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25963953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西民办高校面向东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 吴其艳 莫凡【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民办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发展现状,提出扩大教育合作背景下面向东盟的应用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策略:因势因时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性教学环节。【关键词】东盟 东南亚语种人才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G A0450-9889(2021)27-0144-04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不断深化,2016年双方签署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计划 20162020。现中国与东盟8国分别签署了教育交流协议,与菲律宾、越南、泰国和

2、马来西亚等4国签订了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相关协定。双方高校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双向留学生培养、语言学习、联合办学、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逆势上扬,双方第一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全球经济增添亮色。双方正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为契机,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定位升级,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快生效,让全球最大自贸区释放更多红利。东盟是广西“三个定位”的重要面向,广西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与合作,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论坛等。广西民办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在扩大教育开放的新形势下面临良好机遇,同时必须正视其中的挑战与困境。有必要总结近年民办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经验,思考并把握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在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同侧重点,推动广西民办高校充分抓住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带来的机遇,利用办学机制灵活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高校共谋发展、联合培养、共建人才的合作发展模式。通过理论及实践研究,探索广西民办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的创新思路,对提高东南亚语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促进广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适应中国

4、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展的需要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南亚语种人才作为语言服务群体,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和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用复合型东南亚语言专业人才培养对建设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贸易往来起着重要桥梁作用,为广西加强与东盟各国文化贸易沟通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以广西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调研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了当前广西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东南亚语种人才提出建议。一、广西民办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广西民办高校要了解自身及同类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分析研究自身人才培養与东盟各产业对接联系的可行性,区别公办高校办学

5、,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广西各类学校开设越南语专业的有18所,其中泰国语专业有10所,柬埔寨语专业、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有3所,缅甸语专业、老挝语专业只有2所。目前广西民办高校在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人才培养缺乏科学的目标定位调查的13所广西民办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将目标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语言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协调统一;二是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三是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四是能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并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的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但目前广西民办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切实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学生虽然具备较好的语言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跨文化交际

6、能力,但与达到综合文化素养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要求还有很大距离。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但实际教学和课程设置上并没有涉及相关课程。广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多数遵循传统的任务目标,主要是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善于整合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有利资源,往往局限于考虑当前地方的人才需求,缺乏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长远规划,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毕业生在用人市场上整体竞争力不强。(二)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广西民办高校在东南亚语种专业课程设置上都着重强调其语言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储备的教学形式。很多高校对东南亚语种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如开设法

7、律模块、经贸模块、管理模块等,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中融入法律、经贸和管理等知识,这些改革措施使整个专业设置形式上更多样,内容也更丰富。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偏向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实践性的机会,“生硬难啃”的理论也使学生“吃不消”。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平台资源,很多知识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语言+专业”的改革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一带一路”倡议需要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也流于形式。(三)师资队伍结构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广西民办高校现有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现象,复合型师资缺口尤为突出。首先,广西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形式新、起步晚、资历浅的现

8、象。各校开办东南亚语种专业时间不长,教师数量较少,“双师型”教师更少,师生比例不合理。其次,学缘相近、学历偏低,多为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很少,教师职称结构以初级、中级居多,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很少(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东南亚语种专业为例,学士学历教师占14%,硕士学历教师占71%;助教职称教师占11%,讲师职称教师占74%)。最后,缺乏相应学科专业带头人,多是兼职或外聘教授,无法真正全面统筹带领东南亚语种相关专业进行学科建设和发展。此外,东南亚语种各专业教师普遍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教研交流和科研交流相比公办院校较少,交流活动面较窄,教研活动能力不强。因此,师资队伍的薄弱是制

9、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四)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及模式有待改进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得到逐步丰富和改善,教学设备得到升级,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对教学模式方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更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特别是在东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课堂上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此外,部分高校在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问题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教研讨论、教研交流氛围。教师教学存在“闭门造车”现象,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教学模式

10、单一、陈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广西区内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培养应用复合型语言专业人才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五)毕业生语言实践應用能力不突出多数高校在制订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目标时明确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培养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为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教学平台或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学生实践能力十分受限,毕业生的语言能力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在对120名泰国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中发现,有48%的用人单位对新入职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不满意,33%的用人单位认为经过培训或实习后对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基本

11、满意,而仅有19%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以上造成将近半数的学生外语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践类语言课程占比相对较低,实践应用型课程占比优势不明显。二是学生在学习期间虽然有机会到语言对象国进行短期留学,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或实习内容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此外,在调查中86%的用人单位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语言实操能力培养。值得注意的是,62%的用人单位提出了高校在培养外语人才过程中应创造条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对接,通过建立语言实践基地等形式实现“校企联合”模式

12、。二、扩大教育合作背景下面向东盟的应用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策略广西民办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在扩大教育开放的新形势下面临良好机遇,加强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需要有效地融合中国东盟合作领域中的具体专业知识,并思考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外语复合型人才。东南亚语种人才作为语言服务群体,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广西民办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一)因势因时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扩大教育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为培养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外语人才的主要目的是对接国家

13、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输送人才。高校在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行业需求和用人单位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学生外语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求,根据行业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从而对培养计划、专业进行正确合理的设置。利用与东盟国家合作院校的资源,善于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有效地转化为应用复合型人才的新培养形式。坚持语言、能力、素质培养的协调统一,注重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与东盟国家各高校的教学合作平台,加强联合培养力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

14、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高广西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满足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二)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确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并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语言的用途和使用区域等多个角度出发,不断推进东南亚语言教学的个性化、差异化以及生态化。例如在高校越南语(东盟法律方向)实验班中,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学生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专业知识,还需要开设东盟国家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知识的课程。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创造考取法律方面相关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条件,

15、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机会考取相关证书。与单一的语言类专业相比,在RCEP签署的大背景下,通晓中国及东盟国家“语言+法律”的毕业生不论是出国深造还是考研或是自己创业,都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课程多样化改革措施有利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极大提升学生未来职场的就业竞争力。针对目前民办高校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在走与公办院校差异化外语人才培养道路上,可因势制宜、适时地推进多元化的语言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丰富专业结构,重视“语言+专业”科学结合。这方面可以借鉴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如采用专门用途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法学(越南语)强化班为例,本科四年制一共是八个学期

16、,第一学期是法学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开设越南语基础课程及东盟法律知识学习,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到语言对象国法律相关院校进行“语言+法律”的强化学习,以此提升学生对越南语的运用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对象国法律知识的了解,将语言和专业课进行融合。此模式的创新凸显了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语言优势,增加了语言实践应用的宽度和深度,为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语言和专业基础,以语言为载体,以专业为依托,达到语言技能和专业实践融合。(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广西民办高校的东南亚语种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人员少、学历低、职称低等现象。针对当下这种现象,高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通过全国招聘、自身培养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支持教师在职称方面的提升,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有机会到东盟国家合作院校和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