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3)

上传人:lish****long 文档编号:225815289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农村税费改革走向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 一、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00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 三个取消是。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两个调整是。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 一项改革是: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即:原村提留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方式统一收取,农业税附加比例最高不超过农业税正税的0;农业税附加全部返还给村级组织,用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办公经费等,农业税附加实行乡管村用;村内兴办其他集体

2、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筹资实行上限控制 二、改革成效 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以来,各地政府机关基本能认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农民的大部分税费进行了减免,农村的税费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一些乱收费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农民和政府相关机构负责人对“农村税费改革”认知度较高.大多数农民知道中国目前有“农村税费改革这项措施,并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有一定了解。而官员对此项改革的了解比农民更多. 农村税费的收取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比税改前大幅度减少。农税改革中重新核定计税面积,农业税税费总额较之税改前有所下降,乡镇辖区税费总额上交额度明显减少。“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规范了对农民

3、的征税,为“减轻农民负担”做了制度性的保证。税费改革前,农民需缴纳各种各样的税与费。主要有:农业税、农业附加税、农业特产税、农业特产税附加、屠宰税、村提留、乡统筹、教育附加费、教育集资、书杂费、义务工农业税等。税费改革后,国家取消其他费与杂税,农民只需缴纳一项农业税。004年3月5日,温家宝同志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的时候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0年的主要任务时说,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不少有条件的省份已在本省内取消农业税。2005年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日起废止,中国农民告别了有20年历史的“皇

4、粮国税”。 三、存在的问题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农村税费改革的巨大成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税费改革后存在的不容忽视的诸多问题。 乡村负债数额大,债务化解难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困难,保稳定与谋发展矛盾突出,同时不少地方和相关部门债务风险意识淡薄,监督不到位,管理混乱,多年来,兴修农田水利、村村通水泥路项目贷款、道路修建养护、农村教育、救济等费用形成了巨额乡村债务。 基层收入甚微,机构正常运转困难 大部分乡村集体财力微薄,乡镇只剩下为数极少的工商税,取消了原先纳入财政预算和财政财务开支的税费项目,乡镇可用财力

5、极少。县对乡镇只能保人员工资发放,对村的转移支付更少。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行政成本高,工作条件差,工资补助没保证,干部思想不 稳定. 历史欠账较多,遗留问题难解决 税费改革后,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有事难议、难做,税费尾欠难解决,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及跟踪监督不够。 学校经费捉襟见肘,义务教育投入不足 农村学校实行了“一费制”,取消了教育集资,使得农村教育基础性工作所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欠税无法偿还,垫税包袱无力解决 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垫付的农业税数额巨大,无力解决。 债权无法清回,资产难以盘活 应收未收款项由于逾期时间长,不良债权比较大,没有得力办法消赤减债,导致资产难以

6、盘活,想办的事没法办 四、取消农业税后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减少财政收入,制约基层政府功能发挥 首先,收入缺口较大。农业税是地方收地方用,尤其是农业主产区,农业税是乡镇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基层政府的主要财力保障。据X省调查了解,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财政的常规收入一般是三部分:一是财政部门收取的农业税费部分,主要以农业税为主体;二是地税收入,包括地方工商税收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三是国税收入(增值税)的留存部分。一般占国税收入的/4对于农业为主的地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来说,农业税一般占当地财政收入的3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70%80%,地税和国税的收入所占比重是很低的,所以取消农业税使乡镇收入

7、锐减,给基层政府带来财政困难。例如,农村税费改革之后,XX省XX市全市乡镇财政支出增加额5亿元,与收入增加额2.48亿元相抵后,造成财政支出缺口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缺口777万元。X县区缺口727万元,平均每个乡镇356。4万元;X县区缺口423万元,平均每个乡镇302。6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非规范收入”,再加上政策内的减收,乡镇财政势必留下较大的资金缺口。其次,在收入缺口增大的同时,乡镇道路建设、优抚、五保户赡养、计划生育、民兵训练支出基本上转移到乡镇财政的预算中开支,增加了财政困难。农业税取消后,相当一部分县乡失去了一个主体税种,一些乡只能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来维持机构运转,

8、根据税费改革的相关精神和农业税有关政策,中央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乡镇弥补税费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缺口。实际上,乡镇财政的支出远远大于以农业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而这个差额部分,中央转移支付不能覆盖到。而当前县级财政又普遍困难,难以挤出财力安排乡镇转移支付,由于受到财力约束,制约了基层政权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影响到了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无力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在税费改革以前,我国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大多是以农业税为资金保障的。今年取消农业税造成了乡镇财政更加雪上加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履行社会公共职能,直接影响到农村公益事业的长足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无法更新和管理维护,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

