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客家名城一 展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和“三城同创”的建议客家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史中,创造和传承 了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龙南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 “江西南大门”之称,为赣南次中心城市龙南自然风光秀丽,古迹胜景繁 多,客家文化浓郁依托党的政策,在县委、县政府的止确领导下,通过全 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南客家传 统优秀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方式,对宣传龙南、捉高龙南的知名度,促进 龙南的开放和交流,推进龙南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弘扬龙南客家文化,开展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和 “三城同创”活动,是推进龙南客家名城建设,提高我县文化软实力和综合 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冃标我们要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坚持以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龙南客家 文化,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具有龙南客家特色的文化名城建 设,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安康, 思想道德高尚、文化事业繁荣、产业品牌响亮、客家风情浓郁、城市形象鲜 明”的龙南客家文化魅力之城,以龙南客家文化固有的开放兼容和改革创新 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实践和贡献。
为加快建设赣南次中 心城市、江西省中等示范城市和“三城同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达到“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客家名城”一)深化认识,把弘扬龙南客家文化摆上建设客家名城的核心位置 龙南客家文化是龙南城市发展的“根”和“魂”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与 时俱进的文化理念,核心内涵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弘扬龙南客家文 化,就是把这种理念和精神与我县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全县 人民努力建设现代化龙南捉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弘扬龙南 客家文化,对于推进龙南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优化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环境,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要从提升城市软 实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弘扬龙南客家文化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把弘扬龙南客家文化摆上龙南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核心位置,作为 我县文化建设的根本和金局性“抓手”,确保我县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高 效有序地推进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建设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龙南客家文 化名城建设领导小组”和“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建设专家小组”,统i领导、 指导文化名城建设的各项工作。
把弘扬龙南客家文化融入《龙南县建设客家 文化名城规划纲要》、《龙南县开展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江西省中等示范城 市和“三城同创”规划》,作为我县文化名城建设的主导性原则建立健全 龙南文化名城建设的冃标和工作责任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评估考核指标体 系,将龙南文化名城建设的各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 考核内容,强化责任考核和绩效考评,确保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建设各项任务 的落实二)统筹协调,全面提升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我县客家文 化资源十分丰富,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整合规范,妥善处理历史文化资 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使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走上 系统化、系列化和集约化的轨道一是进一步抓好龙南客家文化资源的普查 和整理由县政府牵头,县文化部门具体组织,发动全县各级直到社区居委 会和村民委员会中报蕴藏于各地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综合梳理,切实 摸清文化资源“家底”尤其是要重视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普查和整理,如客 家剧、客家山歌历史悠久,传统剧曲、曲目很多,应抓紧清理、汇总和评优, 并广泛征集新编剧冃、曲冃,不断评选优秀新编剧冃、曲冃,推动客家剧、 客家山歌不断创新发展。
二是进--步抓好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在准 确甄别和鉴定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包 括物质和非物质)对己经确认和新确认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 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落实保护责任和措施;对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围屋、 历史街区、村落和建筑,及早进行鉴定和界定,及时列入保护范围;加大力 度加快挽救、抢救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征集传世、重要文物和濒危、稀有 民间文化艺术品种,保护、修复重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文化遗址三 是进一步抓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确保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遵循真实、 适度、有序的原则,对具备条件并具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进行系列化、系统化 和集约化的开发利用比如农耕文化浓厚的隘背围、生态景观靓丽的栗园围、 建筑文化神奇的关西新围、酒香浓郁的客家酒堡等客家围屋旅游景点,并且 依托特色鲜明的客家风情游,逐步打造形成以小武当山、千年古树群为主的 山水风光游,以九连山自然保护区、龙头滩为主的自然生态游、以玉石仙岩、 关西斜塔为主的文物古迹游等,禁止各乡(镇)竞相模仿,鱼龙混杂,各乡(镇) 要依据本地的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县委、县政府应组织文化部门抓紧进行全 面普查清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评选精品,充分开发龙南客家文化旅游 品牌,进一步扩大龙南客家文化旅游的影响,展现客家文化资源的生命力, 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发展具有龙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
