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课堂PPT)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25891063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一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模块一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模块一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模块一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模块一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一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一 弘扬法治精神_建设法治国家(课堂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第一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1认知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3)掌握依法治国的内容和要求。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个人法制观念。3运用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教学目标21.教学重点1)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2)什么是依法治国;3)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教学难点1)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

2、法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34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 孟德斯鸠不要过分地醉心放任自由,一点儿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克雷洛夫人要受两方面的制约:其一,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其二,受社会规则的制约5如果没有规则和秩序,社会会是什么样?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与秩序6缰绳在驭马中起什么作用?课堂纪律在保证教学效果上有什么作用?7青少年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少年强则国强,少

3、年弱则国弱8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古希腊】柏拉图91、纪律与法律纪律的内涵及与自由的关系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自由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另一方面,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完全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10试想一下:我们学校如果没有纪律和规章制度,老师想上课就来上课,学生想听课就来听课,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我们的校园秩序和教学秩序会怎么样呢?1112在江苏无锡街头出现了一道道由“人墙”组成的“人体红绿

4、灯”。无锡街头亮起“人体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这简单的六字其实每个人都十分熟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闯红灯、不走斑马线这样的行为还是经常发生,这是为什么?“中国式”过马路该怎么办?13 法律是反映并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由国家指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属于社会规范,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14法律的5个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以权力和义务为基本内容 法律以程序性为重要标志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障手段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15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16中央国家机构图1718第二个特征: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5、)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19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02、纪律和法律的关系1.制定者不同2.规范对象不同3.适用范围不同4.内容的多寡详略不同5.处罚的裁定者不同6.处罚的方式和强度不同1.两者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2.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并受到相应的惩处212、纪律和法律的关系纪律和法律的相似性:1)纪律和法律都具有社会性、强制性;2)纪律和法律一样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带有极大的历史性和阶级烙印。纪律和法律的差异性:1)法律具有更大的稳定性;2)法律具有更大的普遍适用性;3)法律的程序性要求更加严格。223、纪律和法律的作用(1)纪律的作用第一,纪律可以维

6、护社会秩序;法律震慑力,党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二,纪律可以加强人民团结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使大家团结一心办大事(2)法律的作用第一,法律具有明示作用;第二,法律具有预防作用;第三,法律的校正作用;第四,法律具有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234、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思想上高度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青少年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意识,把“一荣一耻”成为自己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原则,这是现代社会生活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2把遵纪守法转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

7、修养,遵守校规校纪,依靠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遵纪守法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细处入眼,防微杜渐;持之以恒,贯穿始终。一点一滴做起,成为一个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245、提高个人法制观念(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定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8、经济的客观需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关键和重点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265、提高个人法制观念2、增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平等观念1)增强民主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2)深化公平正义观念 公平: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正义: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3)树立平等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守法和适用法律上的平等 275、提高个人法制观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

9、守法上一律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遵守法律,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以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可以为我国公民同特权现象作斗争提供法律武器,可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285、提高个人法制观念(3)维护社会主义法治尊严基本要求:一、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二、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事业单

10、位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29 早晨出门,我坐上了开往学校的公共汽车。车上,我为一位老人让了座。经过十字路口时,司机看见没什么车,冲红灯闯过路口,差点撞到了一个过马路的行人。回到学校上课,有个同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下午,全校在操场观看文化艺术节汇演,有几个同学几次发出嘘声,我觉得他们真没礼貌!下午放学路上,我看见路边的下水道井盖

11、又被人偷走了。路人对此议论纷纷,指责那些偷盗公共设施的小偷。晚上看新闻,一个政府高官因贪污被判了死刑,父母拍手称快。 学以致用:小明的日记30根据小明的日记,请回答下面13题 1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道德规范的有A在公车上为老人让座B个别同学看文艺汇演发出嘘声C小偷偷井盖D同学迟到2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了纪律的有A政府高官贪污被判刑B司机冲红灯C同学迟到D个别同学看文艺汇演发出嘘声3在小明的日记中,体现了法律的有A司机冲红灯 B小偷偷井盖C政府高官贪污被判刑 D同学迟到 31小结32课余作业1、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2、你知道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吗?3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即单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非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内容中有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34 关于某些问题的专项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