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程标准.doc 《声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324 适用专业:音乐表演 学 时:148 学 分: 9 开课学期:第一至五学期 第一部分 前言 1. 课程性质与地位 《声乐》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必修课的专业技巧课之一,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以工作岗位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按照地方文化娱乐及文艺团体声乐表演工作和中小学音乐课、课外声乐活动等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方法,将声乐表演、教学、培训融为一体的一门课程 2.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课改要求,探索实践先进的育人理念,融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围绕培养学生歌唱和表演能力为目标,坚持能力目标为导向,积极开展学、练、演三位一体,三线并行教学模式,构建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多维课程体系。
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基础、专业能力特点及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教学任务,精选课程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艺术实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快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做法是:成立课改小组,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学生问题会诊、教研活动、课程讲座和"青春 1+1、排练演出等校内外系列实践活动、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级比赛活动打造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发展空间 针对职业岗位要求,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声乐课是一门艺术性、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准确性、歌唱性、生动性,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旋律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表演才能,使学生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神形兼备,具备正确理解和分析作品的能力,达到能很好的运用科学发声方法完整演唱作品的目的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提高声乐艺术审美力与修养 (2)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
(3)正确理解歌唱与语言的关系,能运用普通话和其他语言进行歌唱 (4)正确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学会分析、处理和表达声乐作品 (5)与钢琴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6)能辨析发声的正误,具备独立教唱歌曲和课外声乐活动的能力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青少年发声特点,具备变声期发声练习和嗓音保健的有关知识 2 .能力目标 (1)专业技艺素质:使学生具有切实驾驭声音的基本能力 (2)声乐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声乐学科内的全面素质 (3)歌唱教学素质:使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3 .素质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人文性和创新性按照声乐表演、教学、培训及相关行业中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其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项目化教学,探索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按阶段、分模块,夯实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从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1. 课时分配 序号 课程单元 学习内容 参考学时 理论 实践 理实一体 1 声乐理论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 声乐绪论 1 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 1 歌唱呼吸原理与机能 2 歌唱发声与共鸣原理 2 歌唱的声区与声部 2 歌唱的心理基础 2 歌唱语言 4 声乐作品的体裁与演唱形式 4 2 模块一: 歌唱的基础训练 正确的歌唱姿势 2 歌唱的呼吸方法 4 分句换气与 2 呼吸与起音 4 呼吸与声音位置 4 呼吸与咬字 4 呼吸与共鸣 4 3 模块二: 歌唱的共鸣 共鸣的位置与腔体 4 抬上颚及口腔打开训练 4 声音的水平距离调节 4 声音的空间感调节 4 咽壁的运用 4 4 模块三: 歌唱的语言 歌唱的咬字 4 歌唱的吐字 4 歌唱的收声 4 语言的流畅训练 4 外文歌曲的语言训练 4 5 模块四: 声乐作品训练 声乐表演的审美与创造 8 演唱歌曲时,读谱准确,音准、节奏无误,能与伴奏协作 20 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较完整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20 6 模块五: 声乐艺术审美与表现 声乐作品教学 4 作品风格、情绪、语言处理 4 综合能力的培养 10 合 计 12 136 2. 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单元一 声乐理论教学 课时数 18 学习目标 发声基础与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 学习内容 1.声乐绪论 2.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 3.歌唱呼吸原理与机能 4.歌唱发声与共鸣原理 5.歌唱的声区与声部 6.歌唱的心理基础 7.歌唱语言 8.声乐作品的体裁与演唱形式 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声乐发声的基础、原理与能力; 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教学条件要求 1.多媒体;2.钢琴;3.影像资料 课程单元二 模块一:歌唱的基础训练 课时数 24 学习目标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状态 学习内容 1.