三) 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系列化的城市文化载体要把客家文化载体 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范畴,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 统领、推动和规范作用,已经规划的城市文化设施要确保落实,新的城市文 化设施要及时纳入规划针对我县文化资源特别丰富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文化生活需要,应抓紧建设和完善“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一是以“龙 南围屋”为龙头,包括隘背围、栗园围、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乌石围等 客家围屋系列;二是以“桃川书院”为龙头,包括窑头竹林公园系列;三是 以工业园区为龙头,包括以105国道为主轴,北起里仁镇石油中心,南至东 江乡中和村系列;四是以“龙南人民体育场”为龙头,包括文化广场、滨江 广场等的体育场馆系列;五是以“龙翔广场”为龙头,包括各乡、镇(街道) 群众文化演出场所等的演艺场馆系列;六是以县图书馆新馆为龙头,包括各 乡、镇文化站和各类学校图书馆等的图书馆系列;七是以小武当山为龙头, 包括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千年古树群系列;八是以玉石仙岩为龙头,包括酒 香浓郁的客家酒堡、关西斜塔等的人文景观系列;九是以龙头滩为龙头,包 括汤湖温泉、石峡山绿野山庄等的水文化景观系列要通过不懈努力和长期 积累,切实打好龙南客家文化名城的“硬件”基础,加快实现城市文化设施 系列化和现代化,不断加厚城市文化底蕴。
四) 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龙南客家文 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其平民性和重商性,弘扬龙南客家文化一定要在发展群 众文化和有特色文化产业上下功夫首先,要建设和完善群众文化的引导机 制,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主体在群众,其发展动力在于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政府要积极履行职能,通过组织引导和政策推动,以 “三城同创”为龙头,以乡(镇)、街和村、居为重点,以社区、学校、企 业为依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 体育活动加快发展各类文化艺术组织和体育协会,大力培育各类文化、体 育专门人才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在城乡各类主题公园和体育场馆划 定或建设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固定场地,让群众自娱自乐,形成氛围,成为 城市文化的亮丽景观其次,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激励文化创新和竞争精 神设立文学艺术和体育奖项,重奖文学、艺术、戏剧、曲艺等创作和体育 竞技有功人员,激励文化创新,鼓励文化竞争三是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引 导机制,大力发展有龙南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我县客家文化资源丰富,应 因势利导,以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文化企业和文化艺术团体加 快发展有市场需求、富有龙南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尤其要在新闻传媒、影 视创作和制作、出版印刷、文化创意、旅游美食等行业率先做大做强,打响 品牌。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将丰富的龙南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各类制造业产品 的设计开发,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为制造业打开新的发展天地四是突出 龙南客家文化元素,着力提升龙南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客家剧、曲艺、龙灯、 武术、编织、旅游美食、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文化元素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应重点开发,通过组织举办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艺术节、旅游美 食节和民俗文化节或博览会,如牵头举办每年一度的“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 游节”,统一举办客家民俗文化节,将客家剧演出艺术和我县元宵节前后各 乡(镇)龙灯会等民俗活动整合起来,壮大规模,形成品牌五)突出特色,让龙南客家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弘扬龙南客家文 化、建设有特色的龙南客家文化名城,必须让龙南客家文化的精华元素全面 融入城市建设中去,给城市注入客家文化的“气”与“魂”,使我们的城市 处处彰显客家文化的特色和风采首先,把客家文化特色融入城市规划和建 设中,使现代化城市的布局、建筑、景观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广场、公园、 主要道路等充分彰显客家文化的特色与气质尤其要抓紧筹划、设计和建设 体现客家文化名城“气”与“魂”的标志性建筑和大型城市雕塑,塑造具有 客家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
其次,把客家文化的精华元素融入城市产业,丰 富城市产业的文化内涵艺术品、纺织、铸造、骨伤科中医中药、旅游等传 统产业尤应率先进行这种融合,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拓展城市产业的发展空间此外,把客家生态文化融入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 我县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山青水秀,江河纵横,山虽不高却有名气, 水虽不深却有灵气客家文化崇尚自然、休闲、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客家 居民历来喜爱背山面水而居,山水文化在龙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客 家文化,建设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名城,一定要大力抓好城市环境的建设与治 理,尤其要抓好渥江、桃江以及城乡各地河流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千方百 计保留和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让城市处处展现“城中水、水中城”的优良 亲水环境,让客家特色的山水文化得以世代相传六)加强研究,为客家文化名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龙南作为客家文 化的主要发源地和发祥地之一,在客家文化研究方面更应走在前列,为建设 客家文化名城捉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建议以教体局、文化局、旅游局三部 门为基础,成立龙南客家文化研究所,挖掘、招揽、集聚客家文化研究人才, 从考古、历史、文化、地理、经济、地方志、文艺、语言、民俗等多学科深 入开展客家文化的研究,捉炼客家文化的特质与内涵,理清客家文化的精华 与糟粕,总结客家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规律与经验,为客家文化的新时代发 展和客家文化名城建设捉供理论支持。
各乡(镇)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和广 大文化工作者也要加强客家文化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止确把握和处理好批判 继承与创新发展、保护与开发利用、客家文化与中华文化及域外文化等基本 关系,为弘扬客家文化、建设客家文化名城把好关,引好路,不断积累客家 文化名城建设的经验,捉升客家文化名城建设的水平龙南鎮第三小学壬賦联系:13517975632。