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基地开发地理实践活动 宁惠兰 付娟娟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是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实践活动不仅是获取情景化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运用地理技能解决问题与培养地理观念的过程如何推进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呢?房山区依托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开发了系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本文以房山区石花洞为例,探索如何利用基地开发地理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教材与乡土基地的契合性分析高中地理新课标、新教材有很多知识点可作为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可根据课标、教材选定的主题,选择适合的乡土实践基地,并从资源的教育性、与课标和教材的关联性、与教学目标的对接性、对学生的适合度等方面进行契合性分析,并根据综合分析结果确定该基地是否适合既定主题资源的开发以房山区石花洞为例,进行资源的契合性分析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人教版教材地貌一章重点探讨的问题是常见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如何识别地貌,如何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如何在野外观察地貌教材中的活动是观察家乡的地貌乡土基地分析:石花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南车营村,是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2005年9月,获得“中国最佳溶洞奇观”称号,2008年,被北京市科委命名为首批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
契合性分析:1.“识别地貌形态”作为高中新课标中变化较大的内容,可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2.教材的内容:地貌的复杂性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时空尺度大,作用过程复杂,识别起来需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3.选取石花洞作为探究地貌形态的实践基地,是因为石花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其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居世界洞穴前列,而且房山的学生熟悉、有兴趣,可就近考察乡土基地的资源搜集与选取、整合在确定了适合既定主题实践活动的乡土基地之后,还要依据实践活动的目标,多途径搜集相关资源,并进行整理、筛选、分类、整合等首先,多途径搜集乡土基地的资源为了保证地理实践活动的效果,考察前应对考察地区有总体了解搜集乡土基地资源的途径有查阅书籍文献、新闻媒体和实地调查、考察要对乡土基地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选取,实地考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只有对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这一区域内各种条件因素之后,才能确定该地点是否适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才能筛选出最优活动地点其次,选取、整合乡土实践基地的资源乡土实践基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搜集来的课程资源并不都适合用于地理实践活动,要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选取、整合选取、整合资源的关键点有两个。
一是适切性,资源选择要与实践目标相匹配、与学段特点相匹配、与学科教学相匹配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资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感兴趣的乡土资源来开发地理实践活动二是综合性在地理校外实践活动中,活动内容存在更大的拓展空间,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实践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活动主题,而应对选定地点的环境条件进行多方面的挖掘,尽可能使活动内容更加综合全面此外,实践活动内容也不应只局限于单一的地理学科,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使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内容更加全面综合第三,确定遴选的乡土资源依据上面的途径和方法,以观察地貌为主题,遴选出可利用的资源:石花洞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地质图,以及气象、水文、植被、土壤和土地类型等方面的资源,还有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石花洞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人文地理概况等;石花洞由7层溶洞组成,其发育演化具有阶段性,让学生了解石花洞的演化史;洞内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类型繁多,有石笋、石钟乳、石幔等地貌,让学生了解其形成的原因;旅游活动的开展和人工照明设施的引进,改变了洞穴的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基于乡土基地的地理实践活动开发基于选取的乡土基地资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情和教材的某章节内容,设计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与任务、评价等,形成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1.观察后说出石花洞所处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识别洞中喀斯特地貌类型2.通过实地考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流水溶蚀作用原理,理解溶洞形成过程3.欣赏石花洞美景,感受地貌演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树立保护地质遗迹的意识,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4.通过观察、互动交流等,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合作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活动任务(问题导引):1.观察石花洞地貌,说出石花洞外是什么地形,进入石花洞内,说出石花洞内的地貌名称2.欣赏石花洞美景,观察石花洞内石钟乳、石幔、石笋、石柱等,拍摄或绘制喜欢的某一处景观,注意观察其形态特征,并描述其特点解释溶洞成因3.观察推测石花洞内以什么岩石为主;在乡土基地观看石笋、石钟乳、钟乳石形成的视频,并解释石花洞的“洞”是怎样形成的4.石花洞旅游活动的开展和人工照明设施的引进,改变了洞穴的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请为石花洞地貌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将从实践中获得的數据和材料进行筛选、处理和分析,然后分组汇报研究成果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组内学生相互补充,组间学生相互质疑教师制作此次野外实践活动的定性评价量表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新教材,立足乡土基地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发,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适宜深度探究,便于不同学校和教师的交流与共享,有利于地理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
本文系2019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房山区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192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辑 _ 于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