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宽叶羌活研究报告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50KB
约26页
文档ID:226543237
宽叶羌活研究报告_第1页
1/26

宽叶羌活研究报告羌活资源现状及开发途径【摘要】羌活属大宗药材,主产在四川,甘肃、青海 边沿地区亦有少量产出该品种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是多种感冒药必不可少的原料长 期仅靠野生采集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状况与目前需求 量大且呈快速增长趋势的矛盾日渐凸现,对羌活资源状况 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对野生资源加以保护抚育,加强羌 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已迫在眉睫关键字】羌活;野生资源;濒危原因;资源保护; 开发途径羌活因产地而得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独活项下 唐代《药性本草》始将独活羌活分列,后历代本草均有记 载,药用历史悠久宋代《图经本草》有记载:“独活、羌 活今出蜀汉者为佳”也就是说明四川是道地产区药材商 品规格按产地不同分为川羌和西羌;以性状分为蚕羌、竹 节羌、头羌和条羌4个商品等级,蚕羌品质最好,是主要 外贸等级羌活是中、藏、羌医药体系中常用药材,主要 含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病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 表明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确切疗效目前,用羌活的中成 药有200余种.用药需求量非常太,长期仅靠野生采集满 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以致资源已濒临灭绝,加强羌活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已迫在眉睫羌活,俗称黑药,是伞形科芹亚科美味芹族羌活属的4 种1变种的泛称,是我国的特有属[1]也是我国最早发现 和应用的药物之一,有着数千年的药用历史,是传统常用 中药材四川、青海和甘肃是地道产区羌活以根状茎和根入药[2]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香豆 素类[3, 4]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风湿,发热头痛,皮肤骚痒, 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等症[5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确切疗效[78] 0目 前,用羌活的中成药有200多种长期仅靠野生采集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状况与目 前需求量大且呈快速增长趋势的矛盾日渐凸现,对羌活资 源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对野生资源加以保护抚育, 加强羌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已迫在眉睫[9]以往对 羌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等方面,有关资源状况的系统调查和分析评价少有报道羌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羌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lm o根茎和根为不规则 块状或长圆柱状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叶柄基部鞘状 抱茎,2〜3回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4对上部叶近无柄 具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小伞形花序20〜30个, 花白色。

果实卵圆形,有方棱及翅花期8〜9月,果期 9〜10月羌活属高寒短日照植物,喜冷凉、耐寒、怕强光、喜 肥,适宜于寒冷湿润气候,生长环境特殊,年生长周期 短,生长缓慢,一般5〜8年生羌活才能达到药用标准[11] 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羌活在全国的水平分布范围为北纬24〜 41 ,东经95〜113 o西起西藏丁青,北至内蒙古的凉 城,东南至湖北的房县、长阳一带按吴征镒中国植物区 系分区,羌活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横断山 脉地区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黄土高原地区,以及青 藏高原亚区的唐古特地区;其分布中心在横断山区北端 主要集中于川西高山峡谷和川西北山高原[12] o甘肃主要分布于天祝、岷县、临夏、武威、张掖、酒 泉、天水等地[13]o甘肃境内多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 山灌木林、亚高山灌丛、草丛及高山林缘地,调查样点内 羌活开始出现的海拔高度为3 090m,宽叶羌活为2720m土壤特性土壤以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山地森林土为主, 尤以土壤疏松、含腐殖质较多、阴湿的地方常见土壤呈 酸性或中性,毛管饱和吸水量平均值%,容重测定的含水 量平均值在70%以上伴生植物调查发现羌活周围生长的伴生植物颇为相似。

