心理教师很好地运用了资源取向的积极提问,当危机个体讲述了很多消极的悲伤的经历,越发生无可恋时,教师的一句“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到今天的?”激发了来访者的个人潜能,引导来访者看到希望和力量。而且这部影片也是一个生命教育的好题材,可以用来进行公映,给学生带来视听冲击的同时让其无意识地体验到生命的珍贵,学会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绽放生命的光彩。(四)占领了网络心理育人的新平台交互式、高信息量的网络沟通模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因此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占领网络心理育人新平台。微电影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独具魅力的表达

16、方式呈现在网络教育平台上,是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领地的重要方法。微电影是新媒体的产物,广受学生追捧。但是将微電影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主题的选择,微电影的内容要积极健康,传递正能量。此外,微电影只是一个手段,思想引领才是关键。对于技术层面要做到适可而止,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否则就偏离了应用微电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初衷。【参考文献】1杜新儿.自拍心理微电影在中职心理课中的创新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9)2黎海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论坛,2011(8)3王鑫强,秦秋兵.电影疗法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6(17)4杨璐.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运用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