正确的歌唱姿势 2.歌唱的呼吸方法 3.分句换气与 4.呼吸与起音 5.呼吸与声音位置 6.呼吸与咬字 7.呼吸与共鸣 教、学、做内容安排 1.教师采用讲授、示范和学生训练及问题纠错、原因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组织; 2.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个别纠错相结合进行强化训练; 3.作品演唱与展示 教学方法和建议 讲授法、示范法、对比分析法、直观感受法 教学条件要求 1.多媒体;2.钢琴;3.影像资料 课程单元三 模块二:歌唱的共鸣 课时数 20 学习目标 掌握歌唱的共鸣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学习内容 1.共鸣的位置与腔体 2.抬上颚及口腔打开训练 3.声音的水平距离调节 4.声音的空间感调节 5.咽壁的运用 教、学、做内容安排 1.教师采用讲授、示范和学生训练及问题纠错、原因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组织; 2.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个别纠错相结合进行强化训练; 3.作品演唱与展示。
教学方法和建议 讲授法、示范法、对比分析法、直观感受法 教学条件要求 1.多媒体;2.钢琴;3.影像资料 课程单元四 模块三:歌唱的语言 课时数 20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并驾驭语言为歌唱服务 学习内容 1.歌唱的咬字 2.歌唱的吐字 3.歌唱的收声 4.语言的流畅训练 5.外文歌曲的语言训练 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及示范歌唱发声的应用能力; 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教学条件要求 1.多媒体;2.钢琴;3.影像资料 课程单元五 模块四:声乐作品训练 课时数 48 学习目标 熟练运用歌唱方法; 积累一定数量的声乐作品 学习内容 1.声乐表演的审美与创造 2.演唱歌曲时,读谱准确,音准、节奏无误,能与伴奏协作 3.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较完整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做内容安排 1.教师采用讲授、示范和学生训练及问题纠错、原因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组织; 2.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个别纠错相结合进行强化训练; 3.钢琴伴奏或音乐伴奏; 4.作品演唱与展示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教学条件要求 1.多媒体;2.钢琴;3.影像资料 课程单元六 模块五:声乐艺术审美与表现 课时数 18 学习目标 积累和丰富歌唱经验,完善歌唱表现能力 学习内容 1.声乐作品教学 2.作品风格、情绪、语言处理 3.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做内容安排 1.教师采用讲授、示范和学生训练及问题纠错、原因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组织; 2.对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和个别纠错相结合进行强化训练; 3.钢琴伴奏或音乐伴奏; 4.作品演唱与展示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教学条件要求 1.多媒体;2.钢琴;3.影像资料 第四部分 课程考核 1. 过程性考核方式及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和协作能力等,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具体考核标准和成绩分配如表一: 表一 过程性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1 学习质量 课堂提问、作业、实训项目考核(详见表二)等 80 2 学习态度 考勤、操行(根据教学日志) 10 3 协作能力 团队精神、合作能力 10 合 计 100 2. 集中实训考核方式及说明 主要考核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具体考核标准和成绩分配如表二: 表二 实训项目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内容及 要求 成绩比例(%) 1 考试曲目应是考试相应的程度,难度偏差不大 20 2 歌唱状态好,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统一,气息流畅,声音完美 40 3 节奏音准准确,歌唱与伴奏合拍 20 4 感情丰富,声情并茂,能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0 合计 100 3. 期末考核方式及说明 考核形式:按学号单人进行汇报,从每学期学生演唱曲目(规定 4 首)中随机抽取一首作品,现场演唱 考核内容:从歌唱技术、作品表现、表情、舞台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评定:全体任课教师参与打分,取平均分 4. 课程成绩构成及说明 本课程成绩形成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等具体分配比例如表四: 表四 课程成绩形成标准及比例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1 学习过程考核 根据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勤、提问、作业、项目实训、舞台表演、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进行评分 30 2 期末理论考核 综合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70 合 计 100 第五部分 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 1. 使用教材 (1)理论教材:《歌唱学》,邹本初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是融合了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的歌唱学理论,内容全面细致,能帮助学生对歌唱学的系统理论有更深入了解,是使学生能唱好歌的有力的理论指导 (2)教学曲集:郭祥义主编的《民族唱法歌曲大全》,黎信昌主编的《美声唱法歌曲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这两本歌曲集收录了上千首的中外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并按照程度高低有所划分,是目前为止,市面上收录歌曲较齐全、较丰富的声乐曲集为学生的歌曲演唱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2. 参考书 理论参考书 (1)《声乐基础教程》西南师大出版社; (2)《嗓音训练手册》,李维勃译,.音乐学院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