经过取样鉴定,这些伴生植物有20多种,多为杜鹃和柳属, 还有鬼见锦鸡儿、甘肃瑞香、小灌木、禾草及苔蘇羌活 就生长在上述植物的林荫下或根际周围,伴生植物对羌活 植株起遮荫和屏障作用需光特性羌活植株上方的光强平均值介于108 0〜 13201X,以自然光照的19〜21 %为好羌活的储量据1987年中药资源普查,全国羌活野生储藏量约万t, 甘肃野生羌活生长面积约万h m2,总储量约566 4t,占全 国储量的%其中甘南高原分布面积约20万hm2,储量约 2100t;祁连山地分布面积约万hm 2,储量约2500t ;中部 黄土高原、陇南高海拔山地分布面积约10万hm2,储量约 lOOOto由于长期以来过多强调开发利用,盲目采挖,现在 羌活主产区已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 恶性循环中[14]调查结果表明,羌活在样方内所占比率很小,集中产 区的分布密度为168株/100m2,生物产量仅占样方内地被植 物生物量的%;中等产区上述两项值分别为株/I 00m2和%;分 散产区为1〜5株/100 m2和〜%野生资源自然更新 羌活年生长量调查表年龄鲜生物量根鲜重根干重年生长量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5年以上生 注:表中重量皆为30 — 5 0株平均值羌活生长动态图近年来,羌活资源储量越来越少,而市场需求却在增加,价格上升,使不足年限和不到年限采挖现象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成品药采收量比例为%表3结果和动态柱状图表明:羌活的年生长量很小,自然更新速度极慢; 羌活的年生长量与生长年限有关,第一年的年生长量为, 第二年为,第三年为,第四年为,一般5年以后才开始抽薑,抽薑后,由于大部分营 养用于生殖生长,所以年生长量又会变小羌活属高寒植物,生长环境特殊,年生长期短,生长 缓慢,生长周期长,羌活种群更新非常缓慢,资源一旦被 破坏,将难以恢复羌活在自然条件下有两种繁殖方式,即种子繁殖和根 茎繁殖,在自然条件下,以前者为主在海拔2810〜309 Om处随机取样就地考种后发现,多年生抽薑植株,株高〜, 抽薑率为%抽薑植株每株结实数最少为53粒,最多达 591粒新采收的成熟种子风干后测得千粒重但羌活种子 自然繁殖率极低,仅为%,主要原因可能是羌活种子有双 重性休眠,即种胚未成熟伴随种子未完成后熟,以及有效 种子比率低,尤其在降雨多、早霜来临早的年份[11]近 年来,由于仅剩余更高海拔的羌活,种子的发育期更短, 种子成熟度更低,种群更新更加困难,加上采挖速度加快, 种群衰退将难以避免[15]资源受威胁状况评价由于近年来在资源减少和价格上升因素的刺激下,羌 活野生资源采挖处于无序状态,加剧了掠夺性采挖的力度 和范围,使主要以营养为繁殖的野生羌活资源处于严重的 威胁之下,1987年修订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已将羌列为二级保护物种。

在近20年里,羌活野生资源不 但未得到有效保护,而且遭到了长期不间断的掠夺式采挖, 作为大宗药材品种,野生羌活资源已经受到严重威胁、面 临危机,可能是近年来在资源减少和价格上升因素的刺激 下,羌活野生资源采挖处于无序状态,加剧了掠夺性采挖 的力度和范围,导致野生羌活资源迅速减少,资源量越来 越少,使野生羌活资源处于严重的威胁之下资源危机原因独特的牛物学特性:羌活喜冷凉、耐寒、怕强光、喜 肥,适宜于寒冷湿润气候,多生长在高山灌木林、亚高山 灌丛、草丛及高山林缘地,土壤以亚高山灌从草甸土、山 地森林土为主.尤以土壤疏松、古腐殖质较多荫湿的地方 多见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硬叶常绿阔叶林、暗针叶林, 高山针nl疏林,山地草旬,高山蓿丛及高山草甸为主以 肥沃的酸性或中性土生长为侏.地域性较强,在一般低暖 气候环境不宜生长羌活于j月上旬至6月上旬返青后, 生长迅速+生长约30d.高达70〜1 OOcnl.年生长期90〜 ilOdo羌活属高寒植物,生长环境特殊.年生长期短,生 长缓慢,生长周期长,一般5〜7年生羌活才能基本达到药 用标准羌活种群更新非常缓慢,资源一旦被破坏,将难 以恢复;羌活在自然条件下有两种繁殖方式,即种子繁殖 和根茎繁殖。

