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26375535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姓名: 科室: 日期: 评分: 监考人: 操作项目操作内容分值扣分操作目的1、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保证引流的有效性。2、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状。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2、评估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消退情况及大便颜色,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胆汁浸蚀。3、观察切口渗出情况,挤压引流管判断引流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操作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2操作用物:1)治疗盘、棉签、弯盘、剪刀、0.5%碘伏、一次性引流袋、无菌换药碗内无菌纱布 2 块及无菌镊、卵圆钳、一次性无菌手套、治疗巾

2、、快速手消毒剂;2)其他:医嘱单、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3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2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告知目的,取得患者配合。123)洗手,戴口罩。2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酌情拉隔帘,保护患者隐私。55)取合适体位,挤压“T”管,观察是否通畅,暴露“T”管及右腹部,注意遮挡患者,垫治疗巾于引流管下方,取卵圆钳夹闭近端适宜处。86)取一次性引流袋,检查有效期及有无破损和漏气等,剪开引流袋外包装,检查引流袋出口是否拧紧,并将引流袋挂于床边。87)再次核对。戴手套,取无菌纱布包裹腹壁外“T”管于引流袋连接管的连接处,一手捏住引流

3、管,一手捏住引流袋自接口处分离。88)将引流袋连接管前端向上提起,使引流液全部流入引流袋内,观察引流袋内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关闭引流袋活塞后,将换下的引流袋放入医疗垃圾桶内。59)消毒腹壁外“T”管连接口周围,并取无菌纱布包裹。510)取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去除连接端塑料帽,将引流袋与腹壁外“T”管连接牢固。511)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边,松卵圆钳,观察有无引流液引出,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512)撤去治疗巾。413)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或半卧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平卧时,引流管勿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

4、液逆流。告知患者各项保护“T”管的注意事项。1014)处理用物。215)洗手,取口罩。216)记录。517)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12 分钟以内。2综合评价A、5 分;B、4 分;C、3 分;D、2;E、1 分;F、0 分5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T”管的措施。2、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3、如果患者需带“T”管回家,指导其管道护理及自我检测方法。4、指导患者进清淡饮食。注意事项1、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特征的变换,及早发现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3、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4、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渍和感染。5、“T”管引流时间一般为 12-14 天,拔管之前遵医嘱夹闭管道1-2 天,注意夹管期间和拔管后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情况。6、“T”管拔出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 日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评分标准1、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2、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 2 分。3、无菌物品污染 1 次扣 10 分,跨越无菌区 1 次扣 2 分。4、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