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大题(共22页)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25891102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大题(共2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大题(共2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大题(共2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大题(共2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大题(共2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大题(共2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大题(共22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当代教育的一般特点(全民多现身)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教育的民主化,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机会均等,教育的自由化教育的多元化,培养目标,管理模式,办学形式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2、 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全面出特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可塑性(老师要示范引导);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是各类教育的基础;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

2、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有一定年限,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德智体美劳。3、 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全面性(德智体全面发展);任务的多样性,对象的差异性。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连续性(时间)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广延性(空间)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迟效性、滞后性):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间接性:学生是中介,老师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

3、的榜样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人品才能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4、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关注生存阶段(新老师):关注自己的人际关系;关注情境阶段: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个别差异。5、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正规的专业教育:在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中进行的,全日制的系统的,并且专业教育的结果是获得相应学历学位及教师资格。非正规的专业教育:直接谋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校本专业发展:以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6、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听课)开展微格教学:(新师资采用,老教师一般不建议)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

4、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设置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进行专门训练:呈现新材料,指导课堂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回顾。教学反思:布鲁巴奇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7、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

5、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念,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文化素养,持续发展8、 文献检索的要求:检阅要全面(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检阅要认真(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善于思索(对文件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9、 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构题目:一句话反应主要研究内容前言(调查的是什么,基本情况,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正文:调查内容,结

6、论和建议附录:补充,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10、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结构题目:简练,具体,引人注目,引起兴趣前言:正文开头部分方法: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同时便于人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结果: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简要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讨论: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评价参考文献和附录11、 学校教育产生的四个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字的产生。12、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生

7、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动力转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创新)。1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小)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

8、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14、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相结合。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15、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灵魂)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保证方向保持动力)智育(前提)主要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体育(保证)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他们锻炼身体

9、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身心素质教育美育(动力)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就是美的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综合)是组成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养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劳动素质的教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校教育主要发展学生的智育16、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7、 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优先加以清晰的反应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由部分知觉整体(

10、窥一斑而知全豹)理解性: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恒常性:知觉对象本身不变,而只是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知觉还能保持相对稳定性。18、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明目的,增生动,多理解,少机械,精加工,用组块,多编码,重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注意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19、 防止遗忘的方法及时复习,经常复习;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20、 创造性的培养

1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注意创造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核心),推测与假设训练(模拟案发现场),自我设置训练(动手),头脑风暴训练(畅所欲言,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以获得方案的数量为目的,鼓励提出改进意见)。21、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定式:使人迅速解决问题或被束缚功能固着: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

12、体的倾向(吹风机只能吹干头发)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经验水平或实践知识影响问题解决原型启发(带锯齿的草锯子)情绪与动机22、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双基、三维目标,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每门课程都应占有适当比例),综合性(加强课程间的关联)和选择性(选修)。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繁难偏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以发展为目的)实行

13、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4、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是物质基础;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外部客观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因素,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出淤泥而不染);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的人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效果较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要

14、表现:做出社会性规范,加速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顺序性:启示: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阶段性:(针对性):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不平衡性:启示:抓住关键期和最佳期及时施教。互补性:启示: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自身优势。个别差异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方面群体: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的差异。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不同27、注意发展的规律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

15、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任占主要地位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易引起儿童的注意。28、 学生学习的特点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型。29、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0、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要有适当难度结构原则,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现形式来呈现程序原则,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强化原则,及时反馈,自我矫正,检查,强化,进行有效学习3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912个月获得客体的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4岁)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