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2)

上传人:lish****long 文档编号:225821620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劳务经济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于X省X县区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三农”问题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其核心是农民问题,实质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由于农产品的价格走低,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在低速增长阶段,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贫困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第一产业就业空间有限,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变成如何合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改革开放年来,“民工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明,劳务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今年中央出台的*号文件将外出务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贫困地区应充

2、分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的优势,抓住政策机遇,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劳务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 一、劳务经济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1、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看,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增加影响逐步增大.从上世纪年代中后期起,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经济告别了短缺时代,实现了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幅持续递减,明显慢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差距逐步扩大,成为经济发展中引人关注的突出问题。据X县区有关资料表明,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比上年增长;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增幅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3、增幅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增幅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200年、20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下降个百分点;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略有增长,仅增长*.;2003年,由于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下降*。即使是正常年景,农民纯收入也仅相当于年代末期的水平。农民收入连续年增幅滞缓,增长率明显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203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达。倍,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至多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代初期的水平,城乡消费水平至少相差年。尽管县委、县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农民收入增幅递减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遭受自然灾害后,农民收入不升

4、反降.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呈下降趋势,劳务报酬收入却呈不断上升势头,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年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元.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元,在纯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的下降,主要源于种植业收入的下降,种植业纯收入的绝对量减少了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从年的%降为2003年的%,而林牧渔业增长元。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的同时,劳务收入却逐年增加,03年比年增加了元,上升了。个百分点,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增加元。这年的农民纯收入增长中,家庭经营的贡献为.%,其中种植业的贡献为。;劳务报酬的贡献为*。;转移性、财产性贡献为*。%.如果劳务收入未增加,203年人均纯

5、收入比上年减少*元,下降.*.203年,农业对农民纯收入的负贡献高达.,其中种植业负贡献为-。%,而劳务收入的正贡献为.目前农民纯收入中,劳务收入约占一半:劳务收入占.%,种植业纯收入占,其它家庭经营纯收入()和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大头和增长部分主要靠非农产业,而不是种植业,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对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贡献率逐年增大,在农民纯收入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逐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而且增长的潜力巨大。因此,贫困地区要高度重视劳务经济,强化措施,把劳务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一个大的工程来抓,使劳务经济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

6、业。 、国家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宏观政策,对贫困地区劳务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年增长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央下发了号文件,并把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举措,明确了具体政策和措施,并实施了“阳光工程”.在003年全省劳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从200年起,每年农村劳务输出新增万人的目标。在省委号文件中指出,“发展县域经营,推动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于月份启动了全省的“阳光工程”。对于

7、贫困地区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政策机遇,必须紧抓不放.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软环境(落户、就业、培训、女子上学等)更加宽松,城市容纳外来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也为劳动力富余的地方提供了转移就业的较好机遇. 3、贫困地区所赋有的资源和经济环境决定,发展劳务经济是贫困地区提高农民收入最现实选择。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如XX县区,00年全县农村人口达到万人,青壮年劳动力达到万,多年来,通过多种渠道转移,在外务工人数已近万人。通过大力加快城镇化建设XX县区域内二、三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使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就近转移,在县域内消化,

8、但还有万左右劳动力留在农村。按照基准差额法推算,全县从事农业人员只需万人,剩余的万劳动力就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而且全县每年以*万左右的劳动力增加。作为一个贫困地区来说,由于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毕竟吸纳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有限,况且在当前的转轨时期,一大批国有企业人员下岗、分流、减员,下岗职工与进入城镇农民争夺饭碗.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是解决像临泉这样贫困地区农民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4、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发展劳务经济“有利可图”。资金匮乏、技术落后、观念陈旧、信息闭塞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劳务输出,不仅缓解

9、了县域内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广大劳务人员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在打工这所大学校中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技能,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闻,特别是一部分人成功地实现了从“打工仔向“老板”的转变,并将发达地区的新思想、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方法带回家乡,有力地支持了家乡的经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到203年全县(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户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中,分别有、的是由回乡务工青年直接创办的.大批民工经过流动就业浪潮的洗礼,法制观念、发展观念得到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就业的相对充足,农民也无闲暇无事生非。政府及社会各类中介培训机构对

10、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以及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准,促进农村和全县的社会稳定。民工外出就业,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在外地定居,或者长期务工。据统计,临泉有万名农民工长期在外,甚至定居,这些都为临泉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二、劳务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务经济日渐繁荣,逐步向深度发展。X县区的劳务经济,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转移的方向、时间、渠道、层次、地域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仅劳动力转移量在增加,而且在质上发生了改变,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规模逐步扩大,增势强劲.从劳动部门的统

11、计资料来看,004年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已达到万人,比2003年.万增加*万人,增长%。今年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拖欠农民工工资追讨的力度,预计劳务收入达到*亿元,比0年的*。亿元,增收*亿元,人均增收*元,劳务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外出劳动力技能素质逐步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县就业培训中心,加大对民工的岗前技能培训,就业竞争能力相对增强。调查表明,目前XX县区在县外从事劳务打工的劳动力中,中专以上文化的约占。*,高中文化的约占.,初中文化的约占。,小学文化占,文盲或半文盲占,掌握一技之长的已达。在转向县外的劳动力中,转向东部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

12、及人数高于转向中部及西部地区。2004年转向东部的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的占.*%,转向中部的.*,转向西部的*%。 3、外出劳动力流向逐步扩大.沿海地区仍是转移的重点,我县外出劳务人员中,%以上在外省,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其次是福建、湖北、云南、陕西,XX省、新疆等边远地区也有临泉的打工者。有*。的外出劳务者分布在省内各城市;有。*%的外出劳务者在县域范围内。 4、输出越来越组织化。县委、县政府越来越重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劳务输出逐渐从原来的自发性转移转变为有序组织输出,不仅政府及职能部门组织输出民工,而且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及培训机构组织输出。目前,全县经批准的个劳务

13、中介机构,每年转移的劳动力达人。经批准的个社会培训机构,每年培训汽车维修、驾驶等名多技术工人,直接被输送到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同时,经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出人员的带动,也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就业的目的性增强。据调查,200年农村外出劳务者中,亲友介绍外出劳务的占,自发外出劳务的占%,有组织的外出劳务占%。 5、就业范围越来越广。年代前的绝大多数农民工从事体力劳动,近年来,由于对农民工的大力培训,现有约有的农民工从事制衣、室内装璜、电焊、油漆、电子维修、厨师等要求有一定技术的工种。农村外出劳务者绝大多数仍然保留或耕种责任田,有以上外出人员一般只在春节回家一次,如果家庭缺乏劳动力,责任田则包给他人。

14、有以上的外出劳务者在农忙回家,农闲外出打工。 、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返回的比重逐年降低。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监控工作,外出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返回比重逐年降低,由年的*,下降为04年的.。如果扣除返回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部分,返回劳动力的比重则更低。返回的比例降低,说明转移劳动力的目的性增强,稳定性提高,就业有保障。 三、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劳务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狠抓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劳务收入持续增长,保证农民纯收入的增长。 、要充分认识劳务经

15、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大意义.劳务输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近几年,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生产率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够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向二、三产业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促进和实现农业土地的集中和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能够减少农民、增加市民.有利于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从根本上达到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首先,必须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其次,要突破重城市、轻农村的二元经济框架,把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放到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第三,要教育农民克服“小富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