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26549467 上传时间:2021-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郑晓晴 秦昌盛摘要:在当今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人才的培养从专业型转向应用型,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在适应这一新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与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促进艺术文化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为区域艺术产业发展培养人才要求等方面脱节的问题。本文从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变革等方面对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高校转型 艺术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J0-05 :A :1008-3359(2019)01-0171-0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

2、教育事业”,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对作为培育和输出大量人才主要社会力量的地方本科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中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力发展、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等,找准转型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地方本科教育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面临着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等多方面的问题,地方本科高校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尽快适应这一重大转变,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

3、艺术文化产业升级发展需求的人才,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地方高校兴起了改革的大潮,以建立综合型大学为己任,地方学院纷纷更名为“高、大、上”的大学字号,专业、院系设置贪大求全,重学术轻实用,且忽略了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很多高校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办学特色,迷失了办学方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地方本科高校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难、创业难、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日益严重,生产一线紧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现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匹配,甚至已经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

4、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转变为具有针对性及实用性,更加突出社会需求、就业导向,实施面向职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这一改革的试点,一些地方高校已经行动起来,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许多相应的改革,尤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建立更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等,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如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实践教学场所建设、应用型教学设置、具备实践经验的师资培养、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困难,还不能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的需要。二、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地方本科高校艺术专业大规模的发展不过二十年的时间,很

5、多艺术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一些已经发展的颇具规模,但也有一些还在学校强势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艺术专业的发展再次面临困境与挑战,人才培养从原来的专业型转为应用型,无论是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践平台等都面临着新的转型。(一)艺术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地方本科高校艺术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如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缺乏从市场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等困境。还有亟待解决的人才培养层面表现出的人才培养观念的滞后、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问题。1.人才培养观念的滞后。当今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6、十分迅速,专家预计未来的十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种形式下需要大量的符合产业升级转型的艺术人才。然而人才培养观念的滞后也影响了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其原因有:首先人才培养方式滞后,艺术人才培养观念依然停滞在专业教育、课堂教育的模式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过程不能贴近实践,学习者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差;其次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绝大部分学生依然希望毕业后去深造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深入人心;最后师资实践观念的滞后,教师的社会应用实践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真正具有社会经验和实用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2.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标准是什么?应用技术型应该培养怎

7、样的人才?用何指标评估应用技术型大学?高校的分类管理体制机制目前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尤其对于地方本科高校的艺术专业,往往评价标准也等同于这所学校的理工科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无一定之规,只能跟随学校的强势学科随波逐流。3.“就业难”与“用工荒”。由于近年来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毕业生就业遇到极大的困难,艺术专业更成为了地方本科高校中的就业“困难户”。然而随着艺术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企业需要大量的艺术技能型、艺术管理型人才,但是在招聘中却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对市场了解的缺乏、应用技术不过关、管理能力不足等,都成为了就业的“绊脚石”。(二)艺术

8、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地方本科高校向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过程,是高等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以质量提升为人才培养核心的新的发展阶段。1.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显示,2016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4.14%。这一数字相较美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的10%而言,中国的文化产业依然有着巨大的上升发展空间。文化产业的大升级、大调整为艺术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2.创意产业的主要力量。随着创意经济时代来临,劳力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渐渐被创意密集型产业取代,成为了文化产业的

9、创新驱动力。创意经济理论特别强调人力资本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重大作用,创意产业对于新产品、新财富、新市场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为艺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应用型艺术人才将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3.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本科高校培养的艺术人才服务面向突出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因此要仅仅抓住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是密不可分的,积极探索适应于区域内艺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艺术学科专业产业一体化进程,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艺术人才。三、构建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其他专业有许多的不

10、同之处,因此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其他专业“一刀切”,要突出艺术特色,更要符合艺术文化产业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一)艺术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定位与目标。2015-20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需求预测及战略咨询报告(产业信息网发布)显示,“近年来无论是对专业型还是普及型的艺术人才需求都十分强劲,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更是需要大批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单一的只塑造专业型人才,更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的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定位应为普及型应用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精英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则更应放在

11、专业艺术院校。地方本科高校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应具有做好艺术文化产业人才规划和储备的战略性眼光。建立起能培养出掌握国内外艺术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运作规律,具有完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能力,具备现代经济、法律知识和艺术文化企业管理能力的人才;建立起能培养出从事艺术文化项目策划、管理、经营、运作的管理型人才,从事艺术文化技术提高、产品升级、创新创意的技术型人才,从事艺术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宣传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2.专业设置调整。艺术专业的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接轨,但要具有专业前瞻性和对未来艺术市场的预测性,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政策与世界艺术产业的发展动向,切不可刚刚调整几年就已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需

12、求,学生没有了出路,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专业设置应:一是满足区域艺术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和升级,结合自身目标科学定位,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宗旨;二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办特色专业,创新专业分类应对艺术文化产业分类的不断细化,这也是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专业设置的关键问题。3.创新平台建设。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实际上也制约了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的人才拥有专业技能却无法真正应用,只有课堂学习经验却不具备实践经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滞后于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因此,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是实践性校企合作教育平台,这也是转型的关键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进入艺术文化产业、企业当中积累实践经验,无论是技术人

13、才、还是管理人才都要充分了解“产业链”运作的全过程。然而,实习基地、产学研等实践平台建设方案虽然已经在高校实施了许多年,但实际效果甚微,其根本原因是:一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渗入企业之中进行实际应用操作,许多实习、实训、实践都是走走过场;二是企业因为利益链条的驱动,无暇培养新人,实习的学生甚至成为“累赘”;三是学校不能与企业在利益上达成共识,因此也无法保持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因此,建立“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发展共赢、促进就业”的校企合作创新平台,不再单纯是学校依靠企业投资和接纳学生,而是艺术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也不断升级转型。积极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并积极推进如

14、大学生艺术创新创业计划、校企艺术文化项目合作计划、高校文化产业园入驻计划、网络艺术创意创业项目计划等合作项目的实施,使资源有效共享,达到多方共赢。(二)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变革1.课程结构模块化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方式,对于培养应用型的艺术人才是无法满足其应用操作需要的,除了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外,应加强实践应用课程的比重。因此将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结构分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应用操作模块、艺术创意模块。模块化方式有利于教学与实践比重的调整,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师资调配,有利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与实践,有利于分类进行学生的学业考核和能力测评。2.创新创业学院化创新

15、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开展的如火如荼,也确实为培养了一批应用型的艺术人才,但也在艺术专业体现出严重的“各自为战、小打小闹”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創新创业教育的不深入,很多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简单的“你投资、我生产”,“产业链”“创新链”概念模糊;二是不具备创业管理能力,很多创业在投资耗尽时创业也到了尽头,持久性、延续性差。创新创业学院化模式,就要给想创业、敢创业、有能力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平台、创业投资、创业指导等一系列的支持,通过一部分精英创业人才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促进创新型应用技术艺术人才的培养。3.评价体系规范化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质量、

16、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也是一段时期内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计划制定的风向标。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应该包含:总体设计的前瞻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机制的计划性、评价管理的科学性等;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并接受市场的最终检验,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做规划性的完善和灵活性的调整,加强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调控。地方本科高校要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的新的发展契机,转型发展之路对于艺术专业走出发展的困境既必需又紧迫。地方本科高校有针对性的构建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多元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等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