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自由的认知基础——自由话题纵横谈The Cognitive Basis of Socialist Freedom作者:作者简介:原文出处:内容提要:钱广荣钱广荣,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京)2017年第20176期 第55-63 页把握社会主义自由的认知基础要以说明三种不同领域的自 由及其相互关系为前提;认知社会主义自由是多学科的历 史范畴;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在批判和吸收西方自由思想 理论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其基本内涵是追求无产阶级的 自由解放和人的自由全而发展,核心义理是自由与必然之 辩证统一的逻辑理性社会主义自由的逻辑建构,要在马 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指导下进行,冃标和中心任务是建构社 会主义自由观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引导和帮助人们识别和 自觉抵制与社会主义自由相悖的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 正确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期刊名称: 复印期号: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04期自由/社会主义自由/认知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唯物史自由一般是指人的思想和行动不受约束自由作为一个理论和学术话题古老而 常新,却又一直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考验着人们的认知能力。
普列汉诺夫曾 称:19世纪中叶唯心主义哲学家们面对的自由话题就"像斯芬克斯一样〃难以解答:〃请你解开我这个谜,否则我便吃掉你的体系r [1]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发展 时期者游在如何认知社会主义自由的问题,它所造成的困惑其实也是具有〃斯芬克 斯之谜"性质的因此,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有必要重视、 夯实社会主义自由的认知基础人们谈论的自由,大体上关涉三个领域,有三种含义,即自由事实、自由思想(理论)和自由价值观自由事实是指思维和行为方式在某种限度上”不受约束”的实 际状态,自由思想(理论)是指反映自由事实及其发展可能的意识形式,自由价值观则 是在一定的自由思想(理论)的支配之下评判自由事实及意识指向的价值标准、态度和 情绪探讨和认知社会主义自由的认知基础,首先应区分三种不同含义的自由及其 逻辑关联,在此前提下厘清和阐明社会主义自由及其逻辑建构的基本问题一、社会主义自由的历史样态自由从来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完美事实,也不可能是一种〃终极理论"或〃绝 对真理〃,更不可以被视为随心所欲的价值观人对自由的享有、认识和把握总是 有限的、相对的,是一种历史演绎和发展的过程,因而是一种历史范畴。
不同的社 会或同一种社会的不同历史时代,存在不同的自由事实,关于自由的思想理论及价 值观也会有所不同,对社会主义自由自然也应作如是观历史地看,人类诞生于类人猿适应生存环境的"自然选择"所谓劳动创造人 自身实则是〃人"实行〃自由选择"的结果,尽管这种〃自由选择〃与今人谈论的〃随自己意愿支配自己活动的权利"〃不受拘束和限制〃 〃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并自 觉加以运用〃的自由,不可同日而语人类自创生以来对自由的考量、选择和追求 本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自由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实存状态、思想 理论和价值观都有所不同乃至重要的不同19世纪中叶,德国早期无产阶级思想家 威廉•魏特林认为:〃人类在他的童年时代生活得自由自在,因为每一个人都能够按 照他的喜好满足他的欲望,按照他的心意发展"[2] 62他在这里说的是原始共产主 义社会的自由原始社会之后,自由经历了奴隶被奴隶主剥夺基本人身自由的奴隶 社会、小生产者广泛享有自由耕种和自力更生之自由的封建社会、凭借市场竞争机 制和民主政治体制双重机制建构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今天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 社会,逬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唯物史观视野中,自由具有不同的历史样态,是因为不同社会或同一种社会 的不同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 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 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 基础〃⑶591作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和事实,自由必然会受"生产关系的总和" 的根本性制约,人们怎么样进行生产就实际处在什么样的自由状态;作为一种思想 理论和价值观,自由必然属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体系,既可能以"自然而然"的 必然形式与生存状态的自由事实相一致,也可能以”人为使然“的形式与生存状态 的自由事实不一致这是因为但可社会创建的政治、法制和道德的意识形态,相对 于自发形成于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的〃自由观念"而言,都具有某种”纠偏"和〃升华"的特性例如,封建社会的儒学伦理〃推己及人〃的他者意识和〃大一统〃 的国家观念,就是对自发产生并形成于小农生产活动中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的小私有观念实行〃纠偏"的思想结晶因此,〃现实基础〃决定自 由的唯物史观方法论原理,不可用”线性逻辑"的程式将其解读为”社会实行什么 样的生产关系,就必然提倡什么样的自由"。
在这里,自由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与 政治和法律的上层建筑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的社会主义自由既是扎根于社会主义 的〃现实基础”之上的现代文明要素,也是传承历史上各种自由包括资本主义自由 并不断进行创造的产物,将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其内涵资本主义自由相对于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自由主义及以〃纠偏"方式与之相适 应的专制政治而言,是一个历史性飞跃,但资本主义自由只是人类追求自由的一个 历史阶段,并不是评判自由的最高标准社会主义自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一个新阶 段,也不是评价自由的终极标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元素,既是一 种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富含科学理性的思想理论样态和先进的价值观体 系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它是中国共产党秉承《共产党宣言》的宗旨,领导无产阶 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剥削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以求翻身解放之自由生活的结果这一划时代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自由上,它是社会主义自由 