9、保障事业更加难以实施,农业新品种和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更加困难.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为了解决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乡镇学校教师工资从200年起直接由县财政通过教师工资专户统一进行,这有效解决了教师工资的拖欠问题,但并未解决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取消了农业税,取消了向学生的乱收费,从而使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一方面在上级转移支付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原缺口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加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影响乡级政权其他职能的履行;另一方面教师未来工资标准提高的负担也有可能 累加在乡财政,所以乡财政的困难可能更大.还有不少地方上划到县财政的教师工资只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固定工资、活工资、教

10、龄津贴和其他津贴,一些原来地方规定或认可的相关费用或补贴(如教师误餐补贴、交通费、班主任工资补贴等等)仍然由所在乡镇负担.取消农业税前这些开支实际上已经难以调减,成为乡镇财政的负担,现在没有了农业税,缺口立刻呈现,资金更是没有了着落.此外,中小学校危房改造资金原则上要求由县财政直接负担,上级的相关援助只是采取一次性补贴的方式,主要用于中小学多种用途的专项补助,因此,难以顾及全面情况。实际上中小学危房改造的支出现状,基本上是由县、乡,甚至村共同负责.取消农业税,以农业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乡镇财政将更加困难,乡村小学的硬件建设和维护得不到有效保证,必然影响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普及。 乡村债务负担沉重,化

11、解的难度增大 乡镇负债是当前全国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它一般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显性债务有银行存款、农金会或其他基金贷款、统筹中借款和其他;隐性债务一般有欠发工资欠发业务费、欠付楼堂馆所等基建基金、欠付修路修桥等公益项目资金、财政担保和其他方面形成的债务.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全国乡镇负债200020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00万元。X省XX县区16个乡镇负债总额。9亿元,平均每个乡镇1308万元,最多的2841万元;33个行政村负债总额1.01亿元,平均每村6万元,而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4798万元.乡镇债务的成因主要是分税制下“财权上收,事权下移”,使乡镇逐渐沉淀了大量债务;要求乡镇完成自

12、上而下的各种达标升级和“一票否决”任务而不得不加重农民负担,高息借贷;个别乡镇的负责人为了得到升迁或保住乌纱帽,不顾本身条件,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大兴木土,搞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债台高筑。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口多。我国共有乡镇政府4542个,全国每四个农民养活一个乡镇干部,平均为1:40,可见财政负担的沉重。巨额赤字和债务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形成的财政政策性缺口、收支管理、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刚性约束,这些债务没有消解的希望.取消农业税后,如果没有上级大力度的转移支付,债务更是无法化解。 五、对农村财税制度改革以及若干问题的简要评价 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中,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

13、场经济制度相适应、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农村财政税收制度。由财政税收制度所反映的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由“多取少予转变为“多予少取”,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由城乡分割初步走向城乡统筹。但是,农村财政税收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许多问题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 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由“多取少予”转为“多予少取” 改革以前,国家通过统购统销、价格剪刀差等政策从农业攫取剩余,来支持劳动力低成本下的工业发展战略,这一时期,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表现为“多取少予.改革初期,国家几次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统购统销制度也逐步取消。 改革以后,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费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

14、、屠宰税等。2乡统筹和村提留,乡统筹即前面所说的乡镇统筹收入;村提留是村级组织向承包集体土地经营的农户收取的费用,主要是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两工”,即义务工和积累工,是农民以劳务的形式向乡村政府和组织提供的社会负担。各种形式的集资、收费、摊派。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从城乡分割初步走向城乡统筹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分割并向城市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期里这种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尽管总体上说,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获得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财政资源配置仍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人口的规模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因而未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在享受公共产品和服

15、务方面的社会公 平。在改革后很长一段时期里,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的不完善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滞后等,使改革前固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上城乡二元结构和差距得以延续甚至强化。 另一方面,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状况改善的根本原因在于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同时,这种改善也得益于转移支付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我国于94年分税制改革时开始建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初期,转移支付制度非常不完善,以照顾改革前各地既得利益的税收返还(增值税和消费税)比重过大,难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财政制度的不断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转移支付比重不断提高。 县乡财政缺口的弥补:缺乏有效、稳定的制度安排 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财政资源匮乏,而且人口众多、基础薄弱以及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巨大,因此,作为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主要承担者的县乡政府存在着严重的财政缺口。财政缺口的定义是居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财政支出与财政资源之间的差额。 财政缺口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办法来弥补,主要有.减少需要地方政府开支的责任范围;增加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权限;增加上级政府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