种于繁殖能力异常低,在实验室对成熟种子 解剖和催芽处理发现,绝大多数自然成熟种子的胚腔中尚 不见种胚或处于原胚状态,翌年发芽率仅万分之几野外 对种群观察也发现.在一个成熟的种群中,仅偶见实生苗 植株生长期短,种于到生育成熟阶段前.气温下降,植 株吸收营养能力和生物合成水平降低,营养供给不足,种 子被动“成熟”脱落;特殊的生态环境,使生物选择了较 长的休眠期,经初步研究.羌活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经历 较长的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两个阶段,此过程约需28 0d-]o自然条件下,种子在完成后熟过程中,大量种子会腐 烂,导致繁殖系数大大降低羌活根茎生物量积累到定程 度后,植株才完成性成熟掠夺性采挖,减少r通过根茎 和种子的繁殖基数,使原本低下的种群增殖能力更是雪上 加霜分布I益域狭窄:羌活属足我国特有属.羌活资源不仅 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还需要为国际市场提供货源 然而,羌活分布比较集中.区域狭窄,蕴藏量十分有限, 供需矛盾日渐突出,野生资源难释重负,加之生态破坏和 长期毁灭性采挖,更进一步缩小丁羌活的 生存和繁衍空间,导致资源岌岌可危二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人为生态破坏:羌活集中分布区域 属高寒高原性气候.气候寒冷、雨量步、空气干燥、紫外 线强、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冻土期长、植物有效生长 期短,这种高原气候环境不利于羌活及其伴牛植物的生长 和繁衍,阻碍r羌活种群的更新和增殖.随着羌活现成资 源区域不断上移,气候环境更加恶劣.再生能力更加低下, 若不加有效的保护,仍滑袭现有的资源利用方式,对羌活 野生资源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

羌活分布区域均是经济欠 发达的地区,对丰富野牛资源的利用.是发展当地经济的 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重开发轻保护,长期滥砍滥伐、毁 林毁草、过度放牧,造戒草场沙漠化、森林覆盖率大幅下 降,水土流失、土壤风化贫瘠加剧f盲目大面积发展人工 针叶林,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林下土质,实际已成为 “绿色抄漠”近年,高原旅游热的升温,更加剧了脆弱的 生态环境的负担这些人类活动严重缩小并破坏了羌活赖 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t导致羌活资源生态型毁灭缺乏野生资源保护措施:在短短的20余年间,采挖莞 活从海拔2000m左右到了 4000ITI,速度远远超出了羌活种 群正常的更新速度,种群缺乏修复期t由于缺乏资源利用 的监管措施,产区对羌括野生资源的利用完全处于无序状 态.长期盲目的、掠夺式的采挖方式对资源造成毁灭性的 破坏;受经济利益驱使,药贩从开春解冻随时在产区争相 收购羌活,严重破环了羌活的生育繁殖过程现在羌活主 产区已陷人“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 环中,使得多年生、繁殖力低的莞活资源缺乏休养生息的 机会.导致资源日渐枯竭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科研滞后:由于羌活地理分布特 殊.工作环境艰苦.研究难度大,科研经费不足.对资源 状况缺乏客观了解,导致长期对羌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研究无人问荆。

羌活生殖生理特性、自然更新规律、濒危 原因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非常薄弱,继而阻碍了通过野生抚育促进野 生资源恢复和缩短种群更新增殖周期以及通过引种栽培扩 大药源+保护野生资源的技术发展同时,在社会科学方面, 缺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地区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可 持续利用 野生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等方面的研究野生羌活资源面临的问题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羌活生境日益破碎化和宜 生区大面积丧失,羌活的生境受到极大的破坏,很多区域甚 至是毁灭性的因人口压力越来越大,羌活原生生境基本 上成为牧场或种植农作物尽管近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还 木工程,但土壤养分的状况、结构已经严重退化,保持羌 活生存的微生境的伴生植物已经绝迹,植被和土壤养分难 以恢复,而且羌活根茎和土壤种子库资源已经随其生境的 破坏一起丧失只剩下难以利用、海拔更高的土壤较贫瘠 的陡坡灌丛等边缘性土地羌活生境破碎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