的本质特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自由超越和优越于资本主义自由的根本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十种自由权,即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游行、示威、信仰、人身、通信和文化活动自由,同时又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禾啲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 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岀:〃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 泛权利和自由〃 [5卩7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35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略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和价值观,社会主义自 由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政治学、法学、哲学和伦理学等领 域推进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国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鉴资本主义自由观的 有益成分而凝练出来的当代精神文化成果中国古代先哲庄子赞美的〃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第二十八》)的自由生活, 孔子推崇和恪守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人生自由和道德 自由等,都应被视为社会主义自由的本土资源社会主义自由包括〃当家作主〃的 政治自由,虽然目前事实上还存在一些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地方, 有些方面甚至还落后于资本主义自由,但不能因此而对当家作主的基本事实视而不 见,更不可否认或诋毁其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内涵已经具备超越以往自由观的科学理 性在我国,每T立公民对社会存在的问题都有批评和建议的自由权利和责任”但 这种批评和建议必须站在〃当家作主〃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局外人"的〃个人 英雄主义"的立场上,更不能站在某种〃代言人〃的"自恃精英主义"的立场上, 不然,就背离了社会主义自由的本质要求,也就实际上放逐了自己作为"当家人" 的自由权利,必然会受到社会主义法制的制约。
社会主义自由发展的远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描绘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即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53O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通达的,因为它实行的是垄断私有制,缺失实现 〃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现实基础〃二、社会主义自由的理论资源历史上的自由话题,涉及哲学的意志自由和理性自由、政治学和法学的政治自 由、伦理学的道德自由等有学者在其著作的开篇指出:〃自由,是f 完整的整 体,是层次性的统一"[6]他所说的自由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就是基于自 由的多学科视域而言的从多学科尤其是政治学和法学的学科视域考察自由的学科 属性,有助于进一步认知社会主义自由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维度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范畴,最早是作为哲学认识论的意志自由被提出来的,贯 穿整个西方哲学史的思想进程,又都具有各自的国情特色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 (1872-1970)在其《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曾指岀:〃自由意志与命定论的矛盾,是 贯穿着从古到今的哲学矛盾之一,它在本土的时代里采取了不同的形式〃 [7]在这 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对自由问题的认识就是对自由意志的认识。
在这方面,黑格 尔基于德国古典哲学的立场作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恩格斯在论述自由与必然的关 系时指岀:〃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 是对必然的认识’必然只有在它没有被理解时才是盲目的‘ 〃 [8]120在西方人看来,意志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自由",实则属于所谓〃天赋 人权"的存在论范畴,而关涉这种天然自由的思想和理论的旨趣却在于论证建构政 治学和法学范畴之自由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概观西方思想家们思考和谈论意志自由 的话题,其逻辑程式是:必须高扬〃自然自由"的不可侵犯性和不可剥夺性,正因 如此又必须看到〃自然自由"的局限性和任其张扬必然产生的危害性,这就为阐释 和主张将自由作为政治学和法学的学科范畴、使之成为〃理性自由〃的必要性提供 了逻辑证明,由此使得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范畴在政治学和法学领域一直是相通的, 并没有真正作出学理上的严格区分西方人极少脱离国家法制和社会治理抽象地谈 论意志自由或个人自由问题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是西方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也是第一个 把意志自由的思想理论引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1690年, 他出版了西方古典自由主义思想集大成之作《政府论》,这部被学界称为可与亚里 士多德的《政治学》媲美的著作开篇便提出〃自然的自由"一一〃人的天赋自由权" 的命题:〃人的自然自由,就是不受人间任1可上级权利的约束,不处在人们的意志 或立法权之下,只以自然法作为他的准绳。
〃 [9]他的演绎逻辑是:自由必须接受法 律的约束,由此而推衍岀政治学和法学意义上的自由范畴他指岀:〃自由意味着 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暴,而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不能有这种自由但是自由,正 如人们告诉我们的,并非人人爱怎么样就可怎样的那种自由(当其他但可人的一时高 兴可以支配一个人的时候,谁能自由呢?)" [10]继洛克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1712-1778)在其〃社会契约论"的理论视域内承接了这种由〃自然自由"而推衍 岀来的政治自由观在卢梭看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口]4 因此,人们应该在平等的前提下制定社会契约,即政治和法律的行动准则,〃唯有 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口]26这些政治自由的思想和理 念,与平等、人权等概念具有同等的含义,都曾以根本大法的文本语言出现在美国 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之中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约翰•斯 图亚特•密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